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刘国藻
湖南师范大学
刘国藻,1921年9月30日生于湖南省祁东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9岁入私塾,1943年高中毕业参加全省统一会考,成绩优异被保送国立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教学系学习,因丧父未能就读。1946年,他再次参加高考,又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大学矿冶系(享受公费待遇)。
1950年7月,刘国藻毕业分配来到锡矿山矿务局(简称矿务局)。实习期满后,先后任工区技术员、矿长秘书、开拓工程队副队长、南矿采矿主任。1956年升任矿务局采矿主管工程师,1978年任主管矿务局采、选、冶技术工作的副总工程师。1985年7月办理了退休手续,实际一直工作到1992年。
刘国藻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刘国藻积极参与机械化凿岩,使用合金钻头,实行爆破专责制等推广工作。先后总结出“邓应生小组操作法”和“曾节元小组技术操作经验”。1957年至1975年间,他自始至终参与了矿务局南北两矿采选重大技术改造的决策与实施,使南矿采选日生产能力从500吨左右提高到1200吨以上,北矿采选生产达到500吨/日以上规模。他支持和协同通风防尘技术人员进行一系列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
20世纪50年代刘国藻就潜心缓倾斜矿体采矿方法的研究,先后探索出普通、杆柱和人工壁柱的房柱法,创立了适应缓倾斜矿体开采的房柱采矿法体系;60年代他率先进行水体、铁路和重要建筑物下部采矿的研究,使用人工壁柱房柱法试验开采矿务局南矿河床保安矿柱成功,创国内金属矿山“三下”采矿之先例。
刘国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先后写出科技论文30余篇,有10多篇在国内有关刊物和学术会上发表。1984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他结合矿务局的实际情况,提出抓整顿、抓改造、抓开发和求效益、求发展、求生存的目标以及利用两种(矿内外)资源、开发两个(国内外)市场、发展多种(锑和锑以外)产品的设想,后被采纳而作为矿务局生产经营发展的战略。
科学成就/刘国藻
世界锑都锡矿山
一、为“锑都”技术改造做出重要贡献
锡矿山锑矿以储量大、产量多、质量好而著称于世,久享“世界锑都”之美誉。
1950年7月21日,正当锡矿山新旧交替时,刘国藻来到了矿务局,1951年,通过在邓应生小组跟班劳动,总结出手工采矿经验——邓应生小组操作法。1953年,刘国藻任开拓工程队副队长,战胜了各种困难,按期完成三项重点工程的掘进任务,为南矿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特别是组织265放水巷快速掘进中,在设备条件差的情况下创每昼夜9个循环、独头月掘进270米的高记录。1956年,刘国藻通过在曾节元小组跟班观测、比较和分析,发现该小组人员思想和技术操作过硬是其生产效率高、任务完成好的根本原因。他很快总结出以“三快四好”(开眼快、移位快、换钎快和准备性好、条理性好、爱护工具设备好、炮眼质量好)为核心的曾节元小组技术操作经验,通过在一些矿山实际操作表演后而扬名湘、黔、滇三省。
刘国藻主管矿务局采掘技术计划编制和贯彻实施达20多年,深谙矿山生产固有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排一年,看三年,想长远”和坚持“三步三审”是他多年积累下来的要诀;利用矿山采掘技术计划的编制,充分揭露矿山持续生产中的问题,确定好重点措施工程项目,逐步实施老矿山的技术改造,是他总结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他参与决策和实施的南北两矿重大技术改造(含通风防尘)就是这么实现的。
二、建立房柱采矿法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刘国藻同广大矿山技术工作者一起,针对矿体不同的开采技术条件,开展了合理采矿方法的探索,建立了一个适合缓倾斜矿体开采的房柱采矿法体系。
1954年,在调查总结本矿开采实践的基础上,刘国藻对南矿采矿方法进行了认真的选择和论证,首次提出了留规则矿柱的房柱采矿法。并通过具体的设计,对矿房跨度、矿柱尺寸等结构参数及回采顺序、回采工艺、技术经济指标等进行了选定和计算。经他自始至终的现场指导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回采作业日益正规、技术经济指标逐步提高而成为当时矿务局颇受欢迎的主要采矿方法。后来该采矿方法被纳入国内高等院校教材内容,称之为普通房柱法。
1964年进行了总结和成果鉴定。杆柱房柱法的试验成功,第一次解决了南矿东部薄矿体回采方案问题。在保证回采安全的前提下,回采率提高到80%左右。该采矿法一直沿用到1978年。
由普通、杆柱和人工壁柱的房柱法构成了房柱采矿法体系。刘国藻及时对这些采矿方法进行了总结,先后写出了《房柱采矿法》,《房柱法的应用和评价》,《锡矿山锑矿采矿方法基本总结》,《房柱法的应用和若干问题的探讨》和《胶结充填开采河床和重要建筑物下部矿体的实践》等论文,在国内有关刊物或学术会上发表,供条件类似的金属矿山借鉴。
三、国内金属矿山“三下”采矿的开拓者之一
河床下部采矿属“三下”采矿的范围。“三下”采矿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直至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金属矿山尚无“三下”采矿的成功经验,但在锡矿山却已探索多年,并已有初步成果。
1964年,他又主动向北京有色冶金设计总院的专家提出这个问题,才决定从六中段开始回采河床保安矿柱,但由于当时尚无“三下”采矿经验可供借鉴而未确定好采矿方法。1966年,正在试验中的两步回采的人工壁柱房柱法初步获得成功。他与同事们迫不及待地迅速将该回采方案运用于六、七中段河床保安矿柱的试验开采,直至1971年南矿出现急剧地压活动才暂时停止。从而开创了我国金属矿山“三下”采矿的先例。
1972年10月,冶金工业部(简称冶金部)电令矿务局采取措施增产锑品出口。随后由刘国藻执笔写了《关于飞水岩河床下部矿体进行试验性开采的报告》,并以他为主完成了试验设计。1973年1月,冶金部对报告给予了批复,并先后将《锡矿山南矿地压活动规律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和《锡矿山河床保安矿柱开采及其地压活动规律的研究》列为重点科研项目,同时明确长沙矿山研究院和武汉冶金安全技术研究所协同锡矿山矿务局一道工作。
工作经历/刘国藻
1950~1956年 任锡矿山矿务局实习员,技术员,矿长秘书,开拓工程队副队长,南矿采矿主任等职。
1956~1978年 任锡矿山矿务局采矿主管工程师。
1978~1992年 任锡矿山矿务局副总工程师,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职。
1992年 退休。
主要论著/刘国藻
著作
1 刘国藻.采矿方法经验汇编·锡矿山矿务局老窿残矿回采经验.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59
2 刘国藻.提高采矿和掘进工效经验汇编·锡矿山矿提高掘进工效的几点经验.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59
3 刘国藻.湖南有色金属先进经验汇编(采矿部分).房柱采矿法.1960
4 刘国藻.湖南有色金属先进经验汇编(采矿部分)·矿山工作计划编制和执行的几点经验.1960
5 刘国藻.锡矿山锑矿采矿方法基本总结.锡矿山科技,1974(2):13~36
6 刘国藻.统筹兼顾综合利用、合理部署探采工程.锡矿山科技,1974(4):6~15
7 刘国藻.关于矿山经济效果问题的几点初步看法.湖南冶金,1980(4):14~18
8 刘国藻.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果.有色金属,1981(4):1~4
9 刘国藻.胶结充填开采河床和重要建筑物下部矿体的实践.有色金属(国外版),1981(4):1~6
10 刘国藻.房柱采矿法的实践和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国金属学会采矿方法会议资料之一,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