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变色龙效应
变色龙效应是指人们经常无意识的模仿其他人(包括交际中)的姿势、怪癖和面部表情心理学现象。
变色龙效应的相关实验
心理学家巴奇(Bargh)和查特朗(Chartrand)识别了他们叫做“变色龙效应”的部分肢体语言,发现,如果有人模仿了你的手势或者身体姿势,你往往会更喜欢他们。
实验一
人们会无意识地模仿他人么,甚至是陌生人?
测验所谓的“变色龙效应”。在第一个研究当中,78名试验参与者会与试验知情者或者说是“同谋”坐下交谈,这些同谋事先已被告知有计划地使他们的肢体小动作各不相同:有的老是微笑,有的老是抓脸,有的则不断晃脚。
结果:的确,通过测量参与者抓脸,晃脚以及微笑的的情况,我们发现试验参与者自然地会模仿试验同谋(他们刚刚才认识)的肢体语言。抓脸仅仅增加了20%,但晃脚的比例却惊人地增加了50%。
实验二
模仿增进好感?
在第二个试验当中,沙特朗和巴夫想要知道这些晃脚或者抓脸的动作有否实际作用,还仅仅是社交互动的副产品。
试验设计:这78名参与者会被安排到一间房间与一名陌生人(另一名试验同谋)谈论一张摄影作品。在交谈过程中,这名同谋会模仿一部分参与者的肢体动作,其他的则不然。试验结束以后这些参与者会被询问对这名同谋的好感程度并对交流的顺畅性进行打分,两项的分数都在1到9分之间。
结果:模仿确有其效。肢体动作被模仿的参与者,对同谋的打分平均是好感度6.62,顺畅性6.76,而其他的参与者打的平均分则是好感度5.91,顺畅性6.02.你可能会说,差别也不大么,但对于人们几乎都觉察不到的这种微妙的行为的变化,这种效应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了。
实验三
对他人观点接纳程度高的人会表现出更多的变色龙效应么?
因为我们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的人会自然地比其他人更容易去模仿。但什么样的心理层面的性情会对此有影响?沙特朗与巴夫考察了观点接纳:人们自然地接纳他人观点的程度。
试验设计:55名学生在完成了观点接纳调查问卷和移情测量之后,坐到试验同谋的对面,同谋如前例行常规。
结果:与观点接纳得分低的相比,那些分数高的参与者抓脸的比例增加将近30%,晃脚增加将近50%。而人们的移情关怀程度的区别,对此却没有影响。这表明,观点接纳的认知成分,而非情感成分对促进模仿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