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博弈的概念
在信息不对称博弈中,部分局中人在信息层面比其他局中人更有利。在分析信息不对称博弈时,各局中人必须分析对方的行为模式与现在所处的情况,考虑到多种可能性,并分析各种可能性的概率。
信息对称博弈与信息不对称博弈
在一般的博弈中,所有局中人共享有关博弈规则的信息。且以双方都知道这件事为前提。将这类博弈称为信息对称博弈(Game With Symmetric Information)。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是一部分局中人在信息层面比其他局中人更有利。比如商品买卖,生产者与销售者比消费者拥有更多的商品信息。将局中人拥有的信息量之间有不同的博弈称为信息不对称博弈(Game 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
信息不对称博弈事例
银行在无担保的情况下贷款给创业企业,它就属于一种信息不对称博弈。银行必须评估这家企业有没有能力偿还贷款。而评估方法则是各类财务报表、去公司实地考察、与公司负责人面谈等等。但银行对公司实力的认识程度终究比不上实际的经营者。
在信息不对称博弈中,在信息层面处于劣势的局中人要观察占优的局中人的行为(亦称信号),推测其拥有的信息内容。选择适当的战略。一般将这种博弈称为信号博弈CSignaling Game)。信号博弈是信息不对称博弈中应用范围最广的博弈之一。
假设创业企业的公司负责人以开展新投资项目需要资金为由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这时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公司负责人拿出公司的部分自有资金投资该项目。另一种情况是只靠银行贷款:银行更容易批准贷款的情况自然是前者。因为拿出自己的财产冒险是一种信号.暗示公司负责人掌握了某种信息——这个项目的成功可能性较高。银行在信息层面处于劣势。如果该公司的负责人投入公司资金,银行就会判断其为优质贷款人,同意贷款。反之则不同意。掌握信息较少的局中人的策略根据掌握信息较多的局中人的行动而改变——将这种情况称为分离均衡( Separating Equilibrium)。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分离均衡不成立的情况反而更多。难道公司负责人只要投入公司资金,银行就能放心贷款给他了吗?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如果这位公司负责人知道投入公司资金能促使银行贷款,他就可以抛砖引玉、欺骗银行。而银行也会考虑到这种可能性。如果银行认为公司负责人投入的公司资金(信号)不够时,它就无法判断那家公司是否为优质贷款人,进而做出不贷款的决定。信息较少的局中人的策略不受信息较多的局中人的行动的影响——把这种情况叫做混同均衡( Pooling Equilibrium)。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个优质的投资项目,公司也不得不放弃,而银行与公司负责人可能都会失去了绝佳的投资机会。
由此可见。在信息不对称博弈中,信息面占优的局中人与不占优的局中人之间极有可能因信息的内容产生剧烈的争端,最终导致对双方都不利的结果。为防止这种事态发生,双方的合作、信赖的关系必不可缺。而在分析信息不对称博弈时,必须思考对方的行为模式与现在所处的情况,考虑到多种可能性,并分析各种可能性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