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南向政策

什么是南向政策

南向政策是1990年代中华民国政府启动的一种外交和经济政策,推动经济投资往东南亚转移,并意图使用经济力量扩张一些政治影响力。第一波南向投资在1993年。1994年3月,中华民国政府通过《加强对东南亚地区经贸合作纲领》,先期包括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文莱等七个国家,在经济交流上得到不错的效果。但到李登辉政府时代后期,中国改革开放的群聚效应大幅增强,南向政策渐渐失效;尤其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令台商撤资不少。

2010年代后,随着中国大陆工资及经营成本上涨,台商又逐渐增加对东盟国家的投资,南向政策再度受到重视。

南向政策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浪潮,全球的贸易彼此依存度由1980年的28%上升至1998年的48%;台商整体对外投资规模随着厂商全球化布局而逐渐扩张,由1980年的18亿美元增至1989年的77亿美元。尤其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后世界工厂开始成形,吸引大量台商前往投资;李登辉政府希望减低此一集中现象,于是构思南向政策,提供辅导与优惠贷款吸引往东南亚投资的意愿。
南向政策当初计划是1993年起以三年为期,但在第一阶段后于1996年底经过评估决定再延长三年,并扩大范围;之后又为了因应东盟整合趋势,为了保持在东南亚的竞争力又再度延长了三年。

此政策一共延长了两次,名义上延续至2002年。政策初期有些许成效1994年对东盟的出口值从1993年的93.9亿美元,增加到114.2亿美元,年增率从11.4%成长到21.6%;1994年的进口值从1993年的69.1亿美元,增加到86.4亿美元,年增率从11.8%成长到25%。

政治方面实质的与菲、泰、印、星、马双方首长访问,且进行经贸或能源部长级会议。菲、马、越、汶、柬设立了“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签订了“投资保障协议”;并与星、马、印、越签订了“避免双重课税及防杜逃漏税协议”。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东南亚出现诸多经济政治乱象,许多台商投资失利血本无归,相比之下中国市场和政策却比较稳定,经济开始大幅崛起,许多响应南向的台商观念开始转变。数年后效应开始显现,台商东南亚投资从2001年的1418.29百万美元快速下降到2002年的692.68百万美元;同期与对中国大陆投资相比从2001年27.84亿美元巨幅飙涨到2002年77.23亿美元,占台商整体对外投资的百分比从2001年38.8%迅速上升至至2002年的53.35%,2004年后达到65%以上。寻求市场方面,1998年后,台湾对东南亚反而呈现贸易逆超态势,完全没有效果,南向逐渐式微,台湾老三台中对南向宣传的节目也逐渐淡出。

2015年9月,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在外交使节酒会上揭露,未来民进党执政后将会采取“新南向政策”。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