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信息资源经济管理

什么是信息资源经济管理

信息资源经济管理是指运用经济手段,按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管理信息资源。其本质在于贯彻物质利益原则,运用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经济杠杆调节和影响信息活动,正确处理国家、信息产业和信息劳动者个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确保合理地利用与开发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经济管理的特点

(一)利益性

由于经济管理是贯彻物质利益的原则,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不可避免地具有利益性的特点,这是它与行政方法、法律方法区别最大的一点。在信息资源经济管理中,各种经济杠杆的利用都是围绕着经济利益而展开的,经济杠杆的功能就是不断调整各方面的经济利益,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合理分配信息企业的利益,建立合理的信息价格体系和有效的工资、奖金制度,发挥物质鼓励的作用,从而提高信息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使信息资源合理配置。而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可以不讲等价交换的原则,不一定考虑物质利益的补偿。

(二)关联性

在信息资源经济管理中,当使用一种经济杠杆时,往往能同时调节和影响几个方面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关系,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在提高或降低信息产品价格或调整信息产品、信息企业的税率和贷款的利率后,就会使经济利益在国家与信息企业、信息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信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进行一系列重新分配,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涉及社会生活内部各个方面。因此国家在使用经济杠杆管理信息资源时,必须首先用系统的观点分析它可能产生的各种后果和连锁反应,避免因经济杠杆使用不当,而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

(三)灵活性

信息资源经济管理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它有多种多样的调节手段,而这些手段可以在不同条件和角度下发挥同样作用,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选择。比如,国家要扶植信息产业,可以通过减免信息业税收,也可以通过降低信息业贷款利率来实现。至于税收的减免程度,利率的降低幅度也可根据信息业的发展状况而定。当信息业处于起步时,减免程度和降低幅度可以加大,以确保信息业在一个有利的环境中发展;当信息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可适当提高税率和利息率,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同时也刺激信息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而行政手段是具有统一性的,一个指令不能同时提出几个行动方案供管理对象选择。法律手段的规定也是相当明确,十分规范的,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明确性。

(四)间接性

信息资源经济管理的问接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向:第一,它不直接干预和控制信息产业的行为,不直接命令信息业如何去做。只是通过调节各方的经济利益来达到管理信息资源的目的。第二,经济管理要以信息市场调节为媒介,借助信息市场的机制来发挥调节作用。在信息市场调节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来引导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而行政方法和法律方法都是直接作用于被管理者的,直接规定被管理者该做什么,怎么做,具有直接性。

信息资源经济管理的手段

(一)价格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它具有反映价值的功能。价格的升降能够调节物质利益分配。

价格杠杆是指国家依据客观的需要,通过调整价格,分配交换双方的物质利益,影响交换双方的活动来组织和管理经济的经济杠杆。

价格是一种灵敏度高,有效性强的经济杠杆。价格的经济杠杆作用是通过调整和控制价格水平的高低和涨落,各种商品比价、差价的变化,来影响交换者双方的经济利益和市场供求状况,从而达到按一定方向调节和影响经济活动的目的,使各种价格大体上符合其价值,并保持价格水平的相对稳定,这样就能为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真正把企业的经济利益建立在增产节约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市场机制才能对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过去,信息不是商品,信息的使用是无偿的,价格杠杆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不能发挥作用。现在,信息作为商品已进入了市场流通,国家就可以利用经济杠杆,促进信息商品的生产,改善信息市场的供求,促进信息产品质量的提高,从而起到对信息资源的调节作用。

(二)税收

1、税收与税收杠杆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固定地参与国家收入或社会产品的特定分配关系。它具有两个职能:一是从各方面组织收入,为国家积累资金的财政职能。二是按国家政策,运用法律强制,对征税对象的经济利益进行调节的经济杠杆职能。税收的经济杠杆职能是由财政职能派生的,财政职能是税收的原始职能,经济杠杆职能是税收的延伸职能。

我国的税收是国家运用权力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主要经济杠杆。它通过采取一征一免、一奖一惩以及开征停征、税率高低等不同措施,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各种不同的调节,以达到调整、协调、制约、控制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这种意义上的税收就叫税收杠杆。税收杠杆的含义有三个方面:一是凭借国家权力通过强制地参与分配采发挥调节作用,具有强制性。二是这种调节是按国家宏观决策意图进行的。三是通过调节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引导各类型经济组织按照国家预定目标发展。

2、运用税收杠杆管理信息资源的原则

(1)财政收入原则

税收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其原始的职能就是财政职能。所谓坚持财政收入的原则,体现在信息资源管理中就是指运用税收杠杆时,不能一味地低税和负税,而不顾税收收入的增长。信息产业虽然要扶持,但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为代价,因此在对信息业征税时必须考虑减免税不能过多,毕竟财政职能是其原始职能。运用税收杠杆也是为充裕财源,使财政收入得以保证,这是运用税收杠杆的一个根本出发点。

