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华尧楠
华尧楠华尧楠(1923年- ),江苏省无锡市人,中国近现代农作物病虫测报专家。1944年毕业于南京建村农学院农艺系,获农学士学位。率先制定和应用《病虫测报电报代号》,建立测报科技档案,提出预报质量评定办法,推广数理统计预报,并研制出8种列联表分析和乏晰分析预测病虫鼠害的方法,为中国农作物病虫测报技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个人概述/华尧楠
九三学社
华尧楠,1923年11月19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一个小商人家庭。他从小勤奋好学,在圣德中学读完高中二年级,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建村农学院工读,从而养成了艰苦、朴素、踏实的作风。华尧楠1944年毕业后,由老师殷力农介绍,于1946年春赴台湾花莲港糖厂,任助理技师、农场股长。不久,到台湾糖业试验所屏东分所进修,对植物保护学科产生兴趣,撰写了《甘蔗嵌纹病的发生流行和防治》等4篇论文,发表于《台糖通讯》刊物上。1949年3月,他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返回家乡。1951年,通过考试在华东农科所病虫害系工作,不久调派到华东农林干部学校病虫害科学习二年。
1953年3月,华尧楠被分配到山东省病虫害防治所。同年夏天,华尧楠深入基层调查六六六防治地下害虫的效果,总结出六六六“一法三治”的防治方案。1957年-1958年,华尧楠在汶上县蹲点后,总结出一套消灭甘薯黑斑病的综合技术措施全省推广。70年代中期,针对综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华尧楠提出了“两查三定”的综合防治措施,并立著成书,该书在农业生产上发挥了巨大作用。80年代后,华尧楠开展防治和制定防治措施均获得实效,他的研究成果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多次获得省、国家的奖励。
华尧楠于1957年加入九三学社,1983年当选山东省第六届人民代表,曾任山东昆虫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农学会第四届理事,山东现场统计研究会生物统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农业科技人才管理协会理事,《山东农业科学》编委,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资格植保专业评委会委员等职。
工作简历/华尧楠
1944年 毕业于南京建村农学院农艺系,获农学士学位。
1944-1945年 安徽省蚌埠农业中学教员。
1946-1949年 任台湾花莲港糖厂农务课助理技师、农场股长。
1951年8-10月 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病虫害系。
1951年10月-1953年3月 毕业于南京华东农林干部学校病虫害科。
1953年3月-1971年10月 任山东省农业厅植保处(站)技术员。
1971年11月-1972年11月 沾化“五七”大队。
1972年12月-1974年3月 任邹平县农业局、西董公社农技站技术员。
1974年4月至 任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技师、高级农艺师、研究员。
学术贡献/华尧楠
小地老虎:华尧楠推广应用六六六鲜草毒饵有效控制小地老虎
一、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成就
1953年夏天,华尧楠深入基层调查六六六防治地下害虫的效果,发现六六六毒谷不仅防治蝼蛄效果很好,并且对防治蛴螬、金针虫效果也很好。他还总结出六六六毒谷“一法三治”的地下害虫防治方法。该法推广山东省全省后发挥了重大作用。
济宁沿湖低洼地带小地老虎为害极为严重。华尧楠发现,小地老虎幼虫食性杂,对六六六没有忌避作用,提出采用六六六鲜草毒饵的设想。当时,湖里榨草很多,他便就地取材做成饵料。1954年初夏,为了观察六六六鲜草毒饵防治小地老虎幼虫的效果,他只身深入湖区进行观察。当时,正值黄昏,大雾迷漫,加上满地齐腰深的杂草,他迷失了方向。最后,在当地群众和基干民兵的寻找帮助下,华尧楠才于夜里12点钟回到驻地。他采取试验、示范、推广三结合的工作方法,就地推广应用六六六鲜草毒饵,有效地控制了小地老虎为害。
50年代,山东省豆天蛾为害较重。华尧楠在凫山(后改嘉祥),通过试验掌握幼虫在4龄以前,喷撒0.25%六六六粉效果很好,便提出有效低浓度,消灭了豆天蛾幼虫,同时在实践中创制识别豆天蛾幼虫龄期的办法。
50年代中期,由于扩种春甘薯,农民到处调运带病薯种,致使甘薯黑斑病蔓延成灾。1957年-1958年,华尧楠在汶上县蹲点,帮助国光农业社改进回龙火炕和锅缸连接循环浸种,从育苗到贮藏薯种,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一年即见成效。他还总结了一套消灭甘薯黑斑病的综合技术措施全省推广。1958年,《植病知识》第3期头篇刊载了《国光农业社消灭了甘薯黑斑病害的经验》一文。
二、提出“两查三定”综合防治措施
70年代中期,针对综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华尧楠首先提出了“两查三定”,即查病虫害和有益生物的消长进程,定防治适期;查病虫害和有益生物的发生程度定防治地块;根据具体情况,定防治措施。1978年,他主编《两查三定,科学防治病虫害》一书,印发各地4万册,在农业生产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从山东省的实际出发,华尧楠在1991年提出科学治理农业病虫害,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自然控制为前提,强调多种战术,协调运用多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为害的环境,而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有益生物生存繁殖的条件。在有害生物发生期间,及时准确发布短期预报,适时开展“两查三定”,把病虫草鼠害控制在经济容许水平以下。