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性的含义
1980年代中期出现了“对用户友好”的口号,这个口号被转换成人机界面的“可用性”概念。人们给可用性下了许多定义。ISO9241/11中的定义是:可用性是一个多因素概念,涉及到容易学习、容易使用、系统的有效性、用户满意,以及把这些因素与实际使用环境联系在一起针对特定目标的评价。
实际比较常用Shakel(1991)对可用性的定义:可用性是指技术的“能力(按照人的功能特性),它很容易有效地被特定范围的用户使用,经过特定培训和用户支持,在特定的环境情景中,去完成特定范围的任务。”
这个定义包含了几个方面含义。第一、可用性不仅是涉及到界面的设计,也涉及到整个系统的技术水平。第二、可用性是通过人因素反映的,通过用户操作各种任务去评价的。第三、环境期间因素必须被考虑在内,在各个不同领域,评价的参数和指标是不同的,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评价标准。例如,计算机在飞机上,在财务管理上,儿童在家里,网络教学中,对于专家与新用户,对于数据处理和绘图,它们的可用性参数和指标各不相同。因此,可用性测试十分强调环境期间因素的重要性,往往包含用户类型、具体任务、操作环境等方面。当时,很少有人从用户操作心理角度分析可用性的含义,因此没有提出适当的内容。第四、要考虑非正常操作情况。例如用户疲劳、注意力比较分散、紧急任务、多任务等具体情况下的操作。一般说,可用性被表达为“对用户友好”,“直观”,“容易使用”,“不需要长期培训”,“不费脑子”等。
从心理学角度看,可用性的基本含义是:
1.软件的设计能够使用户把知觉和思维集中在自己的任务上,可以按照自己的行动过程进行操作,不必分心在寻找人机界面的菜单或理解软件结构、人机界面的结构与图标含义,不必分心考虑如何把自己的任务转换成计算机的输入方式和输入过程;
2.用户不必记忆面向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知识;
3.用户不必为手的操作分心,操作动作简单重复;
4.在非正常环境和情景时,用户仍然能够正常进行操作;
5.用户理解和操作出错较少;
6.用户学习操作的时间较短。
其中:
有效性 -用户完成特定任务和达到特定目标时所具有的正确和完整程度;
效率 -用户完成任务的正确和完整程度与所使用资源(如时间)之间的比率;
满意度 -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主观满意和接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