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俞大绂
俞大绂(1901-1993),植物病理学和微生物学家。浙江绍兴人。192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1928年赴美国留学,获依阿华州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校长、名誉校长。育成抗黑粉病小麦、抗荚疫病大豆、抗稻瘟病水稻品种;首创中国禾本科作物黑粉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对粟病及蚕豆病害进
俞大绂
行了全面系统研究;对苹果树腐烂病、谷子红叶病的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首先开展赤霉素的研究,培养出优良菌种,研究提出发酵工艺流程及提纯技术;在稻恶苗菌的异核遗传研究中,提示该菌在自然界中三种不同核型组成的异核体,阐明异核现象在自然界中是否普遍存在的国际上长期争论问题,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重视。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个人简历/俞大绂
植物病理学和微生物学家。浙江绍兴人。192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 1928年赴美国留学,获依阿华州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北京农业大学
俞大绂
教授、校长、名誉校长。
俞大绂(1901-1993),字叔佳,植物病理学家和微生物学家。浙江绍兴人。 1901——1920 1901年2月19日生于南京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幼年随家在上海和安东(今丹东)读小学,1915年进入复旦中学,1918年进入复旦大学预科专修数理 1921——1930 192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他主学农科、兼修化学,因而打下了坚实的理科和生物学的基础,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注:有资料显示,其为台湾著名学者俞大维的亲弟弟,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是其堂哥的孙子) 1928年,他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到美国依阿华大学研究生院深造,1928年赴美国留学,博士学位。 1931——1940 1932年获依阿华州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成为美国植物病理学会会员,SigmaXi荣誉会员和获得“斐陶斐”奖。 1932年回国后,历任金陵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评议员等职。 1941——1950 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校长、名誉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俞大绂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名誉校长。他历任全国政协第三届委员,第四、五、六届常务委员。1951——1960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1956年当选为苏联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 1961——1993 自60年代到80年代当选为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农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中国真菌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主要成就
育成抗黑粉病小麦、抗荚疫病大豆、抗稻瘟病水稻品种;首创中国禾本科作物黑粉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对粟病及蚕豆病害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对苹果树腐烂病、谷子红叶病的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首先开展赤霉素的研究,培养出优良菌种,研究提出发酵工艺流程及提纯技术;在稻恶苗菌的异核遗传研究中,提示该菌在自然界中三种不
俞大绂同核型组成的异核体,阐明异核现象在自然界中是否普遍存在的国际上长期争论问题,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重视。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主要论著/俞大绂
信札 1 俞大绂.谷子白发病.植物病害丛刊第一种,上海中华书局,1951. 2 俞大绂.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学技术汇编(卷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 3 俞大绂.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学技术汇编(卷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4 俞大绂等.微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第一版),1985(第二版). 5 俞大绂.粟病害.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 6 俞大绂.蚕豆病害.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7 Porter R H.T F Yu,and H K Chen.The effect of seed disinfecants on smut and on yield of millet.Phytopathology,1928,18:911—191. 8 俞大绂,陈鸿逵.江苏省大麦之坚黑穗病.科学,1929,14(2):213—242. 9 TF Yu,H K Chen and L Hwang.Varietal resistance and susceptibility of wheats to flag Smut (Urocystis tritici Koern).金陵学报,1933,3(1):217—234. 10 T F Yu.Pat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Bacillus tracheiphilus E. F. Smith on species of Cucurbitaceae.金陵学报,1933,3(1):47—128. 11 T F Yu.Studies on Helminthosporium leaf spot of maize1.1933,Sincensia 2(11):273—310. 信札 12 俞大绂,陈鸿逵,黄亮.粟粒黑粉病种子消毒试验.中华农学会报,1934,122:1—18. 13 T F Yu.Pythium damping off of cucumber.1934,Agricultura Sinical (1):91—106. 14 T E Yu,L Hwang and C T Tsiang.Varletal resistance and susceptibility of wheats to flagsmut(Urocystis tritici Koern) Ⅲ.Bulletin of Chinese Bolanical Society,1936,2(2):111—114. 15 T F Yu.A list of plant viroses observed in China.Phytopathology 1939,29:459—461. 16 T F Yu.Fusarium diseases of broad bean.I.A.wilt of broad bean caused by Fusarium auenaceum var.Fabase n.var.Phytopathology,1944,34:382—393. 17 T F Yu.A seeding blight of foxtail millet caused by Fusarium nivale(Fr.)Ces..var..setariaevar..nov.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e,1949,1(1):13—22. 18 俞大绂.防治柑桔溃疡病的几点意见.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55,1(1):63—76. 19 俞大绂.中国镰刀菌属(Fusarium)菌种的初步名录.植物病理学报,1955,1(1):1—17. 20 俞大绂,方中达.中国植物病原细菌的初步名录.农业学报,1956,7(3):359—368. 21 俞大绂,裴美云,许顺根.小米红叶病的研究I(红叶病,小米的一个新的病毒病害).植物病理学报,1957,3(1):1—18. 22 Y N Min,P C Lin and T F Yu.Heterokaryosis in Fusarium fujikuroi (Saw.)Wr.Scienta Sinica,1966,15(3):371—378.