科学治理是易被广大农民所接受的一项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三、统计预报病虫作出重大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病虫测报资料越来越多,为更好地运用多年积累的大量观测数据,提高测报水平,华尧楠采用了多种统计预报方法,并为推广普及,结合大量病虫发生实例,具体介绍了运算步骤。1978年-1979年两年时间,他主编《农业病虫数理统计预报》一书,1980年12月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该书1982年第2次印刷,成为中国第一本较系统阐述病虫数理统计预报原理和方法的著述,并于1987年获山东省第二届科普优秀图书一等奖。他主持的“农作物病虫统计预报研究”课题,1979年获山东省农牧业技术改进二等奖。1981年,他编著《病虫测报资料整理分析和应用》,由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印刷,农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总站分发全国。
1984年8月,华尧楠参加了山东工业大学举办的微型计算机技术培训班。在炎热的夏天,年逾6旬的华尧楠每天骑自行车往返15千米,风雨无阻达一月有余。之后,他亲自设计、完成“运用微机组建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预测最优数学模型的研究及其应用”课题。该课题1987年获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85年,他编著《电脑中的常用统计分析方法》一书,印发全省,为推广应用电子计算机预报农作物病虫害起到很大作用。
科技成就/华尧楠
模糊数学
70年代,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发生了变化,昆虫种群和植病群体的数量也在变动,过去积累的测报资料已失去了效应。华尧楠认识到,仅用数理统计预报已不能完全满足病虫测报的要求,因为影响病虫发生的因素错综复杂,在因素多维多层次复杂的系统中,精确描述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复杂性与精确性形成了尖锐矛盾。正如模糊数学创始人查德(L.AZadeh)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互克性原理:“当系统日益复杂,人们对它的精密而有意义的描述的能力将相应地降低,以至达到精密性与有意义成为两个几乎互相排斥的特征的地步”。
为适应生产发展,解决这一难题,80年代初期,华尧楠把模糊数学引入农业病虫测报,先后采用了乏晰F.C.T(Fuzzy Contingency Table)分析预测法、乏晰相关分析综合决策模型、乏晰综合评估聚类、多层次乏晰综合评价表、FGA分析:预测等多种乏晰分析预测病虫鼠的方法。他编著的《模糊数学在病虫测报中的应用》,《农业病虫预测预报——模糊数学分析法》,《乏晰分析预测农业病虫鼠害》等,经修改后连续刊登于1987年-1992年的《山东植保》。华尧楠还在中国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用乏晰相关分析的综合决策模型预报害虫种群动态”和“模糊列联表分析预测病虫发生趋势”两文,1989年获山东省第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最优乏晰综合评价方法的决择及其应用”,1994年获山东省植保系统优秀论文一等奖。这些乏晰分析预测病虫鼠的方法,既可充分发挥长期积累测报资料的作用,又可吸收测报人员经过验证的实践经验,具有高度综合性和灵活性,解决了长期以来凭测报人员实践经验或缺乏完整数据无法运算的局面,为病虫测报开辟了一条新路。
华尧楠主持的“乏晰分析预测农业病虫鼠害发生量和发生期的研究及其推广应用”课题,经全国推广应用后证明,方法简便易行,历史符合率和预报准确率均在90%以上,为适时开展防治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取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该成果1991年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3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个人影响/华尧楠
农作物病虫测报观测场
华尧楠是中国农作物病虫测报技术先驱。
60年代,华尧楠一人分管山东全省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为了加快病虫信息传递,他率先制定《电报代号》,并于1963年5月在《1962年山东省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电码》的基础上,修改为《山东省农作物病虫害电报代号》,由山东省农业厅印发各地。同年11月,他承担全国农业病虫测报电报代号编写工作。1964 年,由农业部将《病虫测报电报代号》印发全国病虫测报站。1979年、1981年他参与《全国农业病虫测报电码》的修改补充工作。1981年,他制定了山东省农作物主要病虫的电码模式,成为80年代传递病虫信息、发布预报的主要手段。
为了提高预报准确率,华尧楠十分重视病虫发生动态的调查和数据的积累。1960年,他组织测报人员整理历年测报资料,汇编《山东省粮棉油料作物主要病虫预测预报表册》。1963年,农业部植物保护局组织全国主要测报人员,编写《粮棉病虫预测预报资料表册》,1965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华尧楠主持完成了旱粮病虫害部分。
1967年,华尧楠白天紧张工作,晚上常常到深夜编写《粮棉主要害虫种类及其幼虫龄期识别》和《粮棉主要害虫发生期及其各虫态历期》,为山东省测报人员提供了工具书。河南、江西等省进行了翻印。同年,他先后主持小地老虎、一三代粘虫、旱粮螟虫、棉花害虫等测报对象的测报技术总结,开始运用数理统计预报发生量和发生期。1967年,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华尧楠坚持本职工作,主编、参编农作物病虫测报基础知识,主要测报对象发生消长规律以及测报、观察记载、查虫治虫办法等近百万字,印发各地,为培训测报人员和开展测报工作提供了技术材料。
