管理学百科|12Reads

史久泰

简介/史久泰

史久泰,分析仪器仪表专家。中国分析仪器仪表行业早期开拓者之一,50年代就从事开发和设计了电化学仪器、极谱仪,空气饱和度测试仪等。60年代主持设计完成了国内具有较高水平的热导和氢焰两种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等。在企业担任技术领导工作期间,按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提出发展“三谱一化”(色谱、光谱、极谱和工业流程分析仪器)的立项工作。他为中国和上海地区分析仪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生平/史久泰

史久泰,1922年生于上海,原籍宁波鄞县。他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史友蓉早年留学美国,获哈佛大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硕士学位。回国后,在京沪、沪杭甬铁路局工作至1937年抗战开始,因拒绝参加日伪政权机关工作而退职。受其父亲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他胸怀实业兴国的抱负。

史久泰1944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化学系,即与同学合办同德化工厂,从事以水解法制造硬脂酸。1946年进入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CNRRA)所属的重机装配工厂,从事装配修理从美军剩余物资接收到的大批重型机械装备工作,在该厂一年余时间内,除了熟悉各类装备的操作运用,对各种重型机械其基本结构、支力源和控制,有了基本了解。1949年初,救济总署空运队成立,即转至空运队工作,专事跑道场地重机操作,兼飞机液压控制系统及部分航空仪表的调整及维修。淮海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美方行政当局谋划迁移至广州。史久泰即与当时有进步思想员工合议,筹组民航空运队华人福利会,向当局要求补发应变费,遭当局强迫解散。1949年春,他拒绝了当局数次迫迁广州命令,为少数留沪人员。解放前夕,在沪民航空运队当局企图焚毁档案文件,史久泰遂与另一同志隐藏了这批文件,在上海解放后即上交接管人员(当年5月末上海《新民报》曾提名报导)。

1949年7月史久泰参加华东空军部学习大队学习二月余,分配至航工处汽车修理所任修理组大组长,修复大批遗留的场站重型机械装备。1950年初,他被调至华东空军工程部,操作机场加油装备的修建施工,以迎接苏联空军进驻。第一个任务是上海大场机场五套灌油、贮油泵站、油罐及管道的修建,仅用几个月时间完成原估计一年才能完成的任务。以后陆续去浙江省诸机场完成同样任务。

1951年8月史久泰调回上海华东空军后勤部器材处检验科,负责检验市场采购物资及库贮器材。因原接收国民党空军器材中,有一些美制材料试验机和分析仪器如:硬度计、拉抻试验机、酸度计、分光光度计以及X光探伤仪等,因长期搁置,大都已有损坏。他利用库贮器材及市购零部件,修复多台材料试验机和分析仪器。除自用外,还调拨给空军部门其它单位使用。当时苏联空军人员参观时,史久泰组织技术人员一起拼凑修复数台分析仪器和材料试验机送苏军使用。当时部分器材如酸度计电极、振动变流器、电子管及一些电工器材国内并无生产,须向上海五金公司请购、调拨。该公司也曾通过组织邀请他去协助验收、修理来自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及捷、匈等东欧国家进口的大批仪器和设备。因而接触到当时较为先进的仪器,如极谱仪等。1954年,史久泰所在器材处受整编,他遂与另一同事组成仪器修理社,为五金公司及其它高等院校、医疗单位、研究所维修分析仪器,医疗仪器装置以及材料试验机等。他广泛地接触到现代仪器设备,为以后从事分析仪器设计和制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56年史久泰转至上海科伟仪器厂,按该厂发展规划,科伟仪器厂研制极谱仪器。至此,他在我国分析仪器工业处于萌芽时期,跨入分析仪器行业从事分析仪器的研制、开发和技术管理。他任上海科伟仪器厂技术大组长、上海分析仪器技术负责人、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技术副厂长期间,先后开发多种分析仪器并主持多项大型分析仪器的设计和试制工作。同时,他在企业的技术管理中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提高了企业技术水平,促进了生产发展。

科学技术成就/史久泰

近代分析仪器的开拓者

1956年,史久泰参与极谱仪的研制工作,翌年解决了灵敏度达10-9A,低阻值、高动态阻尼特性的检流计和高精度滑线电位器关键技术,试制成手记式极谱仪。1958年光录式极谱仪亦试制完成。同年,在当时仪器度量衡公司组织下,着手试制笔录式极谱仪,分工科伟仪器厂负责总体设计及极谱线路,元昌厂(现为仪表电机厂)负责电子电位差计及同步电机和伺服电机研制,当年仪器试制完成,并投入生产。是年,极谱学创始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捷克J·海洛夫斯基(J·Heyrowsky)博士来科伟厂参观时,对这种笔录式极谱仪较为欣赏。

