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信息势差
信息势差是指当代信息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新的社会分化现象,也应该包括当代社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迅速生成的一种新的社会分化途径。它的基本涵义是:在当代社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有效利用而衍生出的一种人类社会的不同信息活动主体之间的信息差距及其不断扩大的社会分化现象。
信息势差有三层含义:
A.不同信息主体之间在信息资源接触和信息资源拥有方面的差距,即信息资源静态差距。具体包括不同信息主体之间在信息资源的开发、交流、消费和利用等方面的差距。这是作为一种存在状态的信息势差。
B.不同信息主体之间信息差距的生成与扩大态势。这是作为一种动态过程的信息势差。
C.不同信息主体之间因信息差距的存在和发展而引起的某些特定的社会分化。这种分化也称为信息化的社会分化,它是当代社会信息分化的表现,具体包括由于信息差距的存在和扩大而引起的不同信息主体之间的职业分化、贫富分化和阶层分化等。
信息势差的内涵具有多重规定性:
a.信息势差是当代社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分化现象;
b.信息势差是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利用而衍生的一种社会分化现象;
c.信息势差是当代社会新生成的一种社会分化类型,也是当代社会分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d.信息势差不仅包括静态的信息差距,也包括这种差距的动态发展,即不断扩大的态势;
e.信息势差既是一种技术的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生成于当代信息技术范式平台之上的一种社会结构范式和社会变迁形态;
f.信息势差首先表现为一种技术的差异,其次体现为一种信息贫富之间的差异,最后体现为一种社会阶层及等级的差异,它是伴随当代社会信息化发展过程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性问题。
信息势差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1.信息势差存在的哲学必然性
信息势差是信息化水平不平衡的一种表现形态。在哲学上,平衡是指矛盾双方在斗争中势均力敌、暂时处于相对统一的状态。而在生态学上,平衡是指系统各组成成分内部或它们之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交换及适应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协调的动态平衡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静止与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运动与变化才是永恒的绝对的。信息化结构平衡的暂时性、相对性和动态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的必然要求和反映。信息化结构平衡是相对的、变化的、运动中的平衡。从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来看,在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内,表面上看,似乎整个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水平是相对稳定和静止的,表现为一定的宏观平衡状态。但这种静止和平衡是相对的,信息化结构实际上处在一种悄然的隐性的微观变化之中。信息系统内部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数量和形式的变化,是一个数量积累的过程。系统的所有组成因子、各个因子之间都不断地产生着运动和变化,这种朝着平衡状态运动的非平衡态才是信息化发展的常态现象,即远离平衡态的运动和变化的特性才是信息化结构平衡的永恒属性。所以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状态所造就的信息势差在一定程度、一定时期、一定层面内具有客观必然性。
2.信息势差存在的结构必然性
信息化建设作为一种特定的组织体系,具有其结构特征。所谓“组织”,有两种理解:如果作为现实事物的存在,它是事物内部(及其外部)按照一定结构与功能关系构成的方式;如果指事物过程性的结构,它是指事物朝着空间、时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结构方向演化的过程。组织作为一种过程。有两种发展方式:一种是由非组织向组织的有序发展的过程,其本质是组织程度从相对较低向相对较高演化;另一种是维持相同组织层次,但复杂性相对增长的过程。前一种过程反映了组织层次跃升的过程,后一种过程则标志着组织结构与功能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的水平汇聚。
诺贝尔奖获得者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解释了事物内部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他认为,任何系统都处在相互的作用中,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只有远离平衡的非平衡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才能克服自身的混乱,从无序走向有序。非平衡才是有序之源。信息系统的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这种平衡总会因为系统中某一部分先发生变化,引起不平衡,然后依靠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进人新的平衡状态。不平衡才是信息系统的永远状态。在平衡与不平衡的反复更迭和转换中,信息系统的结构维持着永远的平衡落差,这就成为信息系统平衡运动的动力基础。因此。从组织结构原理来看,信息势差的形成和一定程度、一定时期、一定层面的存在具有信息化发展的组织结构必然性。
3.信息势差存在的社会必然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进人了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信息的价值空前提高,信息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不能离开信息。信息的富有与贫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人们的财富、权利、地位,所以信息分化意识也相伴而生了。因此,信息势差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
信息势差存在的社会必然性是指信息势差的发生发展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规律,绝对不是偶然的。具体来说就是:a.信息势差是一种伴生性社会问题。信息势差是伴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而出现的社会问题,在当代社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由于信息的财富性突出,并且具有相应的价值标准,而不同信息主体之间信息化的速度、时间等有差异,因此不同信息主体之间的信息分化必然出现。b.信息势差是一种延伸性社会问题。信息势差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社会分化,它是工业时代社会分化向信息化社会的延伸。一方面是工业时代人们之间本来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信息分化,根据信息时代信息增值规律。信息富有的人们越来越富有,信息贫乏的人却越来越贫乏;另一方面,工业社会人们在财富占有上的巨大差距不仅在信息社会不可能很快得以缩小。而且这种财富差异还造就了信息资源拥有和利用的差异。从而导致财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所以,信息势差既是社会分化的产物。又是社会分化在信息资源分配领域的延伸与发展,具有社会必然性。
何志兰,吕青.论信息势差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与适度合理性(A).情报杂志.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