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基础分支,也是高等院校中给学生开心理学课中一门主要的课。儿童发展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具有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强调它的综合性特色。也就是说,教育心理学既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基本规律、概括理论、原理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要关注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具体的原则、操作的模式、策略和方法。既要重视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也要重视应用开发的研究。
研究内容/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主要涉及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原则和方法等。
2、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主要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特别强调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如认知差异、人格差异和性别差异等。
3、学习心理,主要涉及学习的涵义,在此基础上了解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和类型。进一步介绍主要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等。
4、知识的获得与应用,主要涉及知识概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等。
5、问题解决与创造,主要涉及问题解决的基本涵义、过程以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等。
6、技能的形成,主要涉及技能概述、动作技能的形成、智力技能的形成等。
7、品德的形成和培养,主要涉及品德及其心理结构、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8、学习策略,主要涉及学习策略概述、常用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掌握等。
9、学习的动力机制,主要涉及学习动机概述、情绪与学习等。
10、教学设计的心理学问题,主要涉及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类型、课堂教学评价等。
11、课堂学习管理,主要涉及课堂学习管理概述、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维持课堂学习纪律等。
12、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涉及课堂学习管理的涵义、目标,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等。
研究原则/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
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的态度应是实事求是的,在教育领域的研究中,要按照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加以揭示,不能凭主观臆想作结论,这样才能揭示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规律和机制。
2、系统性原则是指用系统的观点来考察心理现象。人的心理规律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是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心理现象时要考虑的是整体性,注重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育心理研究的过程中,从选题到具体的研究过程,要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这样可以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提高研究的效率和水平。在重视理论指导的同时,要重视对于教育实践的考察和研究,从教育实际需要出发,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联系起来,这样才会有所发现,有所进步,也才可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
4、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的原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是十分复杂的,因此,在研究中既要重视定量的研究也要重视定性的研究。定量研究是对研究对象的特点进行量的分析,平均数、中数、众数、标准差等,定性分析就是对学生在不同教学方式下动机行为的具体特征、注意力集中的表现、参与教学的状况、兴趣性表现、师生互动的情况、课堂气氛以及学生的主观报告的内容进行分析。
研究方法/儿童发展心理学
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 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是通过间接地收集资料,以了解和分析现象的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它的目的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个案法是对某个人或某个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父母与儿童之间应该有一定的亲近行为:如抚摩、亲吻、搂抱等。这样的行为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对儿童的性心理向健康方面发展是有益的,过少与过分的亲近都会有损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比如吸吮口欲或皮肤爱抚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可以引起婴儿情绪方面的障碍,表现为经常哭闹、睡眠减少、不愿与人接触等。而这些情绪方面的障碍常常伴随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如呼吸、心律的改变、胃肠道机能和内分泌功能的变化。如果上述情况反复出现,则可形成条件反射而巩固下来,在以后的生活变化中或其他的心理刺激的激发下,很容易产生过度的反应,导致疾病的形成或恶化,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哮喘、甲亢和消化道溃疡等。再如过分的亲近使得儿童长大以后,一旦缺少一点爱,就会表现出胆小怕事、焦虑、感到失去安全感,并试图以孩子气式的方式缓解这种恐惧。儿童期摆脱不了对父母的性吸引,成长以后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弗洛伊德认为成年期的神经症往往是由于儿童期与父母关系不正常形成的症结而引起的。因此,父母应正确引导孩子并使其摆正这种关系。