成就贡献/俞大绂
植物病理学教材为发展我国植物病理学奠定了基础
俞大绂虚心好学,知识渊博,对植物病理学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20年代到30年代,中国科学很不发达,植物病理学尤其落后,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寥寥无几,他与其他几位同行,经过艰苦努力,在不少领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发展我国植物病理学奠定了基础。
早在20—30年代,俞大绂即从事禾谷类作物抗病育种及种子消毒的研究,育成抗黑粉病的小麦品种,抗荚疫病的大豆品种,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等。并和同事们研究小麦条锈病和禾谷类作物黑粉病。这些30年代后期的研究结果曾在美国有关杂志上发表。他还和同事们首先报道小麦秆黑粉菌具有生理分化性,开创了我国生理小种研究的先河。30年代,首先对粟病害和蚕豆病害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研究资料成为我国经典资料,并出版了专著。
40年代,在日本侵略中国,战火纷飞,工作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他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多项突出的研究成果。例如,他对我国作物病毒病害和细菌病害作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首先研究并发表了《中国植物病毒病害的观察》及《豌豆耳突花叶病毒》、《蚕豆细菌性茎枯病》等多篇研究论文,这些研究成果在当时我国植物病理学领域都是开创性的。
为防治苹果树腐烂病作出杰出贡献50年代初期,俞大绂主持了东北苹果树腐烂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1951年,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苹果树腐烂病,并迅速蔓延。当时,300多万棵苹果树濒临死亡。俞大绂带领防治小组奔赴病区,对发病规律及侵染循环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了防治措施。当地政府动员了数万群众,参加这场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战斗。在俞大绂和防治小组及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制止了正在蔓延的病害,果树又恢复了生机,群众异常高兴和感激。他们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当地政府的嘉奖。
谷子红叶病、柑桔溃疡病防治工作
柑橘溃疡病不久,俞大绂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的同事一起又承担了防治谷子红叶病的任务。他们奔波于华北、西北等地,采集标本,深入生产第一线反复试验,终于找出了药物防治和抗病育种的有效措施。这项工作不仅在我国谷子红叶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成果;而且在病毒病害的深入研究以及学科的发展方面,也做出了贡献。
50年代中期,俞大绂主持开创了我国植物抗疫工作。开办了植物检疫培训班,培养了首批检疫人才,为发展我国植物检疫工作,从组织上,普及植物检疫知识上打下了基础,在学科上也填补了空白。在此期间,俞大绂还带领学生到浙江黄岩,以柑桔疱痂病作为主要检疫对象进行防治和检疫工作,与当地密切合作,终于控制了病害,从而增加了出口量,支援了国家建设,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检疫技术干部。在这一时期,他还为四川防治柑桔溃疡病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农业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的表扬。
在微生物遗传学方面开辟了新领域
微生物遗传学相关图片1959年,在多年工作实践和培训人才的基础上,北京农业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农业微生物专业。俞大绂为创办这个专业做出了贡献、并主持专业工作多年,为培养农业微生物人才工作打下了基础。
