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里·列昂惕夫简介
华西里·列昂惕夫是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创始人。投入产出分析为研究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特别是系统地分析经济内部各产业之间错综复杂的交易提供了一种实用的经济分析方法。1973年,列昂惕夫因发展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及这种方法在经济领域产生和重大作用,而备受西方经济学界的推崇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哈佛大学经济系任教期间,约瑟夫·熊彼特是他的同事并且对他的研究成果极为推崇,还有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和罗伯特·索洛是他的学生。
华西里·列昂惕夫生平
诺贝尔经济学奖
|
|
历届获得者
|
1969 |
拉格纳·弗里希 (Ragnar Frisch) 简·丁伯根 (Jan Tinbergen)
|
1970 |
保罗·萨缪尔森 (Paul A. Samuelson)
|
1971 |
西蒙·库兹涅茨 (Simon Kuznets)
|
1972 |
约翰·希克斯 (John R. Hicks)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 (Kenneth J. Arrow)
|
1973 |
华西里·列昂惕夫 (Wassily Leontief)
|
1974 |
弗里德里克·哈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纲纳·缪达尔 (Gunnar Myrdal)
|
1975 |
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 (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 佳林·库普曼斯 (Tjalling C. Koopmans)
|
1976 |
米尔顿·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
1977 |
戈特哈德·贝蒂·俄林 (Bertil Ohlin) 詹姆斯·爱德华·米德 (James E. Meade)
|
1978 |
赫伯特·西蒙 (Herbert A. Simon)
|
1979 |
威廉·阿瑟·刘易斯 (Sir Arthur Lewis) 西奥多·舒尔茨 (Theodore W. Schultz)
|
1980 |
劳伦斯·罗·克莱因 (Lawrence R. Klein)
|
1981 |
詹姆斯·托宾 (James Tobin)
|
1982 |
乔治·斯蒂格勒 (George J. Stigler)
|
1983 |
罗拉尔·德布鲁 (Gerard Debreu)
|
1984 |
理查德·约翰·斯通 (Richard Stone)
|
1985 |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 (Franco Modigliani)
|
1986 |
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 (James M. Buchanan Jr.)
|
1987 |
罗伯特·索洛 (Robert M. Solow)
|
1988 |
莫里斯·阿莱斯 (Maurice Allais)
|
1989 |
特里夫·哈维默 (Trygve Haavelmo)
|
1990 |
默顿·米勒 (Merton H. Miller) 哈里·马科维茨 (Harry M. Markowitz) 威廉·夏普 (William F. Sharpe)
|
1991 |
罗纳德·科斯 (Ronald H. Coase)
|
1992 |
加里·贝克尔 (Gary S. Becker)
|
1993 |
道格拉斯·诺斯 (Douglass C. North) 罗伯特·福格尔 (Robert W. Fogel)
|
1994 |
约翰·福布斯·纳什 (John F. Nash Jr.) 约翰·海萨尼 (John C. Harsanyi) 莱因哈德·泽尔腾 (Reinhard Selten)
|
1995 |
小罗伯特·卢卡斯 (Robert E. Lucas Jr.)
|
1996 |
詹姆斯·莫里斯 (James A. Mirrlees) 威廉·维克瑞 (William Vickrey)
|
1997 |
罗伯特·默顿 (Robert C. Merton) 迈伦·斯科尔斯 (Myron S. Scholes)
|
1998 |
阿马蒂亚·森 (Amartya Sen )
|
1999 |
罗伯特·蒙代尔 (Robert A. Mundell)
|
2000 |
詹姆斯·赫克曼 (James J. Heckman) 丹尼尔·麦克法登 (Daniel L. McFadden)
|
2001 |
乔治·阿克尔洛夫 (George A. Akerlof ) 迈克尔·斯宾塞 (A. Michael Spence )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Joseph E. Stiglitz)
|
2002 |
丹尼尔·卡纳曼 (Daniel Kahneman) 弗农·史密斯 (Vernon L. Smith)
|
2003 |
克莱夫·格兰杰 (Clive W.J. Granger) 罗伯特·恩格尔 (Robert F. Engle III)
|
2004 |
芬恩·基德兰德 (Finn E. Kydland)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Edward C. Prescott)
|
2005 |
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 (Thomas Crombie Schelling) 罗伯特·约翰·奥曼 (Robert John Aumann)
|
2006 |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 (Edmund Phelps)
|
2007 |
埃里克·马斯金 (Eric S. Maskin) 罗杰·迈尔森 (Roger B. Myerson) 里奥尼德·赫维茨 (Leonid Hurwicz)
|
2008 |
保罗·克鲁格曼 (Paul R. Krugman)
|
2009 |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Elinor Ostrom) 奥利弗·威廉姆森 (Oliver E. Williamson)
|
2010 |
彼得·戴蒙德 (Peter A. Diamond) 戴尔·莫特森 (Dale T. Mortensen)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 (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
|
|
1906年,出生于彼得堡;
1925年,在列宁格勒大学(后改名为彼得堡大学)获社会学硕士学位;同年,移居德国进入柏林大学专攻经济学;
1928年,取得柏林大学博士学位;
1931年,移居美国在哈佛大学经济系任教,正式从事投入产出方法的研究。
1932年,与诗人马克丝(Estelle Marks)结婚,婚后育有三子。
1932年,起获聘为哈佛大学经济系助教;
1946年,升为正教授至1975年退休。
1948年,主持“哈佛经济研究计划”(Harvard Economic Research Project)并出任主持人至1973年;
1975年,转至纽约大学任经济学教授、经济分析研究所所长。
华西里·列昂惕夫获得的荣誉
华西里·列昂惕夫毕生获得过很多荣誉,参加过很多的团体跟研究计划,主要有:
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AAAS);
计量经济学会会员,1954年任会长;
美国经济学会(AEA)会员,1970年任会长;
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名誉会员;
英国皇家统计学会名誉会员;
1953年,比萨大学授予他查理-包姆勋章;
1967年,美国纽约大学授予他终身教授称号;
1968年,法国全国退伍军人协会授予名誉会员称号;
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华西里·列昂惕夫的主要著作
《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1941)
《美国经济结构研究:投入产出分析中理论和经验的探索》(1953)
《投入产出经济学》(1966)
《经济学论文集:理论与推理》(1966)
《经济学论文集:理论、事实与政策》(1977)
《世界经济和未来》(合著,1977)等。
华西里·列昂惕夫自传(诺贝尔经济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