身心发展/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
小学儿童身体发展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和表现?儿童在经过了婴儿期的第一个生长高峰以后,逐渐进入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大多数的6—10岁儿童身体发展便出现了相对平缓的状态,所以小学5、6年级之前儿童身体一般是稳步向上发展的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主要表现在:
1、身高和体重。身高和体重同时标志着儿童内部器官,如呼吸、消化、排泄系统以及骨骼、肌肉的发育情况。近年来,我国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发育情况较以前明显提高。
2、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脑和神经系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脑和神经系统发展的主要体现在脑重量的增加、脑皮层结构的复杂化和脑电波的改变上。从大脑皮层的发展情况来看,在小学阶段,大脑皮层逐渐趋于成熟。大脑皮层的成熟奠定了记忆、思维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这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习和生活任务提供了基本保证。
组织发展/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
小学阶段儿童的骨骼系统发展迅速,随着骨骼的增殖,小学生的肌肉大小和力量都逐渐增加,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骨骼肌肉系统还未达到成人的水平,特别是韧带薄而松弛,肌肉力量也还较小,因此运动量不能过大,而且在活动中成人要注意保护,防止骨折、脱臼等意外事故发生。伴随着整个身体的增长发育,小学儿童心、肺的重量和容量也继续增大。但是,小学生的身体还相对比较脆弱,过于激烈的运动会导致其心、肺负担过重,成人要注意保护。
进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儿童身体发展的因素包括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过程的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后天环境主要包括儿童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睡眠和运动。小学儿童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新陈代谢旺盛,而且儿童的活动量又大,所以能量消耗比成人大得多。为保证身体发育,他们需要摄入更多的食物,以补充能量消耗。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食物营养的三种基本成分。
睡眠是促进儿童身体发育、保证体力和精力恢复的重要条件。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不宜少于10小时。为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小学生的晚自习和家庭作业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小学阶段正处在身体的生长发育期,这时期身体的可塑性最大,因而运动对身体发展的作用最大。研究表明适宜的体育运动能够促进儿童身体机能的发展,其中包括人体新陈代谢机能的发展,肌肉和骨骼的增长,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组织和机能的生长发育,视觉、听觉等感官以及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
发展特点/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
认知就是指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在小学阶段,重点分析小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的发展。
1、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其高级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备,其有意注意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都较差,他们还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容易被新颖、奇特、突发的无关刺激所吸引,因而容易分心。所以新生入学之初,首要的一个教学任务就是注意力的培养,促进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来讲,一堂课45分钟都要求他们保持高度的集中,这是不科学的,特别是当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单调乏味的时候。教师在教学中不可以强制小学生集中注意力,而应当通过新颖、生动、活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规律巧妙地结合,延长学生的注意保持时间,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到小学高年级,由于儿童高级神经系统的发展和成熟,也由于经常性的学习行为习惯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自控能力,使有意注意的稳定性不断增强。同时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能力也有很大发展。
