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冲动消费

 基本信息/冲动消费

中文名称 冲动消费

解决办法 十秒钟,再考虑一下等

特    点 无意识、无计划

 
影响因素 商品因素、顾客特征、经济因素等

类    型 纯冲动型,刺激冲动型等

行    为 购买行为

类型/冲动消费

纯冲动型

顾客事先完全无购买愿望,没有经过正常的消费决策过程,临时决定购买。购买时完全背离对商品和商标的正常选择,是一种突发性的行为,出于心理反应或情感冲动而“一时兴起”或“心血来潮”,或是“图新奇”、“求变化”。

刺激冲动型

顾客在购物现场见到某种产品或某些广告宣传、营业推广,提示或激起顾客尚未满足的消费需求,从而引起消费欲望,而决定购买,是购物现场刺激的结果。

计划冲动型

顾客具有某种购买需求,但没有确定购买地点和时间。如得知某超市要让利销售,专门到该超市购物,但没有具体的购物清单,因而买“便宜货”是有计划的,买何种“便宜货”则是冲动的。

影响因素/冲动消费

商品因素

商品是满足顾客需要的基础。是影响购买动机最主要的因素。冲动购买行为多发生在顾客卷入购买程度较低、价值低,需频繁购买的便利品。对日用品而言。顾客对其一般性能、用途、特点都比效熟悉,且花费不多,又是必需的开支,取决于个人偏好、类似的产品不需比较。做出冲动购买的情况特别多。另外如玩具、糖果、小食品、便服等休闲商品。它的外观、包装、广告促销、价格、销售点等对销售起着重要作用,品牌上的随机性较大,冲动购买也很强。

顾客特征

从顾客的气质分析,冲动型气质的人。心境变化剧烈,对新产品有浓厚兴趣,较多考虑商品外观和个人兴趣,易受广告宣传的影响。而想象型气质的人,活泼好动,注意力易转移,兴趣易变,审美意识强,易受商品外观和包装的影响。从顾客的心理特征看,生活必需品最有可能成为冲动购买品。

经济因素

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消费者非计划购买率的增加与收入水平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主要是因为,随着人们富裕程度的提高,对食品、日用品等生活必需品的购买风险意识降低。近年来,我国超市中生鲜食品销售的大幅增加就印证了这一点。如对于收入相对较高的顾客来说,购买海鲜品则更多地体现为冲动购买。

环境因素

在超市中广泛地采用了自选售货方式,在自由挑选商品的环境下,商家通过通道设计、陈列设计、灯光色彩设计、广告设计等营销手段,吸引顾客,延长顾客在店内的逗留时间,最大限度地诱发顾客的冲动购买欲望。

促销因素

现场的促销形式是影响顾客冲动购买行为的直接诱因,现场营业推广活动和P0P广告,有助于激发顾客相应的心理反应,促其冲动购买。

概述/冲动消费

冲动消费冲动消费

每逢节假日,“折扣、买赠、省现金、抽奖、新品上市”等促销方式让贵阳各个商场挤得满满当当。消费者中在促销方式的刺激下“冲动消费”的,也有专门等待假日促销实惠而“待机消费”的。对此,专家建议消费者,只有明确消费目标才能真正得实惠。

“买券”陷入“循环消费”怪圈

商场通常在节假日期间推出了“假日购物几级礼”的购物活动,即买满固定金额返现金、送礼品、餐券及低价购买特定商品。另外,一些商场还新推出了“买券”购物的活动。如500元兑换600元的“买券”活动,是指用500元现金可换成商场600元购物券使用,但购物券必须在指定消费区域、指定期限内消费完,逾期不退还现金,一次性购物不满购物券金额也不予找零。

有购物大人表示,相对于消费者熟悉的购满返券、特价促销等模式而言,“买券”活动更容易刺激百姓冲动消费,购买闲置商品。

贵阳市一位中学教师程婧为记者算了笔账,她花费500元购买了商场化妆品专区的600元购物券,原本以为是享受了20%的让利优惠,然而在消费时才意识到,600元的购物券有消费时间限制,10月5日之前必须消费完,而且不足消费金额的部分不找零,在消费剩余部分时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现金,陷入了商场的循环消费,原本只打算购买基本护肤品,循环消费下来购买了接近1000元的闲置商品。

心理分析/冲动消费

产生冲动消费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 情绪:情绪是影响消费的一大因素。人们在遭受压力、挫折时,心情会变得很烦躁、很生气,消极的情绪占了上风,往往会使很多人就以消费的方式来排解,逛街、购物就成了她们的首选行为。在花光了钱袋中的金钱,购回了很多无用的东西后,她们的心情也变得“好”了起来。

2、 广告、POP、促销员:广告、POP、促销员等等都是厂家为推销产品而设计的消费场景,场景的目的就是使置身其中的消费者产生冲动的消费欲望,最后达成即时消费的行为。在这种消费中,我们会满足了生产厂家的需求,但事后发现我们购买的产品不是根本无用就是物所不值。

3、价格:价格是产品诱惑的一大帮凶。现在商场里充斥着各种打折、降价的宣传,这种宣传随着产品一起撞入我们的眼帘。很多人的消费就是冲着“打折”、“降价”而去,至于商品的质量、用途与自己的实际需求是否合拍似乎在当时没有多加考虑,而事后则会产生后悔的心理。

