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健康城镇化
健康城镇化是指基本上不存在城市病和农村病的城镇化;而相反,病态城镇化则是指造成严重城市病和农村病的城镇化。
健康城镇化的目标
一是要以农村人口进城就业并逐步定居为核心推进城镇化。
要分类引导人口城镇化,对临时进城务工人员,应按照其意愿,继续实行亦工亦农、城乡双向流动的政策;促进在城市已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进城务工人员落户;对因征地而失去生活保障的农村人口无条件地转为城市人口。对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要从调整产业结构的源头入手,通过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和总量控制等方式,间接调控土地价格和房地产价格,逐步形成用经济办法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机制。
二是要形成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
改变目前按行政区而不是按经济区推进城镇化的做法,根据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统筹考虑经济布局、就业岗位、人口居住、资源环境,通过规划等措施引导,逐步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在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所减弱的区域,要优化整合现有已经形成的城市群;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较好的区域,再培育发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实行有限推进城镇化的方针,发展好现有城市、县城及有条件的建制镇。
三是要以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和健全体制机制为重点推进城镇化。
城市规划和建设要从当地的水资源等自然资源条件出发,缺水城市要加强对城市水源地和供水设施的保护,适度控制城市规模,禁止发展高耗水产业和建设高耗水景观。统筹考虑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稳步推进旧城改造工作,切实保障拆迁户的合法权益。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模式,理顺行政区划体制。深化就业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以合法固定住所为基本条件调整户口迁移政策,促进农村人口合理向城镇流动。改革和完善财税体制,形成税收随人口增加而增长的机制,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管,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建设健康城镇化的思路
一是要以农村人口进城就业并逐步定居为核心推进城镇化。
要分类引导人口城镇化,对临时进城务工人员,应按照其意愿,继续实行亦工亦农、城乡双向流动的政策;促进在城市已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进城务工人员落户;对因征地而失去生活保障的农村人口无条件地转为城市人口。对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要从调整产业结构的源头入手,通过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和总量控制等方式,间接调控土地价格和房地产价格,逐步形成用经济办法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机制。
二是要形成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
改变目前按行政区而不是按经济区推进城镇化的做法,根据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统筹考虑经济布局、就业岗位、人口居住、资源环境,通过规划等措施引导,逐步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在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所减弱的区域,要优化整合现有已经形成的城市群;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较好的区域,再培育发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实行有限推进城镇化的方针,发展好现有城市、县城及有条件的建制镇。
三是要以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和健全体制机制为重点推进城镇化。
城市规划和建设要从当地的水资源等自然资源条件出发,缺水城市要加强对城市水源地和供水设施的保护,适度控制城市规模,禁止发展高耗水产业和建设高耗水景观。统筹考虑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稳步推进旧城改造工作,切实保障拆迁户的合法权益。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模式,理顺行政区划体制。深化就业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以合法固定住所为基本条件调整户口迁移政策,促进农村人口合理向城镇流动。改革和完善财税体制,形成税收随人口增加而增长的机制,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管,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