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保管
保管是在保证物品的品质和数量的前提下,依据一定的管理规则,在一定的期间内把物品存放在一定场所的活动,是对物品的保存与管理,它是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物品进行保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节该物品需求与供给的关系,或者说是通过保管产生物品的时间效用。企业在采购、制造、销售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保管活动,保管对企业的直接经营活动起着重要的支援作用。
保管的作用
保管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企业的采购、制造、销售过程中起着调整或缓冲的作用。在由供应商、企业和顾客组成的物流供应链中,下一道环节对物品的需求与上一道环节对物品的供应在时间上往往是不同步的,这种需求和供求之间的时间差,便可以用保管来调节。
②在从制造厂家到物流分销中心、再从物流分销中心到顾客的配送运输过程中起到调整或润滑的作用。
③保管作业场所是物品、检验、分类、再包装、分拣配货、发送的场所。它是物流服务的最前线,关系到顾客服务满足的程度。
保管的内容及原则
1.保管的内容
保管作业按业务活动的内容分为三个阶段:物品入库阶段,包括货物的接运、验收、办理入库手续等;物品储存保管阶段,包括货物的堆码,盖垫物品的维护、保养,物品的检查、盘点等;物品发放阶段,包括备料、复核、装车等。
保管业务活动和作业内容具体步骤如下:入库阶段,接运、验收、储存保管、维护;出库阶段,出库、发运代送等。
2.保管作业原则
(1)面向通道原则为了方便物品在仓库内移动、存放和取出,需将物品面向通道库存保管。
(2)先进先出原则先进先出原则是指先入库的物品应先发货送出,它是为了防止库存物品因保管时期过长而发生变质、损耗、老化等现象,特别是对于感光材料、食品等产品保质期较短的商品来说这一原则非常重要。
(3)分层堆放原则为了提高仓库的利用效率,同时也为了保证作业的安全性、防止物品受损,需要利用货架等保管设备进行分层堆放保管。
(4)周转频率对应原则它是指依据物品进货、发货的频率来确定物品的存放位置。比如进货、发货次数频繁的物品应放置在靠近仓库进出口的位置。
(5)明确表示原则它是指对物品的品种、数量及保管位置(如货架编号、层次等)清楚明晰地表示。这样可以使作业人员容易找到物品存放的位置,从而提高物品存放、拣出等作业的效率。
(6)同一性原则它是指相同类型的物品需存放在相同的位置,这样便于提高物流的效率。
(7)形状对应原则它是指根据物品的形状确定物品存放的位置和保管方法。按包装标准化的物品应放置在货架上保管,非标准化的物品对应于形状进行保管。并可通过特殊的保管机械或设备尽量使非标准化物品特殊形状的物品成为标准化物品(包装上的标准化),以便提高保管效率。
(8)相似性原则它是指相类似的物品需存放在相邻的位置,这样便于提高物流的效率。
(9)重量对应原则它是指根据物品的重量确定物品存放的位置和保管方法。具体地说,从方便搬运和安全作业的角度出发,比较重的物品应放置在地上或货架的底层,比较轻的物品应放置在货架的上层。
3.流通型库存保管
随着现代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新产品投放市场的速度加快,企业从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向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转化。这种变化要求物流活动从少品种、大批量物流方式向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小数量的方式转变。从而使传统的以被动型“储藏”概念为基础的,以提高储藏效率为中心的储藏型库存保管方式向现代的以主动型“流通”概念为基础的,以提高顾客物流服务水平为中心的流通型库存保管方式转变。流通型库存保管方式不仅要求提高储藏效率,更要求及时、准确、迅速地满足顾客物流服务需求。随着库存保管方式的变化,保管仓库也相应地由储藏型仓库向流通型仓库转变。流通型仓库的存在不是以储藏保管物品为主要目的的,而是在物品流通过程中作为物流服务中心来发挥作用。具体地说,不仅应具有物品检验、商品整理、物品齐全、分拣挑选、配货发送等对应于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小数量物流方式的货物发送功能,而且应具有重新装袋、定量化小包装、贴价格标签和商品标记、再包装等对应于零售业顾客要求的流通加工功能。
流通型库存保管的特征如下。
①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物流方式的发展使得库存保管物品的种类、品种数目大量增加,也使得原来以大容量包装为单位的送货方式向以小容量包装为单位的送货方式转变。同时入库检验、分类整理、分拣挑选、配货出库等作业变得更加复杂和频繁,从而加大了保管的难度,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更多的时间。
②及时生产方式等先进生产方式的发展与普及使得从订货到发货的周期大大缩短。企业接到订货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如24小时内必须发货的情况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对应于这种及时、迅速交货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和速度。
③对应于零售业顾客的要求,在物流中心进行重新装袋、定量化小包装、贴价格标签和商品标记、再包装等流通加工作业成为必不可少的部分。面对这些新的挑战,推进库存保管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建立库存保管信息情报系统也变得迫在眉睫。
4.保管仓库
仓库是储藏保管物品的场所的总称。一般使用建筑物作为仓库,但也有使用车辆、船舶、集装箱等设备,甚至直接利用地面或水面作为仓库。仓库的主要功能除了物品的储藏保管之外,还兼有供需调节、运输发送、流通加工、仓库证券等其他的功能。
对仓库可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分类。下面从仓库名称、保管形态、利用形态、所在位置、建筑物形态、建筑物所用建筑材料和库内形态等7个方面对仓库进行分类。
(1)按名称分类①营业仓库,仓库业者所有的对一般企业提供保管服务的仓库;②自用仓库,企业自己所有主要从事内部物流业务的仓库;③国有仓库,国家或地方政府所有的仓库,如粮食仓库等;④租赁仓库。
(2)按保管形态分类①普通仓库,常温条件下的一般仓库;②冷藏仓库,具有冷却设备并具有隔热功能的仓库;③恒温仓库,能够调节温度、湿度的仓库。④露天仓库,露天堆码、保管的室外仓库;⑤仓储仓库,保管谷物、小麦、玉米等颗粒型物体的仓库;⑥危险品仓库,保管危险品的仓库,如保管石油等液体的储油罐;⑦水上仓库,在划定水面保管木材的室外型仓库;⑧简易仓库,没有固定的建筑物、用帐篷等简易材料构成的仓库。
(3)按利用态分类①储藏仓库,以储藏保管为主要功能的仓库;②流通仓库,同时具备储藏保管、配送、流通加工等功能的仓库;③专用仓库,专门保管某些特定物品的仓库;④专属仓库,只为某些特定用户办理业务的货物仓库;⑤保税仓库,依据关税法规专门保管尚未缴纳进口关税物品仓库;⑥其他,原材料仓库、零部件仓库、成品仓库、商品仓库等。
(4)按所在位置分类港口仓库、车站仓库、机场仓库、市区仓库等。
(5)按建筑物形态分类平房仓库、多层仓库、地下仓库、立体化仓库等。
(6)按建筑物所用建筑材料分类钢架结构仓库、钢筋混凝土结构仓库、木质结构、砖质仓库、砖混结构仓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