60年代以来,在俞大绂主持下开展了真菌的遗传变异,特别是异核现象的研究,在微生物遗传学方面开辟了新领域。他和他的助手们先后以水稻恶苗病菌、玉米叶斑病孺孢菌、棉花枯萎病菌和炭疽病菌为材料,研究真菌变异性、异核现象、致病力以及菌种在自然界中形成异核或进行准性生殖对抗病育种的影响等问题。1966年在水稻恶苗病菌(能够产生赤霉素也叫赤霉菌)的异核遗传研究中,揭示了该菌在自然界中以3种不同核型组成异核体,并证明各异核菌株系在赤霉素产量和寄生力上均有差异。该项研究采用选择培养基直接自病株分离、培养、简便地观察现象,从而有力地阐明了异核现象在自然界中是否普遍存在这个长期有争论的问题,并指出异核体内致病力极弱或根本无致病力的异核如何能传递下去。此项研究结果《赤霉菌的自然变异研究》,发表在1966年的《中国科学》 (英文版)上。这类研究,当时只有少数几个先进国家有所开展,俞大绂及其助手们的研究成果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深受国内外同行的重视。上述论文曾被国外多种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所引用。
“文化大革命”期间,研究工作中断,俞大绂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但他对研究微生物遗传学的意志丝毫没有消沉。在极困难的条件下,1973年又开始了赤霉菌的遗传变异研究工作。这时,他已年逾古稀,一眼失明,仍然每天风雨无阻地去实验室。这种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给教师们以很大的激励和鼓舞。1978年北京农业大学迁回北京原校址,俞大绂带领他的助手和研究生继续进行了大量的真菌遗传变异的深入研究。这项研究在1980年获农业部科技成果奖。
教坛泰斗/俞大绂
俞大绂执教50多年,为祖国农业战线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其中有些人已成为我国知名的植物病理学家、教授,如林传光、裘维蕃、吴友三、方中达、王焕如、王清和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到了耄耋之年,俞大绂仍在勤奋地工作着,身体不好,行动不便时,还录音给大学生讲课,亲自辅导年青教师备课,深受师
俞大绂
生的敬佩。他还主编和翻译了植物病理学和微生物学方面的许多教材、书籍和资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他把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的身上。
他一生虚心好学,“嗜书成癖”。他的主要财产就是书籍。在“文化大革命”和学校搬迁期间,他仍然把被丢掉的书籍收集并珍藏起来;甚至住院治病期间,直至目前行动不便时,仍然坚持每天看书学习。“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这是他刻苦学习的动力所在。
俞大绂在工作上孜孜不倦,数十年如一日,不分节假日,经常工作在实验室里。一次,他患了疟疾,高烧畏冷,但他在发病间隔时,仍照常去实验室工作或去教室上课,同学们无不深受感动。
俞大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田间试验他都亲自动手。在西南联大清华农业研究所工作条件很差,他和助手管理几十亩试验田,整地、播种、记载、考种都亲自参加。对这种单调的重复劳动,有的助手表示厌倦,俞大绂说:“学打铁要先拉五年风箱”,以此教育青年树立扎实的学风和坚强的意志。
俞大绂自持极严、自奉极俭,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风。在西南联大农业研究所期间,虽极清贫,但他不为国民党政府高官厚禄所动。新中国建立后,他身为大学校长,清廉自持,纤尘不染,身着布衣,粗茶淡饭,深受师生们的敬佩。同时,他平易近人,年龄不分长幼,学问不分高低,都乐于和他接近。向他学习或请教问题时,他总是热情洋溢,笑声朗朗,且不乏幽默感。助人为乐,诲人不倦的精神。给后辈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俞大绂用辛勤的汗水,惊人的毅力,坚韧不拔的拚搏精神和真诚、坦荡、直言不讳的科学道德,为我国植物病理学、农业微生物学的发展铺垫出来一条道路,他执着求索,要使这条道路向着光明辽阔的远方一直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