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概况/原芜洲
山西河津
原芜洲,1903年出生于山西省河津县一个农民家庭,幼年时期就读于教会学校和私塾。15岁丧父,生活极其贫困。16岁考入官费的山西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入山东曹州高级中学(当时名曲阜大学预科),仅学习半年,即因学费无着而退学。失学后,他到陕西府谷、河北河间、河南开封、湖北武汉以及北京等地谋职,辗转年余,无事可做。1927年他考入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园艺系。这是一所官费大学,校方供膳宿。学习期间,他刻苦努力,还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做一些勤工俭学的工作,以补充学习费用之不足。
从1931年大学毕业到1949年,他一直从事教学工作,曾先后在广西大学、陕西凤翔第二中学、陕西第一职业学校、陕西潼关初级职业学校、西北农学院、陕西仪祉农业学校任教。他以渊博的知识,求实的作风,全力投入教育事业,深受学生的爱戴,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园艺人才。
原芜洲在教学之余,还做了不少园艺方面的考察、技术普及和试验研究工作。1933年,在陕西凤翔第二中学任教的短短半年时间,他担任《老百姓报》园艺栏编辑,宣传推广果树、蔬菜的先进生产技术。1934年,他在西北农学院任教期内,亲手建起西北最早的一个苹果园。在陕西仪祉农业学校期间,兼任康桥马园艺场技师,亲手建起100多亩苹果园。这些果园为以后陕西的果树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此外,他对果树病虫害研究和蔬菜品种改良等,也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他还赴秦岭北麓各县考察柿子,收集到62个品种及有关栽培技术资料。
1950—1973年,他一直从事果树科学研究工作,先后在西北农林部技术研究室、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果树研究所工作。在此期间,他以坚强的毅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先后从事彬州梨不结果问题的研究、果树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整理和利用研究,以及果树新品种培育研究和苹果矮化砧研室等等,为促进陕西及西北地区果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解决彬州梨不结果问题/原芜洲
陕西彬县
彬州梨主产陕西彬县,分布在泾河两岸的梨树已有几百年历史,是西北地区的名产,曾作为清代朝廷贡品。但是,从1929年以后,越来越多的梨树不结果,梨农失去信心,开始挖树毁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芜洲在西北农林部工作时,于1952年带领年轻的技术人员到彬县梨产区的花果山水帘洞村蹲点,长期进行观察和研究。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探明不结果的主因是授粉问题,即主栽品种老遗生梨为自花不孕,授粉品种平梨因低产质劣砍伐殆尽,加上当地苜蓿种植面积减少,养蜂锐减,造成老遗生梨树开花而不结实。他们提出了采粉、贮粉、人工授粉等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同时还采用在梨园混植和高接授粉品种,多种蜜源植物,多养蜜蜂的治本措施,并通过现场示范、技术座谈等方式,将这一技术迅速交给梨农,使长期不结果的老梨树又重新果实累累,老梨区恢复了新生,从而繁荣了梨区的经济,受到有关方面的赞扬。
果树种质资源调查研究/原芜洲
果树
原芜洲十分重视果树种质资源工作。从1954年起,在他的主持和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果树引种工作,先后从国内外引进苹果、葡萄、梨、桃、杏、柿、枣、核桃等果树品种1000多个,建立起种质资源圃,进行特征特性、抗逆性、理化测定和鉴评等一系列观察和记载,为生产提供优良品种及品种改良的原始材料。他还对西北地区的苹果砧木资源及梨种质资源进行了多年的调查研究。为此,走遍了西北各省、区主要果产区,积极推动陕西全省果树资源的普查。他在此基础上撰写了《西北地区苹果砧木资源调查》,查明陕、甘、青地区苹果属植物的种类和类型,用作砧木的优劣,提出采用秋子(MalusPrunifoliaBorkh.)为最佳。由他主持的“苹果矮化砧木在陕西的适应性研究”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全省矮化苹果的栽培面积已达6万多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由他主编的《西北的梨》,收集了陕、甘、宁、青、新五省(区)的梨品种256个,获1987年全国图书优秀奖;他主编的《陕西果树志》,收集1000多个品种和类型,分属42属、185种,获1980年陕西省优秀图书奖。
培育“秦冠”优质苹果/原芜洲
果园
1957年,原芜洲开始苹果新品种培育研究工作。他的奋斗目标是,培育一种具有‘黄元帅’苹果的品质而又丰产、耐贮藏的新品种。他亲自带领科技人员到现场进行去雄、授粉,审慎地配制了杂交组合。他一直在果园里坚持工作。在以后杂交后代的生长结果过程中,原芜洲担任了陕西省果树研究所所长,虽然工作繁忙,但仍经常到育种圃进行观察和指导,甚至节假日也不休息。他经常告诫年轻人:“搞科研是探索未知,仅限于8小时是不行的。”深入第一线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经过多年的观察评比,1970年新品种苹果正式命名为“秦冠”。这个品种丰产、早结果、耐贮藏、容易栽培管理、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深受广大果农和消费者的欢迎。目前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都有栽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该项研究成果获1978年陕西省科学大会奖、1988年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同时,他主持培育的“秦酥”梨新品种,获1979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推动陕西果树生产发展/原芜洲
秦岭北麓
从前,陕西省果树生产基础薄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非常关注果树事业的发展。1956年,他带领科技工作者,从甘肃天水境内的秦岭到陕西潼关进行考察。经过3年的辛勤劳动,提出《陕甘两省秦岭地区苹果品种区域化研究》报告,对陕甘两省秦岭地区发展果树地带中的不同地域,提出配置不同品种组合的意见,对发展秦岭北麓苹果林带起到了促进作用。1958年,陕西省政府作出建设秦岭北麓苹果林带的决定,并组织实施。1958—1960年,苹果林带建设进入高潮。1987年,陕西境内秦岭北麓江县的苹果林带面积已达24万亩,经济效益显著。
60年代前期,原芜洲通过对全省果树生产的考察,根据不同果树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各地自然条件,提出全省果树区划意见,为陕西省领导部门所采纳。这些果树生产基地,现在都有很大发展,并形成了陕西省果品多样化生产的格局。
1973年,原芜洲为响应国家在西北建立外销苹果基地,发展陕西果树事业的号召,他不顾自己年近古稀,带领科技人员深入陕北高原,对苹果生产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写出了《陕北黄土高原苹果外销基地考察报告》。报告论证了陕北黄土高原是最适宜栽培苹果的地区,从而为外销基地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同年9月,他赴京汇报建立外销基地工作,因心脏病发作,不幸于北京病逝,终年70岁。目前,渭北22县、市(区)已建成150多万亩苹果生产基地。全省苹果生产面积已由1949年的3500亩,发展到现有的200多万亩。
原芜洲虽离开了我们,但他为发展我国果树事业,特别是为西北地区果树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和他那高尚的道德品质,将永远活在广大果农和科技人员的心中。
人物简历/原芜洲
1903年9月2日 出生于山西省河津县。
1931年 毕业于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园艺系。
1931—1932年 任广西大学助教。
1932—1933年 任陕西风翔第二中学教员,陕西第一职业学校教员,陕西潼关初级职业学校校长。
1933—1944年 任西北农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
1944—1950年 任仪祉农业学校教员、校长。
1950—1952年 任西北农林部技正。
1952—1958年 任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园艺系主任、研究员。
1958—1973年 任陕西省果树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973年10月5日 逝世于北京。
主要论著/原芜洲
1原芜洲.陕西果树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78.
2原芜洲.西北的梨.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3原芜洲等.果树砧木论文集.西北地区苹果砧木资源调查.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