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的概述

农业产业化也可以称作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起源于二战后农业振兴时期的美国,而后传人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它主要是依靠经济和法律关系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其核心是一体化结构体系的建立和运作。我国农业产业化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在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应运而生的。鉴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适应了我国农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而在其产生以后发展迅速,它是我国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机制,是农业经营机制的又一制度创新。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村出现的产业化经营,不受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限制,把农业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既能奠定农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维护农民财产权,又能推动农民进入市场,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强参与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党和国家多次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它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以此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截止到现在,理论界对农业产业化或农业产业化经营内涵的界定尚未形成共识。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检索可以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其阐述的定义不尽相同。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以下几种。

提法一:农业产业化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经营的理论概括,可以把它界定为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农业。有学者在此基础卜进一步认为,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化、社会化和集约化为特征的农业纵向合作化过程.这种纵向合作化就是指农业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合作经济一体化过程。

提法二: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对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简言之为:改造传统农业,与市场接轨,在家庭分散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

提法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生产者为增强市场竞争力而走向集中与联合的一种经营方式,也是社会劳动分工深细化基础上农业与其关联的产前、产后部门相融合的一种必然过程。

提法四: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持续保护和科学开发农业资源为前提,以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以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农业的一、二、三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实行多层次、多元化、多形式的优化组合,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条龙产业链,结成贸工农、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产业体系,带动农民将分散零星的小生产转化为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实行农民之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企业化生产经营机制,切实达到科学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优化组合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提法五: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把千家万户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联结起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农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是广大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农业经营组织制度和经营机制的重大创新。

提法六:从各地实践发展来看,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的带动,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经营机制,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进一步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大创新。

提法七:农业产业化,就是要打破传统农业观念和小农经济的束缚,以开放的社会化大生产的观念和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农业,实行企业化生产、现代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实现农业和现代市场经济的融合,使农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产业优势和发展。

提法八: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按产业系列组织农业生产,通过生产要素重组提高农业效益,提高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企业化或工厂化水平。

提法九: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就是农业自身的工业化。

提法十:农业产业化是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提法十一:农业产业化是指围绕农业产业的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其实质是通过现代市场经济的契约、合同、入股、人社等形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以及国家的宏观调控,把现代工业、商业、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有关部门同农业的种、养、加紧密结合而成的一种互惠互利的农业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

提法十二:农业产业化是按产业来组织和发展农业,即把一个农产品开拓为一个系列.使农业成为包括种、养、加、流通在内的完整的产业系列。

提法十三: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围绕区域性支柱产业,实现农业生产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收为目的,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没、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或各具特色的“龙型”产业客体,使农业和农村经济走L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提法十四:针对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应该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变弱小而分散的农户为大规模的农业组织,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提升农业生产者的市场地位,这就是所谓的农业产业的横向一体化;二是要改变农民单纯从事原料性生产的角色,以动植物生产为中心,向相关产业特别是下游产业延伸,提高收益水平,这就是所谓农业产业的纵向一体化;三是克服农业的自然弱点,强化对农业生产过程的人工控制,提高生产的稳定性,实现农业生产的工厂化。概括起来,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就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提法十五: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产业化)是实现农业与相关产业系列化、社会化、一体化的发展过程。系列化是农业产业最主要的外部特征,社会化是范畴特征,一体化是最本质的内部特征,发展过程是动态特征。

提法十六:农业产业化是以主导产业或主导产品为核心,以龙头组织为骨干,由产、加、销、贸、工、农和社会化服务等相关产业或相关环节构成的产业系统或产业群,而并不以形成组织严密的利益共同体或经济实体为主要条件。它既可以是组织严密、利益相联的利益共同体,也可以由经济利益相互独立、纯粹由市场关系之间相互联系的经济元素或生产、经营和服务等环节构成。

提法十七: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当前一系列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现实选择,是区别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的一种新机制。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一是在生产组织形式上,按照农业经济再生产的规律,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节通过利益纽带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二是在经营方式和经营内容上,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三是在生产经营目的上,要在提高产业化组织整体经营利润的基础上,使农业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得到提高,逐渐形成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目标。在实践中,农业产业化具体表现为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

提法十八: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或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与连接,将生产、加工、销售等诸环节紧密连接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利益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和方向性的大战略,是培育农业市场竞争新主体,转变特色农业增长方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组成要素

(一)市场是导向。市场是导向,也是起点和前提。发展龙型经济必须把产品推向市场,占领市场,这是形成龙型经济的首要前提,市场是制约龙型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农户通过多种措施,使自己的产品通过龙型产业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真正成为市场活动的主体。为此,要建设好地方市场,开拓外地市场。地方市场要与发展“龙型”产业相结合,有一个“龙型”产业,就建设和发展一个批发或专业市场,并创造条件,使之向更高层次发展;建设好一个市场就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达到产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要积极开拓境外市场和国际市场,充分发挥优势产品和地区资源优势。

(二)中介组织是联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和桥梁。中介组织的形式是多样的。龙头企业是主要形式,在经济发达地区龙头企业可追求“高、大、外、深、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可适合“低、小、内、粗”企业。除此以外,还有农民专业协会、农民自办流通组织。

