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领域/卓以和
卓以和
卓以和教授是国际公认的分子束外延、人工微结构材料生长和在新型器件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与开拓者。对Ⅲ-V族化合物半导体、金属和绝缘体的异质外延和人工结构的量子阱、超晶格及调制掺杂微结构材料系统地开展了大量先驱性的研究工作。卓以和又领导美国贝尔实验室实验室半导体研究所的合作者,开创性地研制成功量子阱级联式新型激光器,被认为是半导体激光器发展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对于如何进行发明和创新,卓以和认为说“我在贝尔实验室作了37年研究,每当进入贝尔实验室大门时都看到贝尔肖像上的几行字:别每天都在一条路上走,有的时候也应该跳到树林里去,你会发现很多从来没看见过的东西。”他说,“作科研、搞发明创造也要进行冒险探索。”
卓以和举例说:“很多成功的革新者就像冰球运动员一样,运动员要把握球的趋向:球往哪儿跑,运动员要往哪儿去;还有从统计学上来讲,如果你不射门的话,球永远不会进。但要预测科技发展趋势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比方说,1943年IBM总裁Thomas watson预测:这个世界大概需要5台计算机;而现在全球有多少计算机?1949年,还有人预测:计算机到最后可能会减少到1吨半重;现在最轻的计算机重量是多少?1981年,比尔·盖茨预测:个人计算机存储空间640K就足够了;现在家用计算机存储空间有多大?能否预测精确并不重要,关键是他们的预测方向是对的,并能按照这个方向去探索。”
生活爱好/卓以和
卓以和
卓以和还是美国科学与艺术院院士,中科院研究生院教务长苏刚在介绍他时说:“卓先生的成功有很多秘密,他最大的爱好是艺术,他把艺术家的敏感和想象力完美地融汇进精确细致的科学研究中。他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同时又在美国得到严格的科学训练。听卓先生说,他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把东方人的耐心与西方的技术结合了起来。”
卓以和认为:“艺术其实和科学、工程都有很密切的联系。比方说,土木工程专家在造桥梁时,一定要有很好的艺术观念,这样的桥造出来才漂亮。同样,在我开始作分子束外延研究时,一样离不了艺术的支持。”
谈到中国传统文化时,卓以和说:“我刚到美国的时候,觉得在美国的中国学生多数是最用功去学习和考试的,但是在上课的时候却很少发问,觉得不好意思。但这种文化在美国常常是会吃亏的。很多美国人说,中国人会做事,可是不用给他升职,因为中国人不会和别人交流。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改变了:我在旅馆时,学生们一直拉着我问个不停,我觉得这是中国文化的进步。”
卓以和认为要在学业上取得成功,“要有充足的自信心,并坚持向着你的目标努力才能使你的工作成功;要保持乐观精神,多看一下每一件事的正面。另外,还要做你喜欢的事,这样才能在做事的过程中找到乐趣。”
获得荣誉/卓以和
1985年获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于1993年获颁美国科学家最高荣誉的国家科学奖章。卓以和教授对中国发展分子束外延技术极为关切,给予了关键性指导;与中国同行建立了深厚友谊,对促进中美两国学术交流,提高中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作出了重要贡献。1996年6月7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9年2月11日,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公布本年度入选“全国发明家名人堂”的名单,卓以和,连同另外14名在世或已故科学家齐齐登上名人堂。美国“全国发明家名人堂”由官方机构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及美国知识产权法协会于1973年成立,连同今年10位在世及5位已故的入选者在内,已有多达404位发明家成功登上名人堂。过去亦曾有其他华人入选名人堂,包括“计算机大王”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