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冯世章

(图)冯世章冯世章

冯世章,电子工程技术专家,中国军事电子工程重要开拓者和技术领导人之一。中国防空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开拓者,中国导弹预警系统(空间监视)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参与组织机载预警系统的调研和专题论证,为发展中国军事电子系统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简历/冯世章

(图)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1923年8月27日 出生于上海。

1942年秋 考入内迁重庆的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学习。

1946年秋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1946年秋-1947年秋 在上海电信局工作。

1947年秋-1949年秋 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电机系攻读硕士学位并兼任助教。

1949年秋-1950年秋 在美国巴克莱加州大学电机系攻读博士学位并兼任助教。

1950年12月-1952年9月 在上海电信研究所工作。

1952年10月-1956年秋 在总参通信部电信技术研究所工作。

1956年秋-1958年 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任电子研究室副主任。

1958年-1962年5月 在国防部五研究院二分院任雷达研究室副主任,第五专业部副主任;在总参通信部电信技术研究所任总工程师。

1962年6月-1965年 在国防部第十研究院技术部任总工程师。

1965年-1970年 在第十研究院科技部任总工程师兼任第28研究所总工程师。

1971年-1975年 在国防科委第十研究院总体设计部任导弹预警系统技术负责人。

1975年-1982年 在第四机械工业部第十研究院任总工程师。

1982年-1986年 在电子工业部雷达工业管理局任总工程师。

1988年 被任命为中国瑞达系统装备公司董事长。

1996年 当选为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

2002年至今 任中国电子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顾问。

生平/冯世章

(图)雷达雷达

冯世章,原籍浙江绍兴。1923年8月27日出生于上海。1937年7月毕业于浙江省立杭州初级中学。1942年初毕业于浙江省立处州中学高中。由于抗日战争爆发,国土沦陷,他辗转绕道,到达重庆。是年秋,考入由上海内迁的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抗日战争胜利后,交通大学迁回上海原址。1946年秋他在交通大学毕业后进入上海电信局。先后从事京沪超短波四路接力机和南翔短波发信台的技术值班和维护工作。1947年秋去美国,先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电机系攻读硕士学位并兼任助教。1949年秋转学至巴克莱加州大学电机系攻读博士学位,兼任助教。1950 年11月回国,被分配到上海电信研究所工作。从1950年12月至1952年9月完成了炮弹初速测量仪和短波移频电报终端机的研制,并到北京黄村接收台进行实际收录。1952年10月上海电信研究所与邮电部通信研究所合并成立电信技术研究所,由总参通信部领导。当时正是朝鲜战争时期,前方急需通信设备。他的主要工作是测试鉴定工厂生产的短波2W、15W报话机及其手摇发电机和全波段收信机。以后又根据部队作战需要,参加了更小型的既能行军通信又能适应坑道通信的步谈机的研制工作。其中天线是关键技术之一,他和同事们做了大量的铺地天线测试工作,根据综合结果设计天线根部负载线圈。这是当时军用小型机中最小的一种。1956年国家制订了1956年至1967年科技发展规划。为发展导弹事业,中央决定成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他被调到五院任电子研究室副主任,1958年又调任五院二分院雷达研究室副主任。两年后机构调整,设置专业部,他调任第五专业部副主任,下设通信、雷达、遥测、天线、电波传播等研究室。1962年5月,第五专业部除遥测专业外全部划归通信兵部领导,改称电信技术研究所,他被任命为总工程师。1962年6月调任国防部第十研究院科技部总工程师,主管科研项目立项论证、技术协调、科研成果鉴定和推广以及参与科研规章制度的制订。在科研规章制度中,根据科研规律、特点和《科研工作十四条》制订的《科研程序》和计划、工艺、标准化、技术监督、技术资料等管理制度,对十院各研究所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创造各方面协同配合的科研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出成果、出人才。1964 年4月由张爱萍副总参谋长主持,国防科委在十院的南京第14 研究所召开现场会议,推广14所贯彻《科研工作十四条》的经验,最后刘伯承、聂荣臻元帅接见了全体代表。这次会议对全国科研单位贯彻执行《科研工作十四条》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1964年总参批准十院成立防空自动化研究所(第28研究所),冯世章被任命兼28所总工程师,主抓防空自动化系统的总体和设备研制。1971年中央军委批准十院成立总体设计部,他被委任为这个部的导弹预警系统的技术负责人。1986年冯世章参加了由刘华清副总参谋长为团长、国防科工委丁衡高主任为副团长的中国军事技术考察团先遣团访问美国,参观了美国陆海空三军装备项目、空军和海军基地、航天飞机、航空母舰等。1987 年5月美国国防部副部长佩里率团对中国进行回访,由刘华清副总长负责接待,冯世章被指定为技术翻译。通过这两次互访,导致后来美国同意提供歼8飞机的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为中国自行研制机载火控雷达提供了参考。20世纪80年代末期,总参装备部提出研制预警机的要求。这涉及大量电子装备系统和载机选型改装问题。他参加了国防科工委机载预警系统专题论证组,是任务电子系统总体技术组负责人。1988年随着国家体制改革和机构变化,他被任命为中国瑞达系统装备公司董事长,1990年被聘为公司高级顾问。1996年中国电子学会换届改选时,当选为副理事长,主管学会的学术活动。此前他多年任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曾担任出版工作委员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任国际无线电科学联合会(URSI)中国委员会主席,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2002年改任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顾问。