4、 从众:按照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从众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街上流行红裙子”的大众一体化时代似乎是结束了,其实不然,一股“韩流”就把年轻人统一在了“韩潮”之中,你还看的出他们的个性吗?这就是从众的力量,从众使得很多消费成为了无意义的消费,只是给“时尚”的火焰添了一根柴而以。我们很难指望一个面对同伴热心捧场、百般赞扬的女性仍然能够保持理智。因为女性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受影响受感染的弹性较大,更易产生群体交互和从众心理,从而引发感染性消费。

5、 面子:东方人很要面子。在消费上更是如此,你有的我也要有,你用的我也要用,钱上可能输惨了,面子上却还要硬撑着。“挣面子”是我们很多人消费时的内心独白。

解决办法/冲动消费

下面这些技巧不会总能避免你花钱,但它们会从你的预算中消除大量不必要的支出。

1、你的目标和梦想:其次才是你的虚荣心和自我享受所需要的现金和信用卡。

2、十秒钟,再考虑一下:无论何时当你考虑一次购买,暂停十秒钟再想想。数到十然后再考虑一下你是否购买。想想你生活中的更大目标,问问你自己这次购买是否真的契合它。

3、不带信用卡或者带够刚好需要的现金:如果你手中有钱或者钱包里有信用卡,你会比身上没带钱或信用卡时更容易买东西。如果你正准备去一个地方,在那里你有潜在可能在你知道你自己不该花钱的地方花钱,那么仅仅带必要的最少数额的钱。

4、避开容易花钱的处境:充满着花钱机会的环境非常非常容易导致从你的兜里拿出钱来放进其他人的口袋。

5、与节俭的人在一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你有很多朋友,看看哪些人常常使你处于花钱的环境 ,而哪些人更喜欢那些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活动。

6、记录你的开支:每周或每月,看看你花掉的每一分钱,数数哪些是不必要的。你可能叹息不已,那下一次当你准备花钱的时候都在心中想想这个数字,想想如果这些钱用来投资会怎么样。对于我来说,不错的房子和非常非常好的房子是有差别的。

7、我现在真的需要这个东西吗:打算买一个平板电视?为什么?你现在的电视机有什么问题吗?你确实有必要花费数千元仅仅为了你的电视机更薄?无论何时你评估一下,购买的压力可能就消失了。

8、建立一个“等待期”:在看完上面几点后如果你仍然准备买,那么在买之前等待一段时间。在做出购买决定之前给你自己24小时。走出商店,回家,睡一觉。如果第二天你仍然认为这次购买时值得的,那么去买下它。

特征/冲动消费

多年来,消费品的零售商和制造商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具备了有吸引力的介绍、标新立异的理念,就会深刻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消费行为学家帕克·昂德希尔在其1999年的畅销书《为什么消费:购买的科学》中指出:“在冲动性消费发生频率最高的地方—食品行业,60%~70%的购买行为都是冲动性消费。”但是,来自沃顿商学院的营销学教授戴维·R·贝尔和他两个同事对此却并不认同。在他们提交《无计划采购清单调研报告》中,贝尔和他的同事一起就消费主体、消费频率和消费目的展开调查,分析指出,无计划消费仅接近消费行为的20%。

人的差异是主要因素

贝尔的研究并不是抹煞店内营销的重要性,而是提醒零售商重新评估销售策略。研究发现,一些特定的购物者,其年龄、收入、购物习惯等因素对他们消费行为的影响要远远超过购物环境等外在因素影响。贝尔的研究是基于对21家超市为期两周多的调研。在该次调研中,消费者对58种不同类别的商品,如面包、啤酒、咖啡、农产品、洗发剂和护理品进行了采购,交易频率达18000多次。研究显示:

●年轻未婚的高收入成年人发生无计划消费的比例高达45%

●由年长者带队或是大家庭集体购物的消费群体发生自发性消费的比例要比个体发生频率低31%~65%

●关注报纸价格波动的消费者发生无计划消费要比一般消费者低25%

●那些被评价为高效快速消费者的购物者,他们发生冲动型消费的频率比一般消费者要低82%

●消费目的明确,如购买“急需品或是补给品”,那么发生无计划消费的比例就会下降53%

●如果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属于即兴形式,那么他发生无计划消费的比例就会较平时攀升23%,反之,如果有计划出行,那么该比例的下降幅度也高达13%

●若购物场所涵盖多家连锁商店,那么无计划消费在每2~3家店间的发生频率就会呈9%的比例下滑

●消费者驾车购物发生无计划消费的机率会比步行购物高44%

这传达出的信息就是:无计划消费发生的机率,因人而异的比率远比单一的消费环境要高。

对销售策略的启示

为提升销售,零售商可以有效开发现有客户,有意尝试刺激他们发生无计划消费的行为,还可以综合考虑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和内环境装修。整体来说,消费者自身的显著特点在刺激无计划消费方面远比店内商品陈列更重要。但这也将给消费者和零售商带来一些问题:零售商可能会考虑到他们目前的店内营销预算过高,供应商可能也需要重新进行预算拨款。他们会重新评估已制定好的营销活动是否能够同时将品牌形象深深植入目标消费群体心中。这一研究还表明,不同的消费群体对不同的营销活动有不同的感受和认知程度。这样的话,营销人员就要不断与时俱进,修订策略,有目的地制定迎合不同消费群体的销售策略。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