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刘先觉

人物简介/刘先觉

刘先觉刘先觉

刘先觉,男,汉族,1939年10月出生,安徽省无为县人,长期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尤其着重于现代建筑理论、外国建筑史、中国近代建筑史和古典园林的研究。主要学术论著有《现代建筑理论》、《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南京篇)》等。

求学经历/刘先觉

1953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1956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毕业,师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1956年回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工作至今。先后师从杨廷宝和梁思成两位大师(中国建筑界人称南杨北梁),是唯一如此“奢侈”地得到两位大师指点的学者、专家。在中国近现代建筑保护方面,刘先觉先后参与了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对中国十几个城市近代建筑普查评估,完成了对南京近代优秀建筑的调查研究,为其保护措施提供了依据。目前,刘先觉受澳门政府委托,对即将于明年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澳门建筑群做系统调查研究工作。198l-1982年在美国耶鲁大学任访问学者,1987年被聘为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并应邀赴意大利与英国讲学。

研究领域/刘先觉

他长期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尤其着重于现代建筑理论、外国建筑史、中国近代建筑史和古典园林的研究。先后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博士学科点基金课题多项。

现任职位/刘先觉

现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意大利国际城市建筑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英国名人研究中心(IBC)顾问,美国名人研究会(ABI)顾问,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己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生18名,硕士生40余名

曾任职位/刘先觉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省城市生态环境调研组组长,《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筑卷》常务副主编等

研究成果/刘先觉

刘先觉教授从50年代开始,长期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尤其着重于外国建筑史、中国近代建筑史、现代建筑理论、古典园林的研究,并曾参加刘敦桢主持的《苏州古典园林》研究工作。他先后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博士点基金多项,目前已有不少重要研究成果,已出版的著作有《现代建筑理论》;《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南京篇》;《密斯•凡德罗》建筑专集;《阿尔瓦•阿尔托》建筑专集;《建筑美学》(译著);《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合编);《历史•建筑•历史——外国古代建筑史简编》;《建筑艺术的语言》;《建筑艺术世界》;《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文集》(主编);《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筑卷》(常务副主编);《现代建筑》(译著);《摩福西斯建筑作品集》(译著);《苏州古典园林》(参编);《江南园林图录》(合编)等。已发表的论文有60余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西方建筑正在向何处去”(《建筑师》第7期),“现代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生态建筑学新课题”(《建筑学报》9502),“仿生建筑文化的新趋向”(《世界建筑》9604),“西方建筑创作理论的发展”(《建筑史论文集》9),“1898—1937年间的南京近代建筑形态”(台湾《建筑师》9405),“论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共生与交融”(《世界建筑》9901)等。

本人简介/刘先觉

博士生导师,1953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1956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毕业,师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代表性著作:“建筑艺术世界;澳门建筑文化遗产”代表性论文:“现代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生态建筑学新课题;1900年以前澳门的民用与军事建筑”专业(网站用):工学-建筑学所教课程: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地缘文化与警园设计及园林历史与理论

所获奖励/刘先觉

由于他在学术上的突出贡献,1993年获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1996年获建设部科技图书一等奖,1997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998年又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现代建筑理论》由教育部推荐为全国首批研究生教学用书。个人传略已被收入《DictionaryofInternationalBiography》(24thedition)U.K.1996,《InternationalLeadersinAchievement》(3ededition)U.K.1997,《中国专家大辞典》(2)等书。

主要学术论著/刘先觉

《现代建筑理论》 《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南京篇)》 《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文集(1927-1992)》 《密斯·凡·德·罗》 《阿尔瓦·阿尔托》 《建筑美学现代建筑》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苏州古典园林》 《城市建筑学》

专著目录/刘先觉

1.《苏州古典园林》(撰写第五章建筑,第六章花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2.《江南园林图录》(合编).南京工学院出版,1979  

3.《外国古代建筑史图集》(合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978,1981  

4.《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5.《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卷》.(外建史分支副主编),1988  

6.《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南京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2  

7.《建筑美学》(译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9  

8.《密斯•凡德罗》建筑专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12  

9.《历史•建筑•历史——外国古代建筑史简编》.中国矿大出版社,1994  

10.《建筑艺术的语言》.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11.《摩福西斯建筑作品集》(译著),台湾圣文书局出版,1996  

12.《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文集》(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0  

13.《阿尔瓦•阿尔托》建筑专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2  

14.《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筑卷》(常务副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5  

15.《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新成就》(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9.

