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卫生经济学

卫生经济学概述

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卫生部门卫生服务领域中的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卫生服务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即卫生生产力和卫生生产关系;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是揭示上述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达到最优地筹集、开发、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卫生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也是分析与评价卫生服务投入与产出、制定卫生政策和决策的主要工具。

卫生经济学是多种经济学科在卫生领域中的应用,与医学、卫生学、人口学、社会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卫生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又产生若干分支,包括医疗经济学、保健经济学、卫生计划经济学、卫生技术经济学、医院经济管理学、医学经济学等。

卫生经济学的发展简况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谈到农民和医生之间在生产和交换中的关系。17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W.配第在《献给英明人士》(1691)一书中指出:花在工人身上的医疗保健费用会带来经济上的收益。1940年,H.E.西格里斯特发表了《医疗经济学绪论》一文,认为医疗经济学应该阐明阻碍现代医学应用的各种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贫困与疾病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巨大损失,解决医疗价格与患者的经济负担能力之间的矛盾。

卫生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历史背景是:

1.经济发达国家卫生费用的急剧增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医学科研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诊疗手段和卫生设施、设备的现代化,人口的老龄化,慢性病的剧增和人们对医疗保健需求水平的提高等等原因,造成医疗卫生费用的大量增加。例如:欧洲许多国家的医疗保健费用的支出,50年代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70年代末,已上升到8%。从增长率来看,50年代,许多国家卫生保健费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增长了1%;60年代增长了1.5%;70年代增长了 2%。

高额的医疗卫生费用对政府、企业主、劳动者个人和家庭都是沉重的经济负担,客观上要求分析卫生费用迅速增长的原因,寻求抑制卫生费用增长的途径。

2.卫生事业的社会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卫生事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装备越来越先进,分工和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医疗卫生事业已经发展成占用相当数量的资金和劳力的“卫生产业”部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卫生部门经济问题的研究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952年《世界卫生组织纪事》上发表了美国人马尔达的论文──《卫生的经济方面》,被认为是卫生经济学的第一篇著作。

1958年,S.J.麻希金在华盛顿出版的《公共卫生报告》上 发表了题为《卫生经济学定义》的论文,明确提出卫生经济学的定义是“研究健康投资的最优使用的科学”。

60年代以后,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在欧美国家进一步开 展起来,196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性的卫生经济学讨论会,出版了论文集《健康与疾病的经济学》。此后,卫生经济学进入更为广泛发展的时期。

中国的研究简况

中国的卫生经济学研究始于70年代末期。1978年以后,卫生部门总结了建国以来卫生事业建设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卫生管理体制上存在的弊病和造成卫生资 源严重浪费的原因,探讨卫生工作中提出的一系列经济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着手改革管理体制,并采取了加强经济管理的措施,从而推动了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开展。1982年建立了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会(1984年改名为卫生经济学会)。

中国卫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1.卫生事业的经济性质和经济作用问题

包括医务劳动的性质、卫生事业与劳动力再生产、卫生事业与人民生活消费、卫生事业与社会主义福利、卫生事业中的商品关系等。

2.卫生事业的经济管理体制问题

主要是对原有管理体制进行分析,总结各种形式卫生经济责任制的经验,探讨进一步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方案和措施。

3.卫生保健制度的经济问题

探讨如何改进卫生保健基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的方式,调整和处理卫生领域中国家、集体、医务工作者个人和服务对象的经济关系,完善卫生保健制度,杜绝 浪费,提高健康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

4.卫生费用的构成和发展变化的趋势

卫生费用的来源、分配、使用、补偿以及合理使用问题。

5.价值规律在卫生领域发生作用的范围、形式和特点,医务价格的理论、政策和医疗收费标准的制定。

6.卫生领域如何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改革医务技术人员工资制度问题。

7.卫生技术经济分析。包括卫生经济资源的合理组织、卫生技术费用效益分析、卫生技术经济指标体系问题。

8.卫生事业的宏观经济管理和医院的经济管理,特别是医院的经济核算制问题。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