2、记忆是人们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它包括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根据记忆活动有无目的性,可以将记忆划分成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能够明确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活动称作有意记忆,没有目的和意图的记忆就是无意记忆。
《儿童发展心理学》
随着年龄的发展,儿童的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都在发展,但一般来说,幼儿阶段无意记忆占优势,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小学一到三年级,在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儿童中存在明显的记忆偶发现象,这种现象是指当要求儿童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会同时记住和这样东西一道出现的其他东西。到了小学高年级(4—6年级)儿童有意记忆的发展逐步赶上了无意识记的发展,4年级学生的有意识记的成绩开始超过无意识记的成绩,记忆中的偶发现象也开始减少。
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是按照信息在头脑中记载和表示的方式划分出的记忆类型。形象记忆中保存或再现的是事物的具体形象,它具有直观、鲜明的特征。抽象记忆又称为语词逻辑记忆,它是以语词的形式对思想、观念的记忆,它具有概括性和逻辑性。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都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只是在不同年龄阶段上,二者占优势的情况不同。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形象记忆占优势,他们对具体形象材料的记忆效果优于对言语材料的记忆效果,小学高年级儿童对抽象言语材料记忆的增长率逐渐超过了对具体形象材料的记忆增长率,但他们对抽象言语材料的记忆仍然以具体事物为基础。
社会发展/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
社会性是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切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小学儿童社会性的发展集中表现在:
1、小学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它与个体一般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一是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二是小学儿童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对权威关系的认识、对友谊的认识,如赛尔曼的儿童友谊发展的五阶段:未形成友谊阶段、单向帮助阶段、双向帮助阶段、亲密的共享阶段、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2、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A.亲子交往。儿童入学以后,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为儿童与父母的交往时间、交往内容和交往方式都有所改变。在交往时间上,与学前期相比小学儿童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相对减少,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也相对减少,儿童对父母的依恋和依赖程度减弱。在交往内容上,小学儿童的父母更多关注孩子学业和品德。如辅导学习、检查作业,与孩子讨论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讨论日常行为举止的适当性等。在交往方式上,父母的控制性在小学阶段开始减弱,研究表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地自己做决定,6岁以前儿童的大部分事情是由父母决定的。
B.同伴交往与同伴团体的形成。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儿童发展心理学》
小学时期是开始形成同伴团体的时期,因而又被称为“帮团时期”。小学时期的同伴团体具有以下几个显着特点:在一定规则基础上进行相互交往;限制其成员的归属感;具有或明或暗的行为标准;在共同目标下形成了一定的组织。这种组织的结构可能是松散的,也可能是严谨的。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表现为: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在团体活动中,儿童学习处理各种关系中的社会问题,学会按照同伴团体的标准建立合适的反应模式来组织自己的行为,社会交往技能进一步扩展和提高;同伴团体还可以为儿童提供形成和评价自我概念的机会,同伴的拒绝与接受反应使儿童对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C.师生交往。师生关系是小学儿童面对的又一种重要社会关系。小学儿童特有的社会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与教师的交往方式。刚刚跨入学校大门的儿童总是对教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教师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随着年级的增长,儿童的独立性和评价能力随之增长。而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影响着他们对教师的反应。
学习心理/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
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学习有以下含义:
1、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行为、能力发生着变化,这就是学习。学习是个体后天获得行为的过程,它与天生具有的本能行为是不一样的。