16.《建筑艺术世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  

17.《现代建筑》(塔夫里+达尔科著,刘先觉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6

论文目录/刘先觉

1.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国外建筑文摘》1963.1  2.西湖与太湖风景区的植物配置.《南工学报》1964.1  3.水城威尼斯.《世界知识》1964.10  4.高层建筑若干问题(合作).《南工学报》1978.3  5.国外的高层与大跨建筑.《铜陵科技报》1979.1.1  6.建筑的传统与现代化.《南工学报》增刊.1979.3  7.国外大跨度建筑发展的趋势.《建筑师》第1辑.1979  8.国外对建筑史的研究与古建筑保护.《建筑历史研究》1980.3  9.国外高层建筑发展的回顾.《科技史文集》第7辑.1981  10.佛罗伦萨建筑谈.《南京日报》1981.2.2  11.高塔巡礼.《建筑工人》1981.7  12.当代国外建筑技术的进展.《世界建筑》8103  13.西方建筑正在向何处去?《建筑师》第7辑.1981  14.关于后期现代主义.《建筑师》第8辑.1982  15.阿尔瓦•阿尔托.《建筑师》第8辑.1982  16.雅马萨奇的建筑艺术.《建筑师》第19辑.1984  17.伊罗•沙里宁的建筑创作.《建筑师》第20辑.1984  18.国外的旅游事业与古城古建保护.《建筑师》第17辑.1984  19.国外历史名城的保护与建设.《百科知识》8403  20.美国城市广场与园林绿化.《世界建筑》8502  21.建筑创作与建筑理论.《合肥建设》8503  22.文艺复兴运动的诞生地佛罗伦萨.《工人日报》1985.3  23.提高创作水平的途径.《建筑学报》8504  24.西方建筑前景宏观.《世界建筑》8505  25.后现代建筑的价值观.《时代建筑》8602  26.图式思维的概念与作用.《建筑学报》8611  27.美国的航空港.《世界建筑》8701  28.1986年中国近代建筑研讨会发言.《新建筑》8702  29.西方建筑创作理论的发展.《建筑史论文集》第九辑.清华出版社.1988  30.南京板桥新村剖析.《华中建筑》8803  31.威尼斯——亚得里亚海上的珍珠.《世界建筑》8806  32.国外对建筑历史学科研究的进展.《全国高等学校外国教材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  33.西方建筑思潮对中国建筑的挑战.香港《建筑与城市》8903  34.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时代使命.《时代建筑》8903  35.欧美城市的更新运动与环境美的创造.《城市环境美的创造》,中国社科出版社.1989  36.瑞士的城市与建筑.《世界建筑》8906  37.中西兼融,寻找建筑的民族形式——记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南京的建筑思潮与风格.台湾《雅砌》建筑杂志.9105  38.南京近代建筑文化的演变.《东方文化》第1集.1991.5  39.南京近代建筑文化形态的特征.《东方文化》第2集.1992.6  40.建筑美学的辩证思考.《华中建筑》9301及《建筑与文化论文集》,湖北美术出版社.1993  41.建筑理论的文化意义.《建筑师》53辑专家访谈录.1993  42.《金陵胜迹大全》(编写部分章节).南京出版社,1993.9  43.洋务派与民间仿洋式建筑.《建筑学报》9312  44.《建筑师学术•职业•信息手册》(编写3项).河南科技出版社.1994  45.过渡时期的建筑见证——1891~1937年间的南京近代建筑形态,台湾《建筑师》月刊.1994.5  46.建筑文化的深层课题——生态建筑学探讨.《华中建筑》9501  47.现代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生态建筑学新课题.《建筑学报》9502;《中国当代建筑论坛》,1997.6.山东大学出版社  48.建筑艺术语言的特征.《艺术学研究》第2集.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4  49.建筑技术在南京近代建筑发展中的作用.《建筑学报》9611  50.仿生建筑文化的新趋向.《世界建筑》9604;《建筑与文化》论文集,第四卷.1999.12.天津科技出版社  51.八十年代后国外高层建筑动向.《中外建筑》9702  52.国外大跨度建筑的新动向.《中外建筑》9702  53.当代世界重要建筑组织与著名建筑师简介.《华中建筑》9702  54.中国近代新建筑发展简史.《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55.什么是晚期现代主义建筑.《南方建筑》9702  56.解构建筑探源.《建筑学报》9710  57.《中外名建筑鉴赏》(编写23条).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3  58.如何看待建筑的价值观.《建筑百家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9  59.当代世界建筑文化之走向.《华中建筑》9804  60.论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共生与交融.《世界建筑》9901  61.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刘先觉撰写第十一卷第四章建筑部分(近代前编),第十二卷第二章建筑部分(近代后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3  62.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西式建筑概述.《华中建筑》9904  63.《建筑师简明手册》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5  64.中国城市规划近代及其百年演变(李百浩刘先觉)《建筑师》第90辑1999.10  65.生态原点—气候建筑(朱馥艺刘先觉),《新建筑》2000.3

