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职务/刘竹生
刘竹生历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长征二号F”火箭系统总设计师。
现任:中北大学双聘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研究员,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技术顾问。
学术成果/刘竹生
在神舟七号任务研制期间,提出“变能蓄压器”方案,解决了“纵向耦合振动(POGO)”难题;协助工程总体对舱外航天服的技术方案及指标、试验项目及结果给予指导和把关。
人物事迹/刘竹生
名如其人,刘竹生身材挺拔,气质清雅。自幼喜欢美术的他制作的毛主席像具有专业水平。天长日久,由艺术而生的细腻、内敛和敏锐,已成为刘竹生个性中最鲜明的部分,让他艺术地工作着,艺术地生活着。
与“长征二号F”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个子高高,面容清矍、目光睿智、笑容谦和。然而,就是在他静若溪水、清澈甜美的生命中,让人感受到了一名航天人的自豪与伟大,体味到了”神箭”总设计师的情怀。
曾参与研制中国第一代捆绑火箭“长二捆”,负责研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
20年前,中国第一枚捆绑式火箭——“长二捆”的研制刚刚起步。
一次,负责捆绑分离技术的刘竹生为了说明自己的想法,随手画出了一张30比1的火箭结构图,竟被不少人误以为是正式的设计图。当时,火箭还没有设计方案,这般细致入微的结构图,自然让人吃惊。
在刘竹生眼里,火箭是有灵性的。“只要善待它,它一定不会辜负你。”发射前夕,他常常抚摸着火箭箭体难舍难离。
2002年12月30日凌晨,当大漠的沉寂又一次被耀眼的火光和震耳欲聋的响声惊醒,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四号飞船直刺苍穹,中华民族“飞天”征程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此时此刻,人民不会忘记那些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他们的功绩将载入共和国史册。
挂帅总师
刘竹生说,“少年时代嫦娥奔月的飞天梦、中学时代探索星空的航天梦、40年的铸箭强国梦,成为我心中一个永不泯灭的‘梦想’,就是这三个梦想支撑着我干了40多年的航天。”
刘竹生是我国运载火箭捆绑分离技术的开拓者,攻克的助推捆绑分离技术,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捆绑技术的空白,使我国进入了世界捆绑运载火箭的先进行列。该项技术在后续的多种火箭中得到推广使用,为提高我国火箭的运载能力和实现载人航天奠定了基础。
载人航天这项“不败工程”,人命关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为了提高载人火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作为火箭总设计师,刘总的压力难以言表。不仅要动脑筋、出主意、想办法,永无止境地策划,还要不停地找设计员进行方案的设计和论证。在发射神舟四号飞船的日日夜夜里,他经常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当他对镜抚摩两鬓的白发时,他只清楚地记得,载人工程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等待着他去做。当有人提起这些时,刘总只有一个解释:“这是我的事业”。
火箭综合征
每当火箭要转入发射阵地时,看到昂首待发的神箭,刘总对火箭难以割舍的柔情就愈发强烈,怅然若失的感觉使刘总舍不得离开“她”半步,他都要爬上十几层的平台,从上而下地仔细地端详、抚摸他“心爱的孩子”。
“一分钟准备!”,“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点火”,随着那扣人心悬的倒计时和闪烁的大屏幕,刘总的拳头握得更紧了,他的手心不自觉地出汗了。是啊,这时他的紧张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这大概就是刘总说的“火箭综合征”吧!
作为总设计师,能看到自己亲手铸造的神箭扶摇直上、冲破九霄,能亲身感受到自己心爱的产品在星空下喷薄而起,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最大慰藉。每当火箭腾空之时,他都要在发射指挥大厅,所以从未亲眼目睹自己的火箭升空时的震撼,有人问他,“你不后悔么?”他总是很郑重地说:“我的心早已与神箭一起飞到了浩翰的苍穹,在那里,有我未了的飞天情……”
“包公”的忙与闲
作为总设计师,刘竹生除了抓各系统的基本方案、指标和要求技术状态的变化、火箭逃逸系统等技术创新工作等,还要当抓火箭质量的“黑脸包公”。谈到质量问题,虽说刘总讲话话音不高,份量却很重。更是时刻不忘为他的“严细慎实”质量经作详细的注解!
为了发射的成功,每天的技术阵地都能找到他高大而忙碌的身影。但任务的间隙,刘总也有松弛一下绷得紧紧的神经“灵丹妙药”,就是欣赏从荒凉的戈壁滩上捡回很多极有沧桑感的树根和各种千奇百怪的大漠石。就这样一张一弛,刘竹生在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