2、学习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学习是一种适应性活动,个体要生存,为了生存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人类要应付十分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个体天生所具有的本能如吮吸、防御等无法保证个体的生存。为了保证个体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个体必须通过学习获得、积累各种知识和技能才能生存。
3、学习使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是通过个体相应的行为变化而体现的。也就是说,学习必须使学习者在行为、知识、技能或能力等方面发生某种变化。而且发生的这种变化不是暂时的,是相对持久保持的。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因素也会引起个体行为发生变化,如疲劳、饮酒、外伤、药物等都会引起个体行为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学习获得的,是生理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暂时的,睡醒了、伤愈了、酒力或药力消退了,这种变化也就消失了,因此不能称为学习。另外,学习引起的变化有时并不立即见诸于外显的行为,而是一种内部的心理结构的变化,这就是行为潜能的变化。
《儿童发展心理学》
人类学习有何特点
学习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现象,但是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本质上的区别。
1、人类学习是积极、主动的:人类和动物虽然都有学习,动物学习主要是适应自然环境,学习活动主要是满足个体的生理需要,消极地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而人类学习不仅能积极地适应自然环境,而且主动地适应社会环境并且自觉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这是人类学习的主要动力,它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同时,这种主动性还体现在学习者在学习中会制定一定的目标,积极探索有效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2、人类学习的方式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人和动物一样有先天遗传的种族经验,也有后天以直接经验的方式获得的个体经验。人类个体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的方式获得直接经验,还可以通过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获得社会历史经验。这些以间接方式进行的学习无论在形式上、内容上都是相当丰富的,是动物的学习所无法比拟的。
3、人类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人类的学习主要是以语言为中介的,语言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这使个体不仅能掌握具体的经验,而且可以掌握抽象、概括的经验。
《儿童发展心理学》
小学生学习的有何特点
学生的学习除与人类学习有共同之处,同时,还有其特殊性,这是必须充分注意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主要掌握间接经验;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小学生学习具有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外,还表现出其年龄阶段特有的特点:
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从比较短近的、狭隘的逐渐向比较自觉的、远大的学习动机发展;从具体的向比较抽象的学习动机发展;从不稳定的向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发展。
2、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小学时期是学习态度初步形成的时期,主要表现在对教师、班集体、作业的态度上。
3、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小学生刚入学时,思维活动的水平基本上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小学生是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直接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这时学生的模仿性强,有些知识是他们通过对教师和同伴的学习活动的模仿来获取的。到中年级,学生言语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书面语言能力有所提高,能把自己的思维用日记和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对数学概念可以进行简单的归纳、对比等。到高年级,学生对抽象内容的兴趣有所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有很大的改善,数学的抽象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都有较大的提高。
《儿童发展心理学》
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根据小学生学习的内容,把小学生的学习类型划分为:
1、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接受和获得的基本知识,并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这一认知结构逐步由简单到复杂,并形成一定的体系。
2、技能的学习。技能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
3、行为规范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主要指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也就是把对主体的外在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是一个品德形成的过程。这类学习是比知识、技能更为复杂的学习。