同年,史久泰又与上海中山医院协作,试制成近红外体外血氧饱和度测试仪,为肺功能缺陷患者提供非侵入性实时血氧饱和度测试装备。1959年与复旦大学物理二系协作,试制成功了光点跟踪记录式气相色谱仪。同年,按北京石油研究院要求,主持设计石油蒸馏量、闪点、凝固点等石油加工过程自动测试分析仪器。由于当时完全没有资料和国外样机可资供参考,因此,只能根据要求,设计完成中国式的仪器,1960年完成后,经石油部主持鉴定验收,样机及全部图纸资料移交给石油部。1961年,他针对当时国内石油、石油化工工业的崛起,预测有机化合物的分析将提到议事日程。他在做了大量调查后,确定发展气相色谱仪,通过方案论证,在上海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1963年主持设计气相色谱仪器。仪器具有氢焰和热导二种检测器,室温至300℃的定温恒温槽,在国内率先采用先进的硅可控管比例控温方式,基线稳定性好。东北某厂曾连续运行一年有余,仍能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技术性能已接近当时国际同类型仪器水平。该仪器遂于1965年正式投产。他还组织设计人员改进仪器性能,试制成简易型和便携型气相色谱仪,为野外作业和国防军工提供分析手段。在此基础上,他与厂内科技人员和中科院化学所合作又试制成功高性能三阶程序升温气相色谱仪,形成较完整的系列产品。气相色谱仪便成为上海分析仪器厂的主导产品之一。

1976年后,他在主持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技术工作时,主持设计试制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1978年试制成样机,达到国内同类型产品先进水平。90年代,古稀之年的史久泰先生参与国家重点项目毛细管电泳仪的研制并取得成功。

杰出的企业技术管理者

根据第一机械工业部与上海市人民委员会拟定的上海仪器仪表工业发展规划,选定漕河泾地区为上海仪器仪表工业区。同时按上海市对“产品相同、工艺相近”的企业裁并、改组的要求,1962年由科伟仪器厂、创造仪器厂、倍速仪器厂以及沪江仪器厂部分人员合并,成立上海分析仪器厂。史久泰时任上海分析仪器厂技术总负责人,他积极为厂制订近期和远期的产品发展规划,提出极谱,光谱、色谱和工业流程分析仪器作为厂品种发展目标。同时,积极推动发展紫外分光光度计,机械式方波极谱仪、简易气相色谱仪、硝酸尾气流程分析仪及工业色谱仪等产品,为上海分析仪器厂形成“三谱一化”产品系列打下基础。并针对产品发展方向、规划生产布局,制订工业流程分析仪器生产车间方案。在国家科委和一机部四局大力支持下,拨款建造专用模拟工业流程的工业流程仪器装调车间。并多次会同上海民用设计院主设计人员去外地参观大型化工厂的流程,以便模拟现场条件,设计校调工艺和流程。车间于1967年建成后,正值“文化大革命”,车间被移作别用,工业流程分析仪器未能投产,期间,史久泰亦被下放车间劳动。他遂和广大设计人员、车间工人组成“三结合”小组,除继续试制新品外,对老产品工艺和质量进行整顿。并根据厂的实际情况制订产品工艺和质量管理制度,主持制订产品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1972~1973年,史久泰曾被借调一机部仪表局和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编写《国外分析仪器发展概况》,为部、局领导制订仪器仪表发展规划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70年代初期,气相色谱仪生产发展十分迅速,广大用户迫切要求了解仪器的性能和使用。上海分析仪器厂根据用户的要求,多次举办“气相色谱仪应用学习班”。史久泰积极参与组织培训工作,为学员传授知识,带领学员进行仪器的装配、调校和维修,不仅使广大用户熟悉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还起到推广作用。

1976年,随着中国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国内分析仪器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决定将原黄河仪表厂转产分析仪器,专业生产紫外分光光度计及其相关产品。史久泰作为技术骨干,参与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的筹建工作,并任技术副厂长。在他积极参与和组织下,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在较短的时间内转换生产工艺,迅速形成正常的生产秩序。同时大力发展品种,在短短几年内,形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萤光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生化分析仪器产品系列,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便成为国内紫外分光光度计主要生产厂家之一。

史久泰知识面十分宽,他善于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1983年,他参与筹组“第一届多国仪器仪表学术会议暨展览会”,并会同组织学术交流。他乐于培养年轻科技人员,以其扎实的外文水平查阅大量国外文献,提供年轻科技人员参考,使其迅速成长。他长期从事技术和领导工作的同时,积极靠拢和依靠党组织,1981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史久泰1984年退居二线,集中精力从事学会工作,曾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分析仪器学会理事长和《分析化学》第一、二届编委、《理化检验》第一、二、三届编委。为振兴我国分析仪器献计献策,对分析仪器的推广应用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物履历/史久泰

1922年 出生于上海市。

1940年-1944年 上海圣约翰大学化学系学习。

1944年-1946年 与同学合作,开设同德化工厂。

1946年-1947年 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CNRRA),重机装配工厂重机部实习工程师。

1947年-1949年7月 任CNRRA空运队(后改民航空运队)甲级机械员。

1949年7月-9月 华东空军部学习大队学习。

1949年9月-1950年1月 任华东空军部航工处汽车修理所大组长。

1950年1月-9月 华东空军工程部工作。

1950年9月-1954年 华东空军后勤部上海器材处工作。

1954年-1956年 与同事合办谊工修理社。

1956年-1962年 任科伟仪器厂技术组组长。

1962年-1984年 任上海分析仪器厂技术总负责人、副厂长。

1984年-1990年 退居二线。

1990年— 退休。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