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内部会计监督
内部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照法律的规定,通过会计手续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一种监督。
内部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1.会计内部监督的地位
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基础。企业作为一个会计实体,它的会计监督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府部门监督;二是社会会计中介机构监督;三是企业内部监督,即内部会计监督。
在我国企业“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中,政府部门的监督带有强制性,社会审计的监督带有鉴定性,这两者是外界对企业实施的监督,这种监督对企业来讲是被动型的。而内部会计监督,则是企业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求得健康良好发展而进行的自我监督,这种监督是自觉的,是主动型的监督。
2.内部会计监督的目的及作用
组织内部会计监督系统是微观层次上的会计监督系统。组织内部会计监督的根本目的于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和企业资金、财产的安全、完整,确保企业的各项财务收支及其会计核算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组织内部会计监督主要体现为核算监督和制度监督两种手段,核算监督和制度监督共同构成了内部会计监督系统。核算监督主要依赖于会计核算职能的发挥,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是核算监督的行为主体,制度监督则主要依赖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单位负责人是其第一行为与责任主体。
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可以规范会计行为,明确责任,防止工作差错和舞弊,避免管理失控。因此,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单位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内部会计监督的影响因素
1.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贯穿于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与岗位,涉及的控制对象包括人、财、物、产、供、销等各个方面。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将内部控制的要求贯穿于企业管理全过程,有效地防范企业风险。企业可以通过设置相关岗位,防止、纠正上述采购、工程、投资、销售、成本费用开支等环节的差错和舞弊,以达到内部监督与控制的目的。内部控制是由企业内部相关人员来执行的,内部会计监督是靠会计人员来完成的。内部控制要求在企业内部形成全员全过程的控制,不断完善对企业经营薄弱环节的管理,为内部会计监督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
2.企业人员素质
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担任各项工作的人员素质是一个重要因素。内部会计监督、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得再完善,如果执行人员不称职, 就可能因为其粗心大意、判断失误或相互勾结、串通而失去作用。如何选用人员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吸收诚实、胜任的人员来执行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有效的用人制度能够弥补内部监督、控制的缺陷。
3.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活动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人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进行统一和融合,使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达到有机的结合,它所支配的是企业人员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能培养员工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要发挥作用,需要企业人员的支持、协调和配合,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一个人目标明确、观念趋同,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才更有实效。否则,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能为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的执行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4.外部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体系是由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会计监督系统共同构成的,外部会计监督系统由社会会计监督和政府会计监督两部分构成。社会会计监督即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政府会计监督即由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国资部门、证券监管和保险监管等部门在其行政管理职能中所行使的执法监督。外部会计监督是以企业整体作为监督的对象,主要通过对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的再监督来实施,具有独力性强、人员专业能力有保障的优点, 并且有相当专业化的资源配置,可以弥补内部会计监督、内部控制在强制性和权威性上的不足,及其受管理水平、业务水平所限而发生的监督不力的情况,为内部会计监督创造出更有利的执法环境,促进内部会计监督。
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 缺乏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
制度在企业内部,广泛存在着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不落实的情况,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企业内部存在着出纳一人保管现金、支票、财务专用章及法人名章,往来款项及资产长年不清查核对等很多问题,内控制度的缺失,使这些问题难以解决,会计的监督职能根本得不到发挥。
2.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现行管理体制下,会计人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致使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弱化。国家财政部门是全国会计人员的业务领导部门,而会计人员在劳动、人事、工资、福利等方面却隶属于各个企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聘任、升迁、利益及奖惩完全决定于企业管理部门,致使企业会计人员在厂长、经理负责制下面临来自上级的巨大压力,难以充分行使其职责。
3.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首先,很多会计人员未经过严格的岗位培训,对会计业务不熟悉,不能辨别真伪,缺乏敏感性和分析能力,从而导致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失真。其次,很多会计人员道德素质低,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的利益,缺少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的措施
一、明确会计事项的权限及执行程序
1.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只有职责明确,才能分清责任,奖罚分明;职务分离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有效防止因权限集中、职务重叠而造成的贪污、舞弊和决策失误;职务分离是相互制约的前提条件,但实行职务分离并不表明就能够相互制约,如果没有赋予各职务岗位人员相应的职权,就无法进行相互制约。因此,在明确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时,不仅要考虑职务分离的要求,还要考虑上述职务岗位的人员之间能够相互制约,将失误、舞弊等问题控制到最低限度。
2.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 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等经济业务事项,既是各单位重大的经济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财务管理问题,决策和执行的程序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不仅影响国家,单位和社会公众利益,也会削弱财务会计管理职能,并影响会计秩序和会计资料质量。
在执行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决策和执行的程序应当明确,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决策和执行程序中应当体现决策人员与执行人员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二、完善企业内部相关制度
1.建立企业内部财务部门之间的监督制度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保障。为了确保会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错报漏报会计信息,企业应当设计出一整套将其经济业务事项加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汇总的程序和政策,并将这些程序和政策形成书面文件,以流程图的方式装订成册。会计处理程序和会计政策手册不仅有助于相关人员了解会计工作的流程,而且有助于相同的经济业务事项按前后一贯的方式进行处理,形成可靠的会计记录和财务报告。
2.建立、健全实物资产保护制度企业应严格实物资产的接触控制,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可接触、处置资产,现金应当由指定的出纳负责管理。出纳应当与控制现金金额的会计记录人员和登记应收账款的人员相互分离。为了保护现金的安全,应单独设立封闭式的出纳室或带锁的收银机。应对实物资产定期盘点,进行帐实核对,并对核对差异查明原因,及时处理。担任保管职务或担任记录职务的人员不得单独从事定期盘点和账目核对工作。
3.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建立考核奖惩制度 在那些设立二级财务机构的单位,实行单位内部会计人员委派制,对于单位负责人加强单位财务工作的领导和财力的宏观调控,对于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强化会计监督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位内部会计人员委派制防止了违法会计行为的出现,保证了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真正实现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功能作用。
三、借助信息化手段,强化财务规章制度
加强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最大限度地消除制度执行中的人为因素,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定硬的软件程序,把管理制度和企业规章变成大家共同遵守,谁都无法擅自更改的计算机程序,通过计算机硬件授权,用程序约束所有人的行为,以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通过计算机网络手段,借助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特别是通过计算机程序将规章制度固化,形成制度硬约束,从技术上解决信息不及时、不对称和监督乏力、滞后问题。
四、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保证会计监督工作质量
会计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监督责任心,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勤于监督,才能有效地实行监督。会计管理部门应开展定期地培训、考核活动,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地业务素质,同时还须通过不间断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每一个会计人员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命感和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爱岗敬业,养成自觉的会计监督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