内容提要/儿童发展心理学
本书是作者二十几年从事儿童心理学教学工作的结晶,参考了大量国内外心理学者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十六章,按认知、情绪、意志、个性、社会性、道德六个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儿童心理的发展,同是,对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儿童心理研究方法、儿童心理的影响因素既作了专章的概括性叙述,又在心理发展各章有具体叙述。本书主要是作教材所用,可以丰富儿童心理学的教材。 1.本书的体例按儿童心理发展中各种心理现象的纵向发展编写。其理由是:第一,在教学中横向和纵向两种排列方式我都进行过尝试,我体会到两种安排各有其利弊。横向安排的利是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而且能更好地理解同一年龄段里各种心理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弊是学生难以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尤其是每一种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教师在讲授时也容易因保持年龄段心理内容的完整性和前后内容的联系而使内容时常有重复现象。纵向安排有利于学生掌握儿童心理中每一种心理现象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变化过程的基本特点(包括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发展关键点等),也能防止按年龄阶段安排时容易出现的两种倾向,要么为了各年龄阶段内容的全面性而出现内容重复现象,要么为了避免内容重复而遗漏某些内容。但是纵向安排难以突出儿童心理发展中各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在教学中无论用哪一种编排,都要注意弥补其不足。先让学生对儿童各种心理发展的全过程有深入了解之后,再为学生概括每一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学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掌握相对更容易,理解也更好。第二,在长期的教学中我注意到,除了少量的教材按纵向编排以外,其他大部分都是按年龄特征横向编排的,所以此教材可以丰富儿童心理学的教材。 2.本书试图体现内容既全又新的特点。全书共十六章,按认知、情绪、意志、个性、社会性、道德六个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儿童心理的发展,同时,对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儿童心理研究方法、儿童心理的影响因素既作了专章的概括性叙述,又在心理发展各章有具体叙述。对以前不被重视的儿童注意、儿童意志两项内容也作了专章介绍。全书各章的内容是在收集了国内外儿童心理研究新成果的基础上写成的。 3.本书还特别注意了儿童心理学在教育上的应用。无论是对家庭教育还是对学校教育,本书各章在叙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同时,凡是涉及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时,都注意到提出合理的教育建议和对策。
目录1/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科界定
第二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 我国儿童发展心理研究
第二章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原则
第二节 研究类型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三章 新生命及心理产生
第一节 遗传基因与新生命
第二节 胎儿的成长
第三节 新生儿及条件反射的建立
第四章 儿童的感知觉
第一节 儿童的感觉
第二节 儿童的知觉
第三节 儿童的观察
第五章 儿童的注意
第一节 学龄前儿童的注意
第二节 学龄儿童的注意
第六章 儿童的记忆
第一节 早期儿童记忆
第二节 幼儿记忆
第三节 学龄儿童记忆
第七章 儿童的想象
第一节 儿童表象及早期想象
第二节 幼儿想象
第三节 儿童游戏
第四节 学龄儿童想象
第八章 儿童的思维
第一节 人类早期的思维
第二节 幼儿的思维
第三节 学龄儿童的思维
第九章 儿童的语言
第一节 语言学习
第二节 语言理解
第三节 言语交流
第四节 内部言语
第五节 语言攻得理论
第十章 儿童的情绪
第一节 儿童最初的情绪
第二节 儿童情绪的发展
第三节 儿童的重要情绪
第十一章 儿童的意志
第十二章 儿童的自我意识
第十三章 儿童的气质、性格各能力
第十四章 儿童的社会性行为
第十五章 儿童的品德发展
参考文献
图书2/儿童发展心理学
作者:刘梅主编,国云玲,赵楠等副主编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1-1
版次:1
页数:344
字数:538000
印刷时间:2010-11-1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印次:1
I S B N:9787302239598
包装:平装
目录3/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 认识我们自己的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及研究方法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对象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
第二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近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产生的准备阶段
二、近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阶段
三、近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分化与发展阶段
四、近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演变与增新阶段
第三节 中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概况
