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倪哲明

简历/倪哲明

(图)北京大学北京大学

1925年10月2日 出生于上海。


1943-1947年 上海圣约翰大学化学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49年10月至1949年12月 上海圣约翰大学化学系任助教。


1949年12月至1957年9月 上海化工公司、上海商品检验局、商品检验总局任技术员。


1959年3月至1960年3月 苏联地球化学与分析化学研究所进修。


(图)倪哲明倪哲明

1957年9月至1975年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1975-1995年 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任助理研究员(1978年以前)、副研究员(1978-1982)、研究员(1982-1995),曾任无机分析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


1994-1996年 应聘为河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兼职教授。


1996年至今 应聘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兼职教授。


早期生活/倪哲明

(图)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

倪哲明,1925年生于上海,原籍浙江省余姚市。1943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化学系。1947年毕业后在上海卜内门洋行(即英国Imperial Chemical Industries)化验室和上海达丰印染厂实习一年多,在这段时间里开始对染料和化工原料的分析产生兴趣。1949年10月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化学系当助教,指导学生作定性分析实验。1949年进入上海市军管会贸易处所属中国印染公司(接管解放前的德孚洋行,即德国I.G.Farben公司)实验室作分析工作。曾用经典的分析方法鉴定一些未知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组分,为国家销售积压商品提供科学依据。1951年调入上海商检局,负责分析化工产品和印染中间体成分分析。1953年调北京商检总局参加编写《进出口商品检验标准》中的矿石、合金、化工产品的分析方法,并参加实验。这一时期使她接触到许多复杂矿石的分析,积累了不少经验,为尔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7年倪哲明调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在梁树权领导下,参加了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的攻关项目,如包头白云矿稀土分析。1959年赴苏联科学院地球及分析化学研究所实验室进修一年,课题是“有机试剂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由于其教师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分析化学家,思路很宽,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使她学到了研究工作的基本方法。1960 年回国后在化学研究所协助梁树权开展为原子能工业急需的稀有金属的分析方法研究。1961~1966年结合原子能分析任务开展铀中痕量钨、钛、铌等元素的溶剂萃取和反相层析分离等研究。在强酸溶液中从铀中萃取这些元素可以使之与大量铀分离,以除去铀的干扰。所用的三元络合物体系在当时(1963年)尚未见报道。其萃取机理不同于一般缔合型,属于混合络合物类型,可应用于从高酸度溶液中萃取分离一些金属元素。铌和钛的N-苯甲酰-N-苯基胲及硫氰酸铵形成的三元络合物在氯仿层中可直接用于比色测定,灵敏度显著提高。为解决铀中杂质的分析提供了简便、灵敏的分析方法,解决了二机部下达的建立铀中痕量杂质分析方法的任务并通过了验收。1965年中国科学院为此课题颁发了优秀成果奖。有关的工作先后在《中国科学》和《化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Hala在1967年第1期的《Inorganic Nuclear Chemistry》中发表论文阐明重复了锆的萃取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作了铪的萃取和萃取机理研究。《The Analysis of Zirconium and Hafnium》一书也将锆的分析方法收入其中。有关原子能材料分析的工作,后来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1966~197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倪哲明与梁树权发表的文章被批判为“修正主义科研路线”产物,因此不准他们进入实验室和图书馆而被下放劳动。1971-1972年结合生产需要提出了半导体硅材料中杂质硼和磷的分析方法,供上海和天津有关工厂应用。在蒸发分离三氯化硅过程中发现加入少量钠盐可防止硼挥发损失,从而提高三氯化硅中痕量硼的分析准确度。用磷钼酸光度法测定磷的困难在于将磷钼酸与过量的钼酸铵分离,她找出了一个简便的方法,即用聚乙烯吸管吸取混入有机相中的水分以除去水溶液中的钼酸铵,然后测定有机相中的钼以定磷。1973~1974年在北京自来水公司推广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汞和提出碘化物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金属,由该公司和一些防疫站推广应用。