1974年深秋,华尧楠提出病虫测报质量评定标准的具体办法,并列入《山东省病虫测报站工作条例》,于1976年4月2日由山东省农林局正式下达,通过预报质量评定,计算预报准确率来反映专业病虫测报站的水平。他撰写的《山东省农作物病虫预报质量评定试行办法》,1980年刊载于农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总站主办的《病虫测报》第2期。
1975年,华尧楠制定了12种病虫统一调查记载表格,并为北京、山西、河北、天津、河南等省(市)采用。这为一病一虫一年一档,长期系统的积累测报资料,建立科技档案奠定了基础,也为实现1973年2月全国主要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座谈会提出的“要象气象站那样办好病虫测报站”迈进了一大步。
1982年4-5月,农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总站组织考察小组,赴湖北、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省市考察后认为,建立科技档案是病虫测报的基础工作。为此,华尧楠撰写了《初谈农作物病虫测报科技档案》一文。该文1985年发表于《病虫测报》第1期,提出对中国农作物病虫测报基础工作的充实和改进。1982年,山东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固定专人,正式建立病虫测报科技档案室,为今后建立数据库、统计预报、应用电子计算机预报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个人荣誉/华尧楠
1979年获山东省农牧业技术改进二等奖。1983年获山东省农牧技术改进一等奖,农牧渔业部全国农牧业技术改进二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他亲自设计、完成的“运用微机组建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预测最优数学模型的研究及其应用”课题,1987年获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87年他编写的《农业病虫数理统计预报》获山东省第二届科普优秀图书一等奖。1991年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3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81年11月,他被评为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先进工作者,1986年10月授予“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11月授予“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同年国家人事部批准他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1988年10月山东省科协授予“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89年10月、12月分别被评为全国农业成人教育先进工作者、山东省科技情报先进工作者。1991年7月起,华尧楠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论著/华尧楠
《昆虫知识》
1、华尧楠:《山东豆天蛾的观察及其防治》,《昆虫知识》,1958,4(2):74-8
2、华尧楠,安玉山:《小麦病虫害》,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6
3、华尧楠:《统计预报在农作物病虫测报中的应用》,《山东农业科学》,1979 (2):20-6
4、华尧楠,蔡家彬:《农作物病虫害统计预报方法》,《植物保护》,1979,5(5):9-6
5、华尧楠,蔡家彬等:《农业病虫数理统计预报》,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80
6、华尧楠:《分级统计法预报昆虫发生期和发生量》,《昆虫知识》,1982,19 (2):33-6
7、华尧楠:《权重列联比法预报农业病虫》,《山东农业科学》,1982(4):1-
8、华尧楠:《模糊列联表分析预测农业病虫发生趋势》,《植物保护》,1985,11 (2):23-6
人物评价/华尧楠
华尧楠热爱本职,事业心强,注意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每年有一半时间跑基层,时刻以口勤、眼勤、手勤、脚勤而自勉。他走遍了全省的市、地100多个县(区),观察了解病虫情况,一丝不苟的记录数据,及时整理,持之以恒,积累了数以万计的资料卡片,并进行分类,妥为保存。这对他撰写论著,进行科研,思考问题,开阔思路发挥了很大作用。
华尧楠自1978年以来撰写专著、教材16部近230万字,发表、宣读论文和技术报告70余篇86万多字,先后应北京、天津、黑龙江等17个省、市、自治区邀请进行讲学。仅1984年一年内,他就在6个省、自治区讲课,共历时3个月,行程近万千米。真是“年逾花甲心犹壮,不辞艰辛万里行”。华尧楠辛勤的汗水赢得了同行的赞誉。
1982年5月,农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总站站长束炎南到山东检查工作,决定委托山东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在1982年10月举办全国病虫测报数理统计讲习班。于是,由华尧楠主持组织富有实践经验和水平较高的测报骨干,用了3个多月时间,编印好教材(上、下册)35万余字,如期开班,圆满完成任务。华尧楠在省内外和全国性病虫鼠害测报培训班、讲习班、研讨会、经验交流会上传授测报新技术、新方法,有近百次之多,培养了大批测报技术骨干,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40多年来,华尧楠对中国病虫测报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党和政府的嘉奖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