一、中国古代的儿童发展心理学思想
二、中国近代儿童心理学
三、中国儿童心理学体系的形成
本章小结
儿童发展心理学有关的职业/儿童发展心理学
1.学前、幼儿园教师 2.中小学教师 3.特教教师,他们以教育残障儿童即心智迟滞者、身体残障者、学习失能者、行为异常者,以及天才儿童为工作对象。上述两者通常均要求有四年本科学历,主修教育专业尤其是那些与儿童早期教育有关的课程,通常要求获得州/省一级的执教资格证书对特教教师要求至少经过四年的本科教育,主修教育领域尤其是特殊教育方面的课程。有的州/省要求修业时间更长,或要求获硕士学位,或通过标准考试具有从事特殊教育的资格证书 4.日托(托儿)所督导,对日托所的学前教育计划进行指导,并对计划在日托所内的运行负责。 5.早期教育工作者,他们通常在社区学院从事教学。对早期教育工作者一般要求有硕士学位,或至少有2年的研究生学习经历,主修早期教育领域的课程,并在日托所或早期教育中心接受过有督导的实习训练。 6.儿童福利工作者,他们受各州/省儿童保护服务机构所聘用,主要是为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做好有关的服务工作,尤为关注那些被处置不当的和受虐待的儿童个案。 7.辅导咨询师,他们的主要工作对象是中学生,对中学生在教育和生活方面的计划给予帮助。对辅导咨询师要求至少经过四年本科教育,许多州/省还要求有2年的研究生课程的学习经历或硕士学位。对辅导咨询师要求至少经过四年本科教育,许多州/省还要求有2年的研究生课程的学习经历或硕士学位,他们主修教育方面的和学校教育咨询方面的课程,并进行过咨询训练和实践 9.儿科护士,他们在各种医疗单位中工作,工作目的是促进婴幼儿和儿童的健康。 10.精神科护士,有些精神科护士擅长于帮助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并紧密配合儿科精神医生的工作来改善这些儿童的调适状况。 11.儿童生活专家。他们受医院的聘请,工作对象是那些被允许住院之前的和被允许离院之后的儿童及其家长。 12.儿科医生科护士一般要求学习2-5年,在护理学院主修生物科学、护理学、儿科学方面的课程,有的要求在医疗机构接受过有督导的临床经历,并且已成为注册护士他们的工作是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 13.儿童临床心理学家/咨询心理学家他们的工作是对儿童的各种问题和异常作出判断和心理治疗。要求在大学学习5-年,或获博士学位,并在精神病医院或心理卫生机构有过一年的实习医生职务的经历。 14.儿童精神科医生,其作用与儿童临床心理学家相似。但是,精神科医生能从事生物医学方面的治疗。 15.儿童发展、教育、家庭发展、护理、社会工作方面的高校教授要求他们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有5-6年的研究生学历,主修相关领域的研究生课程。对这些高校教授要求他们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有5-6年的研究生学历,主修相关领域的研究生课程,学会并能独立从事特定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为出席专业会议撰写报告和论文、并与学术界同行进行交流的能力。
儿童心理/儿童发展心理学
健康的躯体和发育正常的大脑是心理健康的前提。父母双方的遗传因子,如肌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大脑等的特征都可以传给后代。还有许多遗传性疾病会伴有智力低下、精神异常或身体畸形等症状而影响心理的健全发展。另外每个孩子生下来即表现有不同的气质特点(气质的生理基础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这是遗传的。如细心观察的产房护士或父母会发现一些新生儿属于容易型:他们比较温顺,睡和醒、饥和饱、大小便都很有规律。而另一些孩子属于困难型:他们特别好动,不停哭闹,难以哄住,也缺乏生活规律性,属于难以照管的孩子。还有一些孩子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其他孩子则介于他们之间,这种与生俱来的气质虽然是遗传的,但可因环境和教育训练而发生一定改变。
在正常的遗传条件下,周围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精神心理发育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使气质中的优点得到发扬,弱点得到克服,出生后的环境影响来自家庭、托幼机构、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家庭是儿童从出生到青少年阶段接触最密切的环境,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影响最大。和谐的家庭关系、父母良好的道德品德,充满着爱的安定环境和丰富充实的生活使儿童获得健康的心理。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模仿的榜样。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对儿童早期情绪和性格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溺爱和照顾过多会使孩子养成幼稚、胆怯、任性、粗暴、无责任心、社会适应性差、依赖性强的性格。如对孩子采取冷漠忽视或粗暴压制的态度,则会使孩子的性格倾向于对人冷漠、孤僻、不合群,有时则有反抗、暴躁、执拗的表现。如父母对子女态度亲切、讲理、民主,则儿童大多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积极向上。父母对人处事的行为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儿童最早进入的集体是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在集体机构中可培养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结合儿童发展的特点,有规律地进行正面教育。教师的言行对儿童的深刻影响常可延及一生。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人们问他:“你是如何获得许多优秀品质,诸如毅力、坚持不懈、不怕困难、敢于探索等等的?”他回答说:“都是在幼儿园里培养的。应该感谢幼儿园老师。”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接触社会逐步增多,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都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父母和教师必须重视儿童的心理卫生,主动为他们选择图书、电视、录像,指导他们正确地交友。
《儿童发展心理学》心得体会/儿童发展心理学