归国建设/冯世章

(图)军事演习军事演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给海外学子以极大鼓舞。当时冯世章正在美国巴克莱加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加州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较多,在留学生中建立的留美科技人员协会对动员留美人员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起了重要作用。旧金山是回国的大门,以留美科协旧金山湾区分会为代表的进步活动比较活跃,北美各地留学生常来信咨询回国办法。留美科协旧金山湾区分会一方面积极向美英使领馆交涉,同时成立了“回国学生回国服务会”,冯世章任总干事。该会出版会刊,内容主要介绍先期归国同学的来信,报道新中国的见闻以及回国的交通信息等。通过留美科协系统将会刊发至北美的34个分会,对当时沟通信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上海解放以后,因美国没有直接船只驶往上海,需经香港回国,但英国使馆不给签证。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形势有了突变。美英合谋,英使领馆出台了“押送过境”办法,即中国回国学生、公民无需签证,可乘轮船到香港,但不能登岸,由港军警押送至渡轮,摆渡到罗湖口岸,登上火车专用车厢,到罗湖后下车,携带行李走过罗湖桥进入中国国境。冯世章一家就是这样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回到了祖国。当他看到飘扬在祖国上空的五星红旗时,不禁热泪盈眶,激动万分,从此决心竭尽全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服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武器系统、战略战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适应作战指挥的需要,国际上出现了防空自动化作战指挥系统,它是将指挥员与现代化的各种软硬设备:各种情报获取设备、通信设备、电子对抗设备、计算机、各种人机接口和显示设备以及各种应用战术软件、指挥决策软件等按系统工程原理有机地组成自动化的综合体。它是辅助指挥员决策指挥现代战争的重要手段。50年代,苏、美等国研制了这样的系统。1959年11 月25日国防科学无线电电子学组召开专业会议,提出开展中国自动化防空系统研制的建议。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定为“1125工程”。1961年国防部第十研究院成立后,“1125工程”研制工作由十院具体组织实施,确定由院科技部总工程师冯世章抓此重点工程。为加强“1125工程”研制工作,1963年4月经国防科委批准,在十院第15研究所组建防空自动化总体研究室,1964年经总参、国防科委批准扩建为防空自动化研究所(第28 研究所),任命冯世章兼任该所总工程师。在“1125工程”研制初期,为借鉴国外技术,他搜集和分析研究了美国赛其系统(半自动防空系统)的资料。1962年8月他以专家身份参加了赴苏自动化防空系统考察组,参观了苏“天空一号”系统,阅读了其有关资料,经考察组分析,该系统技术并不先进,大致是50年代中期水平,在向四机部王诤部长和国防科委张爱萍副主任汇报后,首长指示“天空一号”不宜引进,防空自动化系统要自力更生解决。1965年经国防工办批准28所在锦州建所,并在唐山郊区建立了系统试验站,该所的建成为中国国土防空情报获取、传递、显示、指挥、引导自动化的科研机构填补了空白。1966年夏,28所唐山试验站进行系统联试和实兵试验,在此期间,他常奔波于锦州、唐山、北京之间,组织试验工作。随着越南战争的升级,我空军部门提出要赶快研制一套小型系统装备部队。当时考虑十院13研究所硅开关管已经成熟,决定研制一套以硅管为基础的情报指挥系统,再结合十院第14研究所研制的408远程警戒雷达,可以及早向军方提供B-52的来袭空情,以提前做好作战准备。由十院有关研究所参与研制的多套防空自动化系统装备了空军部队,增强了中国防空能力。其中“1125工程”某情报传递处理系统由于系统性能良好又实用,198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冯世章作为“1125工程”的总负责人,多年来为工程的实施做了大量的科研开发、组织协调和技术领导工作,为防空自动化系统的研制成功竭尽心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预警机研究/冯世章

