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创新动机

什么是创新动机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作为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源泉,它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动机的产生除了有机体的某种需要外,诱因的存在也是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动机的强度或力量既取决于需要的性质,也取决于诱因力量的大小。此外,目标的价值、个体或群体对实现目标的概率的估计或期待与动机的力量也有直接的关系。

创新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主体创新活动的内部心理过程,是形成和推动创新行为的内驱力,是产生创新行为的前提。创新主体的创新动机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这既与创新主体的价值取向有关,也与组织的文化背景、创新者的素质相关。

创新动机的产生

一般而言,创新动机的产生有以下几点:

1、创新心理需求

创新心理需求是指创新主体对某种创新目标的渴求或欲望。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按照他的理论,自我实现需求是指人们希望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创新的心理需求作为创新主体对某种创新目标实现的欲望,实际上是创新主体希望自己的创新能力能够在创新过程中得以发挥,因此,创新心理需求可以认为是人的需求的最高层次之一。

创新主体的创新心理需求是由自己对个人成就、自我价值、社会责任、企业责任等的某种追求而产生的,具体来说则是在各种创新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创新刺激可以分为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两大类。内部刺激来源于创新主体内在因素变动的影响;外部刺激来源于外部环境各种因素的变动对创新主体的影响。内部刺激通常受到一定的年龄、生理等特点的制约;外部刺激则受到环境的制约。当内外刺激和谐时会产生共振,使创新心理需求程度加大,推动创新主体积极进行创新。创新心理需求可反复产生,按照心理学所揭示的规律,需求产生动机,动机支配着人们的行动。

2、成就感

成就感是成功者获得成功时为所取得成就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满足。许多创新主体进行创新的直接动机就是追求成就和成就感,因为他们把自己的成就看得比金钱更重要。对某些人来说,创新工作取得的成功或者解决了难题,从中所得到的乐趣和心理满足,超过了物质上的激励。正因为如此,具有成就感的创新主体更容易在艰苦的创新过程中保持顽强的进取心,推动自己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成就感通常只有成功的创新主体才会具备,因为如果创新总是不成功,创新主体的成就感就不会存在,原有的那么一点成就感也会漫漫地消失。但创新主体追求成就仍然是维持创新行动的动机。尽管这种成功可能未必给他带来多少经济利益,却能为其带来尊重,这就足够了。在日本那种自尊性很强的组织中,员工们的创新行动除了因为把企业看做是自己的家之外,还有就是希望创新成功能使其他人对自己刮目相看,受到他人的尊重。

3、经济性动机

在现实的经济社会中,劳动依然是谋生的手段,创新主体也要首先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问题,因此不能排除创新主体因对收入报酬的追求和需要而产生创新的行动。

创新主体在创新时的经济性动机,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为了组织的经济效益提高;第二类是为了自己个人利益的增加。虽然第一类动机表面上只与组织效益有关,但组织效益良好最终还会以各种方式回报给为此作出贡献的创新主体。因此,创新主体的经济性动机是明确的,这就是各种创新的成功在增进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导致企业效益的增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能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

4、责任心

责任心是创新主体的另一重要创新动机,因为创新主体在其工作范围内是一个责任人,要对其所做的工作负责。只有具备高度责任心的人才会去寻找当前工作中的毛病和缺陷,希望从中找到改进和提高的方向,进行创新,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责任心有两种:一是对社会的责任心,这是宏观的;二是对企业的责任心,这是微观的。这两种责任心会使创新主体在思想意识中产生一种使命意识,促使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获得创新成功。

5、勇气

仅有创新欲望、创新意识是不够的,还要有创新的勇气。由于创新是对旧理论、旧观念的怀疑、突破,对权威的挑战。创新的结果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因此,既要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同时又要有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勇于承担因创新而带来的风险。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