在暑期就读了由桑标主编的《儿童发展心理学》一书,感触颇深。它以儿童的发展为主要线索,对发展期中幼儿每一阶段的心理特点进行描述,解释,有助于读者从总体上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全过程。作者在全书的结构体系上自成一格,他把全书分为三篇:上篇总论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对象、意义、基本规律以及各主要学派的儿童心理发展关;中篇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各年龄阶段特征包含幼儿的生理、活动、言语、认识、情感等,展示了孩子身心发展的横断图景;下篇为儿童原理的运用。全书在基本理论上结合了许多当代科学发展的新观念及其它学派的儿童心理发展观,这在更大程度地提高了读者的理论思维高度和思维空间。
因为平时接触的幼儿比较多,自己又爱好心理这一学科,在全书中婴幼儿期及学童期儿童心理的发展部分更加吸引了我,尤其对于该期幼儿的言语的发展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常常有同事、朋友对我说:“你的儿子怎么这么会说?”“你儿子象个小八哥,能把自己的意识表达得很清楚。”也有朋友问我:“你是怎么让你儿子学得这么会说的?”其实一直以来我也不太明白儿子为什么这么会说,有时甚至很烦有这么一个会说的儿子,但看过这本书后,结合平时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我明白了其实要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常言说的会说话)并不难。
在儿童言语获得的方面一直以来都是许多人讨论的热点,有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的“模仿说”,巴普洛夫、斯金纳的“条件反射说(强化说)”,乔姆斯基的“转化生成说”还有皮亚杰的“认知学说 ”在一定程度上均符合了幼儿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但我觉得还需结合不同孩子的不同家庭生活环境合理安排或者说有意识地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给孩子一个好的准备期
婴儿早期是言语的准备期,视觉听觉的感应期,在这个阶段我是有意识地常常在儿子耳边说话什么都说,让他对声音敏感,但要注意,说话的频率不能太快,也不可以太高,因为轻柔、缓慢的声音是婴儿最喜欢的。同时在对孩子说话时,加上丰富的表情,不同的语调,让孩子觉得说话是这么有趣,让他在意识发展中对说话产生兴趣,喜欢说话。
到了婴儿晚期是“儿童最初掌握语言时期”,这时孩子能简单地说一些重复的字,比如“妈妈”、“饭饭”等,而在这个阶段许多家长都会觉得孩子说话好玩而不断的学孩子说重复的字,用重复的字和孩子进行交谈。而我在与儿子交谈时喜欢在重复的字加上一、两个意思简单的字形成一个词,并配合肢体语言让儿子明白这个词的意思,比如我在说“妈妈抱”时张开双手,儿子就会向我跑来,我会抱住他,再说一遍“妈妈抱”,说“吃饭饭”时用碗筷来表示吃饭的样子等,这样儿子在反复听的同时又看到动作,他能很好的明白妈妈说话的意思,下次会尝试着学说妈妈说过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这个时期,我也教儿子读唐诗,学儿歌,常有朋友说我:“儿子才会走,你让他跑了。”我笑笑,并不要他学会,只是让他感受诗的韵律。儿歌的语调,唐诗的五言律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压韵的,而且它的语法很优美,儿歌也是,读起来朗朗上口,让儿子感受一下语言的美就是我的目的。
给孩子一个好的交谈期
3岁前的儿童的言语大多是对话式的,只有在他和人交往中才能进行,其对话语言往往只限于向成人打招呼、请求或简单地回答他人的问题。而在这个时期,许多家长特别是老年家长会警告孩子不要过多的与陌生人交谈或者把孩子保护的太好,不让他与别人过多的交往。可儿子在3岁前几乎是见人就叫,有时看到拣垃圾的也上前叫一声,妈妈也担心过说:“宝宝的嘴太甜了。”我对妈妈说:“不要紧,看好他,只要别人不讨厌,让宝宝按自己的想法做。”其实嘴甜的孩子讨人喜,大家也愿意和他交谈,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孩子一个很好的锻炼期,也是一个很好的语言发展期。
在家与儿子交谈时我喜欢提问,特别是儿子问我问题时,我总喜欢反问他,一方面促进了他的思维,另一方面让儿子用他知道的话来回答后,我再给他一个不同话的答案,让他在对比中学到新的语言,明白意思。比如:儿子指着一幅画问:“妈妈,羊羊,羊羊?”我一看,画上一只羊在吃草,反问:“宝宝,羊羊在吃什么?”儿子看了半天,说:“花。”“羊羊吃花,宝宝真聪明,羊羊也吃草。”说到“草”字,加重语调,同时用手指着画中的草说。这时,儿子会跟着说“草”。然后,我重复说:“羊羊吃草。”儿子也会跟着重复说。不知不觉中他学会了一句话。第二天,儿子看到同一幅画,说:“妈妈,羊羊吃草。”
给孩子一个好的认知期
游戏是让孩子发展语言最好的老师之一。3——4岁的孩子在游戏中常会自言自语,这就是“游戏语言”。游戏语言的特点是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这时如果家长能及时加入,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是一个较大的促进。儿子在这个期间,我是鼓励他编故事,特别是在看图画书时,我不读给他听,让他自己看图编,开始先教他编,如,画上一只猫在看着一只鸟。我问:“宝宝,小猫在干吗?”“看鸟。”“看鸟干吗?”“想吃。”“哦。一只小猫看到一只鸟,小猫想吃小鸟了。”然后,儿子会跟着我说,接着儿子会根据我的提示自己说。这时,我会把一本书从头到尾说一边,下次儿子自己会把他编的故事和我说的故事结合起来一边看一边说,说出一个同样的故事不同的语言的故事,以后他就自己在游戏中编故事了,语言也丰富了,故事也编得有血有肉了,虽然没条理没情节那又有什么关系?他会说了,会表达了,也认识一些字了。
给孩子一个自我探索期
5岁后,孩子语进入“问题言语期”,这是他的语言特点表现为:简短、零碎,常常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出现,表示困惑、怀疑、惊奇等。然这时所提的问题并不要求别人回答。当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时,还会用这种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和采取的办法。如:儿子发现自家汽车的雨刷器在下雨时会把汽车玻璃上的雨刷掉,他很好奇,每次乘车时都观察雨刷器,终于有一天,他用自己的小手同时一左一右的挥动说:“雨刷器就是这样一动一动把雨刷了,雨大时开,雨小时不用开。”很完整的说完一句话。尊重孩子的发展特点,尊重孩子发展心理,合理引导孩子发展,这就是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