(2)区别对待原则

税收首先应该公平,公平税负既是商品经济规律要求机会均等、等价交换的一种反映,也是按劳分配规律要求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在税制上的一种体现。公平的含义有两方面:一是指一切有盈利或经营收入的信息企业和有收益的信息从业人员都必须按规定纳税;二是所有的纳税人在同等条件下所负担的税额是相等的。运用税收杠杆管理信息资源必须以上述两层含义的公平负税为基础。

区别对待也有几层含义:一是指各信息企业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不同,会造成非主观因素的收入差别。如不同地区信息商品价格的不同,造成不同地区信息企业收入的差别,有必要运用税收杠杆实行区别对待。二是指信息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基础薄弱的产业,国家必须运用税收杠杆以高低不同的税负来引导和鼓励信息产业的发展,促使国民经济平衡发展。三是指对不同所有制的信息企业实行区别对待,不同的经济成分有不同的税负。运用税收杠杆管理倌息资源,如果不以公平税负为基础,将影响信息生产者的积极性。如果完全实行公平税负,不平衡客观因素造成的收入不公,那这个平等也不是真正的平等。因此公平税负基础上的区别对待原则是运用税收杠杆最基本的原则。

(3)稳定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

稳定是指国家对信息产业征收的税负要稳定,国家对信息产业所采取的减免税负的优惠措施要稳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产业的稳定发展。当然稳定是相对的,稳定并不等于不变动。税收杠杆作为最重要的经济杠杆若不能根据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变动,也就失去了其经济杠杆的功能。因此,要根据信息产业的发展,在总量稳定的前提下,税负结构和各项税收要灵活运用,既不失去税收的严肃性,也体现了税收杠杆的灵活性。

(三)信贷

信贷,即信用,指借贷行为。这种借贷行为反映着借贷双方的商品货币关系以及利息分割关系。社会主义信贷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体现的是在社会主义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及集体之间的资金再分配的关系。

信贷杠杆就是银行根据国家信贷政策,国民经济计划和经济生活的实际情况,调节存款和贷款数量,通过控制和引导资金的流动,调节和控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经济手段。

(四)工资

1、工资与工资杠杆

工资是指按照劳动者所耗费的劳动,以货币形式支付给他们相应的报酬。

工资杠杆是指国家遵循按劳分配规律的要求,运用工资在按劳分配的基准线、调低调高来引导和调控利益个体的活动,使其按照宏观意向运行的经济杠杆。

信息资源经济管理的作用

(一)协调各方的经济利益

由于各种信息机构、信息企业之问存在着资源、人员、技术等生产要素占有的不同,造成信息企业之间收入的悬殊,不利于信息业的公平竞争,运用经济杠杆可以平衡级差收入,理顺关系。通过经济杠杆对信息产品、信息人员收入或信息生产单位的生产要素的分配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

(二)引导人、财、物的合理流动

由于市场竞争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劳动力市场、资金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都必须在国家的宏观管理之下,才能做到按照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布局,不同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按比例地合理运转,信息市场也不例外。运用经济杠杆,例如通过对信息部门实行与众不同的工资水平和工资类别,多少不同的投资,高低不同的产品税率等方法,起到引导和调节人、财、物在不同信息机构、不同地区之间合理流动的作用。

(三)调节经济结构

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有新兴产业的出现,促使国民经济结构作出新的调整,信息产业的出现也是如此。在这个调整过程中,经济杠杆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调节生产结构,协调信息产品与其他物质产品之间,信息产品内部不同种类产品之间按比例生产。第二、调节流通结构,促进信息商品供求平衡。第三、调节分配结构,控制分配规模,平衡信息从业人员与其他生产部门人员在收入分配上的不公。第四、调节信息消费结构,保证信息产品在数量、品种和质量上满足市场的需要,并与其他商品协调发展。

(四)调整所有制结构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所有制形式是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因此信息产业内部也存在着国营、集体、私人、中外合资等多种形式。当各形式结构不合理时,经济杠杆可从中发挥其调节作用,如不同所有制形式采用不同税率、不同的利息率、不同的工资待遇等方法,使局部的不合适趋于合理。

(五)促进经营管理

由于经济杠杆的使用贯彻物质利益的原则,在物质利益的促动下,各信息企业、信息机构都会主动利用自身的条件,挖掘潜力,适应信息市场的变化,灵活开展信息的生产经营活动,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而信息从业人员也在工资、奖金等物质利益的推动下,关心企业的经营,保证信息产品的生产,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也保证了信息业强大的生命力。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