(三)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的主体。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之内,农户的家庭经营使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两种职能合为农户的家庭之内,管理费用少,生产管理责任心强,最适合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初级农产品经过加工流通后在市场上销售可得到较高的利润。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亿万农民不但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而且成为经营主体。现在农村问题不在家庭经营上,而是市场主体的农户在走向市场过程中遇到阻力,亿万农民与大市场连接的困难。此时各种中介组织,帮助农民与市场联系起来。农户即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又是农业产业化的主体。他们利用股份合作制多种形式,创办加工、流通、科技各类中介组织,使农产品的产加销、贸工农环节连接起来,形成大规模产业群并拉长产业链,实现农产品深度开发,多层次转化增殖,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向深度发展。

(四)规模化是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龙型”经济是规模经济,只有规模生产,才有科于利用先进技术,产生技术效益;只有规模生产,才有大量优质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才能占领市场。形成规模经济,要靠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主要是公司与农户形成利益均等,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使农户与公司建立比较稳定的协作关系。公司保证相应的配套服务,农民种植有指导,生产过程有服务,销售产品有保证,农民生产减少市场风险,使得农户间竞争变成了规模联合优势,实现了公司、农户效益双丰收。

农业产业化基本特征

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诸环节联结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的一种经营体制,与传统封闭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相比,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生产专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这就要求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实行分工分业和专业化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以规模化的农产品基地为基础,这就要求农业生产实行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基地农户增加收入和持续生产为保障,这就要求农户生产实行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只有做到每类主体的专业化、每个环节的专业化和每块区域的专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格局才能形成,更大范围的农业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的格局才能形成。

二是产业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是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既使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系起来,又使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联结起来,还使外部经济内部化,从而使农业能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业层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是管理企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业生产当作农业产业链的“第一车间”来进行科学管理,这既能使分散的农户生产及其产品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又能及时组织生产资料供应和全程社会化服务,还能使农产品在产后进行筛选、储存、加工和销售。

四是服务社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各个环节的专业化,使得“龙头”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和科技机构能够对产业化经营体内部各组成部分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经营、管理等全方位的服务,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直接、紧密、有效地结合。

农业产业化的形式

由于不同产品生产的特点,以及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公司加农户类型。这是比较普遍、也比较容易组织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组成龙头企业,用合同方式和农民连结起来,建立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对农户提供良种和生产资料,进行技术服务,收购农户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这种方式是根据当地资源优势,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发展支柱产业。近几年在沿海地区发展的外向型畜禽、蔬菜加工项目,在山区发展的水果加工项目,正在发展的优质大米、双低菜籽油加工项目,一般都采取这种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企业与农户的经济关系简单,企业可以由多种所有制经济实体组成,目前多数是有实力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或外资企业。由于龙头企业投资者资金雄厚,一般都带有专业性,技术条件好,有些企业还有现成的外销渠道,市场有保障,农民基本上不承担市场风险,所以发展比较顺利。但企业对农民主要是买卖关系,辅以少量利润返还,农民从加工、销售中获利不多。

(2)专业合作社或专业技术协会类型。这种形式不同予以往的社区性合作组织,它是以某种产品的专业生产特征,由农民自愿组建的。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成员共同利益为纽带,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联合,形成跨社区的农业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合作组织,共同走向市场。合作社也有称专业协会的,如茶叶专业协会、水果协会、家禽技术协会等。专业合作社一般采用股份合作制形式。由于中国农民文化科学水平和市场经营能力较低,又处于自发阶段,所以这种方式组织的规模较小,多数地方还处于探索之中,但可以肯定,这种方式将来是有发展前途的。因为它是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实行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在加工、流通领域的收益完全返回农民自己,所以是受农民欢迎的。

(3)以国家或集体服务组织为依托的产业化经营组织类型。这几年,国家在地方,特别是在乡镇的技术服务组织,普遍开展了从技术服务到参与经营的活动。一些乡村集体组织从加强统一服务出发,也建立了一些经营组织。这些组织与农民结合,以中介人组织身份,承担把农民生产和市场联结起来的责任。

农业产业化的作用

一、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提高了组织化程度,使双层经营体制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强了农业的自我积累能力

农业产业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有利于促进农业内部和外部规模经营的同步发展

三、有利于解决小农户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的矛盾

四、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标准化生产

五、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六、有利于演唱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发展

七、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八、有利于提供农业比较利益,增加农民收入

九、有利于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十、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劳动力再就业

十一、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条件

(一)资源优势

有发展成为当地乃至更大范围的主导产业的资源,要求当地的资源有一定的开发规模和区域特色。比如重庆市涪陵区依托榨菜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河南省新乡市依托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发展小麦产业化经营,黑龙江省、吉林省发挥玉米生产优势,进行玉米深加工;云南省依托得天独厚的花卉资源优势发展花卉产业等。。

(二)商品优势

当一个地方的一个或几个产业或产品形成了主导产业,而且这一个或几个主导产业的产品除满足当地农业人口自给需求外,已经有了可以成批量的剩余产品可供出售,有较高的商品率,就产生了一种客观需要,首先组织农产品购销,有条件时发展加工,这就需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开发优势

要有系列的开发项目,有主导产业,通过深度开发延长产业链条,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资源利用的整体效益。

(四)组织优势

要有动作灵活、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要注重两点:一是当地或邻近地方已建立运转正常、符合农业产业化条件的龙头企业;二是已经建立或者能够建立某种中介组织,如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协会、合作组织、股份合作组织等。无论是龙头企业还是中介组织都要形成能够联结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协调各经营主体利益关系的机制,并逐步建立保证组织运行的配套制度。

(五)运行机制优势

按照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要建立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包括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利益分配机制、营运约束机制、基本保障机制等,确保企业与农户的利益。

(六)政府支持

这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龙头企业和农户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

各级政府要强化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规划和方案,落实政策,采取措施,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