科学研究/倪哲明

(图)原子光谱法原子光谱法

1975年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成立,倪哲明所在的研究室由化学所转到环化所,她主要推动了两方面的工作。其一是在原有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主要是原子吸收光谱法。其二是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展环境标准参考物质的制备、分析和定值。在建所初期主要结合污染调查开展分析工作,如:提供北京东郊飘尘中的重金属数据;测得株洲清水塘受污染鱼中铅和镉的含量高出正常值2~3个数量级;四川某地区癌症病人指甲中含锌量较正常人高出10倍;北京郊区奇峰荐居民变形指甲中含有大量锰。以上工作大部分均采用电热原子吸收法,但鉴于该方法在测定复杂试样易挥发元素时尚有困难,于是开展了有关基体改进剂的研究。在用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汞时发现仅有1μg钯等贵金属即严重干扰汞蒸汽的逸出,因而想到痕量钯可以作为汞在石墨炉中的稳定剂,避免汞的损失,使石墨炉直接测定挥发性的汞成为可能,先后提出了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气体在内的多种基体改进剂,为国外一直认为难以测定的一些元素如砷、硒、汞、铅、铊等提供可靠的测定途径。这方面的成就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并于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灵敏度,提出原位吸附氢化物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这是现有氢化物生成元素如砷、硒、锑、铋、碲、锗、铅等最灵敏的方法之一,可直接测定体液中痕量的硒和砷等元素,为生物、医药和环境等领域提供了测定痕量元素的灵敏方法,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列入1995年重要成果。


1988年,倪哲明承担基金委的“环境分析化学新方法的研究”重点课题,作为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环境有害元素的形态分析”。由于同种元素的不同形态往往具有不同的毒性和生物活性,确定元素以何种化合物形式或价态存在至关重要。她和博士生用色谱—原子光谱研究环境样品中的汞、硒和锗不同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方法,找出了污染河流中鱼体内的甲基汞含量以及口服锗132中无机锗的检出方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方法的基础研究近期向原子形成机理方面发展。倪哲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八五”重点科研项目“计算机和新技术在痕量分析中的应用”负责人,主持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原环境化学所)、大连化学物理所和长春应用化学所合作进行的联合研究。她的课题组采用快速数据采集装置开展了石墨炉原子吸收中原子形成过程中动力学参数测定方法的研究。其研究方法的特点是在正常的分析条件下,从单一的吸收信号可以同时测定动力学级数、活化能以及频率系数,较前人的工作更为方便和直观。论文发表后得到同行的多次引用。1992~1996年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28篇。近年来该课题组的论文居生态中心论文被引证次数之首。


1979年以来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国内较早开展污染物分析和环境参考物质如河流沉积物、西藏土壤、茶叶等的制备和分析方法的研究。1989年5月倪哲明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标准参考物质”会议上作报告,博得好评。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应邀参加REMCO 和国际标准委员会(ISO)。若干环境标准参考物质已作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使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有关工作曾获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育人及论文/倪哲明

(图)《化学学报》《化学学报》

倪哲明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兢兢业业,亲自指导研究生的论文工作,始终从严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实验技巧和动手能力。论文后期严格把关,保证学生论文的质量。她还十分注意培养研究生的英语科技写作能力,因此由她培养的学生都能用英文撰写论文,且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她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经常用自己的工资帮助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困难的学生。她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的优秀事迹受到了广泛的赞誉。1993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1986年以来已有8名硕士生毕业,有的已成为大学副校长和研究室主任。1986年开始招收博士生,已有11 名毕业,其中6名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论文奖,另有2名分别获宝钢奖和地奥奖。他们在研究工作中均有所创新。


倪哲明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半数在国外期刊上登刊),至1998年被科学引用索引(SCI)引用994次,她曾9次获国家级和部级成果奖。她在分析化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曾应邀赴澳、英、美、香港、挪威和日本参加国际会议作大会报告和专题报告。1983年8月在澳大利亚第7届分析化学会议介绍中国的分析化学,刊登于《Chemistry in Australia》1984,51:161。1989年3月赴英国参加《Atomic Spectrometry Updates》编委会并在英国各地作学术报告。1989年11月在香港浸会学院讲学。1991年在挪威召开的第27届国际光谱会议(CSI)的预备会议上作大会报告。1995年在日本大阪参加第56次分析讨论会并作大会报告。曾担任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痕量和微量分析组国家代表(1985~1989年),中国科学院化学学科专家委员会成员,参加编写中国科学院“七五”、“八五”和“九五”分析化学基础研究发展规划。曾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组(1986~1991年)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评审组。现任《Canadian Journal of Applied Analytical Sciences》,《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以及《Atomic Spectrometry Updates》等国际期刊的编委或顾问编委,英国《Encyclopedia of Analytical Sciences》的编委和《化学学报》编委,中国化学会第24 届理事会理事。


1996年倪哲明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退休后仍继续指导博士生的论文。虽然已过古稀之年,她依然在从事研究工作。目前她受聘担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兼职教授,为她所热爱的事业而默默奉献。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