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概述/克劳斯·冯·克利钦
克劳斯•冯•克利钦,德国物理学家,德国马普学会固体物理研究所教授、所长,198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克利钦教授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的研究,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提出和发现了二维电子量子霍尔效应,这一成就开创了当今重大科学前沿的低维和其他结构中各类奇异量子现象研究领域。2002-2003年期间,克利钦教授及其学生、同事们又发现了高迁移率GaAs/GaAlAs异质结构电子的微波诱导的零电阻态,引起了同行学术界重大反响。克利钦教授长期以来关心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通过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与我国科技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0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社交活动/克劳斯·冯·克利钦
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在北京向克劳斯•冯•克利钦教授颁发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证书。
2008年6月4日,诺贝尔奖获得者冯·克利钦(Klaus von Klitzing)教授应邀访问了中科院半导体所。该所所长李晋闽致欢迎辞,他代表半导体所对冯·克利钦教授来访表示欢迎,并致以诚挚的谢意。他说,半导体所很荣幸聘请到冯·克利钦教授来做荣誉教授。为了进一步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该所决定成立“克劳斯·冯·克利钦实验室”,希望该实验室的成立能够更好地服务科学研究工作。随后,李晋闽向冯·克利钦教授颁发了中科院半导体所荣誉教授的聘书。
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与冯·克利钦教授一同为“克劳斯·冯·克利钦实验室”揭牌。仪式结束后,冯·克利钦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表示,这是第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实验室,这将是他人生中一次美好的回忆。他希望通过该实验室的建立能够促进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领域的发展,希望在这个实验室里能产生更多创新性的想法。
冯·克利钦教授在“黄昆半导体科学技术论坛”上做了题为news from the quantum Hall effect(量子霍尔效应)的报告。报告正式开始前,冯·克利钦教授还特意拿出刻有他名字的诺贝尔奖奖牌让在场师生观摩。冯·克利钦还参观了半导体集成技术中心、全固态光源实验室,并与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郑厚植院士以及科研人员进行了座谈。
当晚,中科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白春礼会见了冯·克利钦教授,并向他颁发了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