研究领域/刘先觉

长期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尤其着重于现代建筑理论、外国建筑史、中国近代建筑史和古典园林的研究。主要学术论著有《现代建筑理论》、《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南京篇)》等。

学术交流/刘先觉

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全国高校建筑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教授,指导主办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及我国的清华、东大、同济等国内外50多所高校的顶尖建筑学专家研讨建筑的历史和现状,并任职大会主席。

研究贡献/刘先觉

1993年获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1996年获建设部科技图书一等奖,1997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998年又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现代建筑理论》由教育部推荐为全国首批研究生教学用书。个人传略已被收入《DictionaryofInternationalBiography》(24thedition)U.K.1996,《InternationalLeadersinAchievement》(3ededition)U.K.1997,《中国专家大辞典》(2)等书。

个人主张/刘先觉

建筑学家刘先觉指出城市建筑一味求洋不可取

由全国高校建筑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历史与理论研究所主办的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在东大举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及我国的清华、东大、同济等国内外50多所高校的顶尖建筑学专家研讨建筑的历史和现状。大会主席、东大建筑学院博导、著名建筑学教授刘先觉说,中国的众多城市都在急速增大,一些城市变成特大型,甚至国际化,洋人设计的建筑越来越多。他指出,城市国际化并非都要洋建筑,对于他生活的南京城,他也直言不讳地指出其优劣。

城市建筑不能多姓“洋” 刘先觉教授说,中国现在就像个“大工地”,到处都在建设中,他以生活了50年的南京为例,“半年不在,就有了大变样,新楼一幢幢地冒出来,有很多路不认识”,但他话锋一转,“全国很多城市的建筑都存在问题,一些大型建筑都由外国单位技术设计,呈现出洋的风格”,他并不反对洋人设计建筑,有些建筑就得洋些,但盖什么建筑要根据一个城市的特点来定,建筑一味求洋不可取。刘先觉教授潜心进行江苏近代建筑文化遗产研究、澳门和新加坡建筑文化遗产研究并多有著述,他认为一些古城在进行建筑改造时更要处理好洋与中的关系。他对刚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澳门历史城区大加赞赏。澳门的历史城区内有一家大西洋银行总行,也有很多年的历史,因为地处黄金地段,所以必须建高层建筑。设计师别出心裁,保留银行的前三米以及外观,后半部分全部拆除,重新建了高楼。这样一来,走在街上,看到的仍然是原来的建筑,而远远看去,城市还是高楼林立。这个办法南京等古城在出新时应该借鉴。

南京民国建筑没有得到彰显

这位著名建筑学专家认为,作为一座城市最需要的是单个建筑与城市总体上的和谐,南京城在此方面既有优,也有劣。南京的建筑中最令他肯定的是南京禄口机场,是建筑学中高科技流派的典型作品。作为一个面向国际的机场,其先进建筑技术的应用十分恰当。让他最为赞叹的是机场的候机厅不设吊顶。传统建筑都是对顶部进行“遮”,而这个现代建筑却是有意“露”,“结构就是装饰”,别具一格。他对南京新火车站也给予好评。刘先觉教授同时不客气地说,南京的城市特征没有得到彰显,南京曾是民国时期的首都,但是南京城在后来的规划过程中,一个重大失误就是将很多民国代表性的建筑都拆除了。南京中山东路的民国特色保护得不够理想,中山门内的中山东路北边有钟山宾馆、第二历史档案馆等民国建筑,但路南边却没有统一风格,“各自为政”。他还举例说,中山路从鼓楼到新街口这一段路上,原来有很多民国的代表性建筑拆了,没能保存下来。尤其让他痛心的是20世纪20年代建造的南京胜利电影院的拆除,当时很多专家学者都强烈反对。