20世纪80年代末,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在国防科工委科技委聂力副主任和叶正大副主任的直接领导下,于1988年2月成立了国防科工委科技委机载预警系统专题论证组,时任电子部科技委副主任的冯世章任副组长。预警飞机由载机和任务电子系统两大部分组成,载机一般用现役飞机改装而成,任务电子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电子系统工程,它由雷达、通信、导航、敌我识别、电子对抗和指挥控制系统等组成。

由于预警飞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所以在国防科工委科技委机载预警系统专题论证组里分别成立了载机和任务电子系统总体技术组,冯世章负责任务电子系统总体技术组。遵照国防科工委的指示,机械电子工业部组织和开展了预警机的总体论证工作,任命冯世章为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总设计师。他组织和带领国内有关专家对预警机的任务电子系统进行了调研和总体技术论证工作。当时,国际上预警机已投入使用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和苏联。正在研制先进的预警机的国家主要有瑞典和以色列,他们的预警机都装有相控阵预警雷达。还有英国宇航/GEC航空电子公司(马可尼公司)曾为英国皇家空军研制的“猎迷”预警机。经初步调研分析结果是,美国的预警机是不会卖给中国的,为了解决中国军队的急需,比较现实的方案是载机选用中国自己制造的飞机改装,任务电子系统一部分中国自己研制,一部分可与国外公司合作研制,这样可以缩短研制周期。鉴于此,冯世章等5名专家于1988年给中央军委刘华清副主席写信,刘华清副主席和国家主席杨尚昆及时批复了冯世章等5名专家的信。从此中外双方开始接触和谈判,并进行互访。为了摸清各国预警机的特点,研制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水平的预警机,同时又不受制于人,冯世章等专家在上级的支持下,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对国外各国的预警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反复权衡比较他们的优缺点及其利弊得失,最后决定选择其中一个国家作为合作伙伴,并签署了合作研制预警机的合同。由于某个大国的作梗和阻挠,使双方合作研制预警机的合同未能履行到底。

在与国外合作研制预警机的同时,该项目的国内研制工作也在抓紧进行,并已取得可喜的成果。相信不远的将来,中国自行研制的相控阵雷达预警机必将飞上蓝天,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

学术交流/冯世章

冯世章在任职本工作单位技术领导的同时,还热心学会工作,多年来任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先后担任学会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还担任国际无线电科学联合会(URSI)中国委员会主席。1996年他当选为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主管学术交流工作,冯世章多次发起、组织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增进国外同行对中国的了解。中国电子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每年对学会所属的专业分会的学术活动进行评比,推动各专业分会向国际化学术组织努力。中国电子学会曾多次被中国科协评为先进学会,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得好是其重要原因之一。2002年他被授予中国电子学会荣誉会员,并被聘任为学术工作委员会顾问。

冯世章热爱祖国,热爱国防科研事业,在军事电子装备和系统工程科研技术领导岗位上勤恳工作了30余年,参与和负责了多项重要军事电子系统工程和装备的总体论证研究、开发及试验工作,为中国国防电子装备和系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