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广西南宁南下,纵穿越南、老挝、泰国、马来西亚,直到3800公里外的新加坡。这是被各国寄予厚望的中国—东盟合作新通道、太平洋西岸新经济增长带——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简称“南新走廊”。
区域
这条“南新走廊”(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位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所处的太平洋[海洋]西岸沿海地区,自北
南新走廊示意图向南纵贯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7个国家。
截止到2010年7月,各国都在为加强合作积极行动着:中国高速路已通至中越边境;越南希望推进一站式通关;老挝、泰国通关最为简便;泰国将交流合作重点转向广西,智库、物流公司在密集调研最便捷和更通畅的曼谷到南宁通道;东西走廊很畅通,开始发挥作用;沿途各国口岸、经济特区建设方兴未艾……
考察历史
中国考察团对“南新走廊”的考察源自2006年7月在广西南宁举行首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提出的一个构想。在首届论坛上,为积极推进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首次提出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组成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构想。
这一构想得到中国领导人的肯定和新加坡、菲律宾、印尼、越南等东盟国家领导人的认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一轴两翼”合作具有战略性意义,新加坡完全支持。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大对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支持,推动合作平台和机制建设,构建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
2010年7月底回到南宁的中国考察团收获颇丰,初步探明“南新走廊”最便捷通道是其中最有分量的成果。
构建经济带
2010年7月,各国专家在新加坡交流中达成了共识:“南新走廊”将以南宁、河内、万象(永珍)或金边、曼谷、吉隆坡、新加坡等沿线大城市为依托,以铁路、高等级公路为载体,促进沿线各国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推动区内投资贸易及工业、农业、旅游业、交通、服务等产业合作,建构沿线优势产业群、城镇体系、口岸体系及边境经济合作区,最终发展成为中国与东协的经合交流大动脉,太平洋西岸发展最有活力的经济增长带。
影响
第一、“南新走廊”将成为中国——东盟最重要的陆路国际大通道。南新经济走廊纵贯中南半岛,中间经“东西走廊”连接印度洋,将成为东亚地区重要的陆路大通道,是泛亚铁路网和亚洲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廊经过的多为地势较平缓的丘陵或平原地带,公路和铁路路况好,同中南半岛上其它相似的走廊相比,该走廊具有基础好、便捷快速、运力大、效益好等明显优势。
第二、将会促进走廊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投资与贸易合作。“南新走廊”全程连接了南宁、河内、荣市、他曲、那空帕侬、孔敬、曼谷、槟城、吉隆坡、新加坡共10个城市,可谓“一廊连十城”。该走廊还可延伸连接广州、香港,根据区域经济中的“点-轴”理论,通过南新经济走廊上这12个城市的带动,走廊沿线具有十分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发展前景。
“南新走廊”一端是东盟中相对发达的新加坡、吉隆坡,另一端通过南宁连接中国相对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中间是相对落后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国家,从而形成了经济势差,有利于形成互动,促进投资和产业梯度转移,吸引物流,扩大交往,在走廊两端的强势“引擎”带动下,将有效缩短走廊沿途国家的贫富差距,带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国家的发展。
第三,“南新走廊”将大大促进沿线地区的旅游合作。越南旅游资源丰富,5处风景名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老挝琅勃拉邦市、巴色瓦普寺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册。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的旅游资源丰富,服务业发达,一直是东亚地区的旅游热点。所以通过“南新走廊”,中国和中南半岛国家之间的旅游线路将更加丰富,加之简便的手续,走廊上往来的游客必将大幅度提升。
意义
南新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产业发展水平跨度很大,既有经济发达的国家如新加坡,也有经济较好的发展中国家马来西亚、泰国,也有欠发达的国家如越南、老挝。新加坡的信息产业、生物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比较先进,服务业也很发达;马来西亚及泰国的制造业、热带农业比较有竞争力;越南、老挝的农业、服装业有发展前景;中国广西传统的制造业如机电、农林产品加工比较有优势。
因此,“南新走廊”内完全可以按照各方的产业优势进行分工合作,促进产业整合、结构升级,逐渐形成结构不同的产业梯次转移体系,共同打造区域竞争力。
未来发展
“南新走廊”的未来会不断向中国内地延伸,向东南会联通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粤港澳地区,向北则是中部崛起的湖南、湖北、河南,并可直达北京,甚至可延伸至东北,而资源丰富的中国大西南地区则更是“南新走廊”的腹地,这些都为这条即将崛起的跨国经济增长带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