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决策心理学

什么是决策心理学

决策心理学是指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机制的科学。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具体包含两方面内容:

1、行为决策理论:最大期望效用理论、主观期望效用理论、前景理论;

2、影响决策行为的因素:探讨心理现象与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如情绪、个性、动机、态度等对决策行为的影响作用。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存在的两条路线:

1、定量研究的路线:沿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等道路,以数学为基本工具以决策方法学、决策技术为研究重点;

2、描述性研究的路线:从心理学,社会学,逻辑学,组织理论等角度对决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机制、行为过程和社会因素进行考察,侧重从决策者的个性,动机,情感等方面对决策。

决策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萌芽于早期的“博弈”。

在一场赌博活动中,有1%机会赢得100法郎,应该付多少钱来玩这种游戏?

18世纪法国的贵族们请宫廷数学家解决此类问题,答案是公平的投入应该是概率(1%)与预期结果(100法郎)乘机之和,即预期值。

丹尼尔的“效用”理论:效用是收益的对数函数。

丹尼尔发现,人们的判断和估计不依赖获益本身,而依赖获益后的心理满足或愉悦程度。他将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或愉悦称为“效用”,进而提出效用理论。

兴起阶段:冯·诺依曼与摩根斯顿提出了最大期望效用理论。

该理论假设,决策者按自己的偏好对选项排序,并按最大期望效用进行选择。偏好(效用)等于价值与概率乘机之和,并且价值是主观的,概率是客观的。

相关的公理:占优性、传递性、独立性

萨维奇在最大期望效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主观期望效用理论。该理论认为效用不应该是价值与客观概率乘机之和,而应该是价值与主观概率乘机之和。

二者的缺陷:排除了情感因素,失去了对许多现象的解释能力。

例如:在100%稳得3000元和有80%机会得到4000元之间进行选择时,多数人选择前者;而在100%损失3000元和有80%损失4000元之间进行选择时,多数人选择后者,出现偏好反转现象。

大发展阶段: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是现代决策理论的创建者、美国卡内基大学教授西蒙。

他从批判理性“经济人”假设入手研究人的决策行为,首次提出有限理性概念,用以质疑决策研究的过分理性取向。他用“有限理性”取代“全面理性”,用“满意性原则”取代“最优原则”。

“满意性”原则涉及四个方面的基本问题

  • 有限目标:决策者面对复杂环境时,先确定一些小目标,然后根据小目标决策,并逐渐趋向大的目标。
  • 欲望水平:欲望水平越高,决策越难以达到满意。
  • 搜索方法:各种搜寻方式与解决方案
  • 效益准则:“值”与“不值”

西蒙对决策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贡献:

  • 强调决策过程中的认知过程,认为决策理论应该尊重人的认知局限性,决策遵从满意性原则;
  • 在概率判断研究中强调启发式策略的应用;
  • 在问题解决研究中首先使用一些方法(如出声思维)和概念(如问题搜索空间)。

在此基础上,一些心理学家开始致力于描述个体的具体决策过程,研究者主要依靠实验的研究方法,从个体心理因素(如情感、记忆、思维、刻板印象)方面寻求对决策行为的描述与解释。

卡尼曼因“把心理学研究成果与经济学融合到一起,特别是在有关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如何作判断和决策方面的研究”获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范式

研究范式是指科学研究遵从的理论指导原则以及运用的技术方法。目前,决策心理学的研究范式还不统一,主要有标准化范式、描述性范式和进化论范式。以有限理性为指导,以经典理性衡量决策结果正确与否的卡尼曼式研究归为描述性范式;将以生态理性为指导,以决策结果与现实环境相比较衡量决策质量的研究划归为进化论范式。

(一)标准化范式

也称经济学范式,目标是建立最优化或完全理性的、普适的决策模型。主要代表理论是冯-诺依曼和摩根斯顿的最大期望效用理论和摩根斯顿的主观效用理论。

(二)描述性范式

描述性范式是主要研究范式,是在继承和批判标准化范式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以西蒙提出的“有限理性”概念为指导思想,认为人是理性的,但理性是有限的:人的感知能力有限,记忆能力有限,分析能力有限,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等。

借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与方法,探讨决策者的真实决策行为,详述决策过程中的认知、思维及其他心理过程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许多描述性决策理论,最著名的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研究,他们不仅提出前景理论,而且发现人类决策的许多启发式、偏差乃至缺陷。

标准化范式中,研究者的作用类似于机器人工程师,描述性范式的研究者一个教练。

范式的要素 标准化范式 描述性范式
理论 理性的原则 以认知过程为基础的实验
理论目的 建立最优化决策的一般模型 理解真实人在确定范围内的决策
应用目标 以完美行为为对照,通过显示决策缺陷,帮助人们达到最优化境界 通过对决策者的培训,或者通过帮助决策者改善决策环境,达到帮助他们提高决策水平的目标
主导方法 数学模型、计算、测量 过程跟踪、知识提取和表达
学科根源 统计学、经济学 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
研究者角色 机器人工程师 教练

(三)进化论范式

进化论范式是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强调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性,强调“决策的机制就是充分利用环境中的信息结构以得出适应价值的有用结果”。

使用对应性标准进行决策的评价:将决策策略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进行评价,主要考察决策的准确性,节俭性和速度。

进化论范式,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强调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性,认为客观世界是不确定的、复杂的,生物个体能对如此复杂的客观世界作出正确判断,说明他们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已经成为归纳推理的“行家里手”。进化论范式提倡生态理性,即强调“决策的机制就是充分利用环境中的信息结构以得出具有适应价值的有用结果”,以及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获得识别环境信息结构的功能。

从本质上讲,进化论范式也是描述性的,它从关心和描述个体的实际决策行为出发,寻找个体决策的有效策略——启发式策略。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定义:实验者人为地使现象发生,对现象产生的情景或影响因素进行操纵、变化、控制,以观察实验现象间的变化。

主要特点:能较好的控制额外变量,探讨事物或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主要构成因素: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

本质: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控制额外变量。

问卷法

定义:通过书面的形式,以严格设计的测量项目或问题,想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的方法。

特点:采用量表形式获得的数据比较客观和规范;以团体方式进行,效率较高;不记名,研究结果更为真实。

分类:有结构问卷,无结构问卷。

观察法

定义:是在一定时间内对特点行为表现或活动进行考察,从而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

分类:

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的活动)

有结构观察,无结构观察(根据事先是否确定观察具体内容)

导致观察失真的效应:晕轮效应宽大效应趋中效应

访谈法

定义:是研究者通过与被研究对象的交谈收集数据的研究方法。

分类:有结构访谈,无结构访谈。

问题设计的击中形式:

  • 开放式问题闭合式问题
  • 直接问题与间接问题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