建筑师不要急功近利

刘先觉教授对当前一些建筑师忙于设计建筑,而不加深入研究也给予批评。他说,由于建筑项目太多,建筑设计师根本忙不过来,有项目就做,导致设计质量、建筑质量跟不上,更谈不上精品。一些建筑前面完成了,后面马上就要修。对此,他认为,建筑的质量有其客观规律,比如混凝土必须在28天后才能凝结,建筑行业一度对建筑中的“肥梁胖柱深基础”进行革命,而事实证明不可取,在设计中,一些梁柱就得肥胖。

珍贵老照片/刘先觉

五六十年代苏州园林照片22张,当代建筑学泰斗*刘先觉*家流出,肯定是*刘先觉*所拍

1122334455667788

刘先觉谈南京建筑/刘先觉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在中国建筑史的交响乐中,作为承先启后的民国建筑(包括近代建筑)不仅仅是其中的和谐音,在很多时候甚至奏出了最强旋律。无疑,南京的近代建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东南大学建筑系博导刘先觉教授。

上海第一南京第二

过去学术上一度曾经有抬高南京近代建筑的说法,对此刘先觉教授给予了客观的评价:在包括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青岛在内的十多个民国建筑众多的城市里面,上海以数量众多和质量上乘当之无愧为第一,而南京则可列为第二。

列为第二的理由,是因为南京的很多民国建筑是独一无二的,如总统府,中国只有此一个,同样,原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原交通部、原中央大学、原励志社、原体育馆等大量官方建筑和公共建筑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同样,大量的外国使馆也是别地所没有的(上海只有领事馆)。

南京民国建筑的重要地位和沧桑遗存,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无可比拟。当时涌现的吕彦直、杨廷宝、赵深、梁思成等一批中国建筑师,在近代建筑的探索、实施方面作出了可贵贡献,设计了中山陵等一批影响深远的建筑作品。

现存民国建筑1000多处

据市规划局统计,南京现存民国建筑1000多处,其中,119处被评为中国近代优秀建筑。

穿行南京城,东有中山陵、美龄宫、音乐台;中有散布在中山大道两旁星罗棋布的官方建筑群;长江路上的礼堂、美术馆、博物馆等公用文化建筑组成另一道风景线;北有各自独立又互相呼应的民国公馆区;往高处,紫金山天文台在紫金山上熠熠闪亮,宋子文小别墅独立北极阁山头……上班下班,每个南京市民每天总会路过十几幢在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漂亮的民国建筑。

说起民国建筑在这个城市的作用,刘先觉教授认为:民国建筑托起了城市的骨架。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不是六朝留给我们的,也不是明朝留下的,而是民国时期留下的。

1927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展开了对现代城市的首个科学规划——“首都计划”,并一直延续到抗战胜利以后。首都计划留下的城市道路框架、功能分区至今还在被我们使用。“整个城市特色都是民国时期奠定的,这就决定了南京的文脉是民国文化。而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南京的近代时期的建筑。”刘先觉如是说。

民国建筑亟待保护

岁月无情,历经数十年风雨洗礼的南京民国建筑近年来也遭遇“危机”。一些民国建筑风貌区被新崛起的高楼大厦破坏了景观,不少被机关单位使用的民国建筑外壁和内部设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但最痛心的是:优秀的南京民国建筑正在以很快的速度递减。

刘先觉教授为记者讲述了一个事实:1990年,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全国对16座重点城市的民国建筑进行了系统普查。南京市规划局和刘先觉教授合作,查出了200多座具有价值的民国建筑(其中包括了很多已经评为文保单位的建筑),但十年后的2000年,刘先觉教授带领一些研究生再去复查时,发现其中有40座已经被拆除了。

不是所有近代建筑都有保留的价值,但很多优秀的建筑却是在拆除后才发现其价值。刘先觉呼吁:尽快建立对民国及近代建筑的评估标准。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