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余赋生

简历/余赋生

(图)余赋生余赋生

1923年2月24日 出生于浙江省淳安县。


1944-1948年 在暨南大学化学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49年至今 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954年6月以前该所曾称为东北工业研究所、东北科学研究所及中科院长春综合研究所)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及研究员。


1956-1960年 在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高分子研究所进修。

生平介绍/余赋生

(图)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物理

余赋生,1923年2月24日出生在浙江省淳安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青少年时代深受“科学救国”思想的薰陶,大学时代有位老师在中央研究院兼职,不时还带学生去院里参观,这引起了他对科学研究工作的憧憬。可是,那正是国民党极其腐败、民不聊生的年代,大学毕业后迎来的就是失业,四处奔波后,始在浙江乍浦的水产中专找到一个教席。教了半年书,喜庆全国解放,当时浙江省军管会在杭州市创办干部学校,招收1948及1949届大学毕业生,进行政治教育,以备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迈出大学校门不久的青年,多数是厌恶旧社会,心向共产党的,余赋生也就这样成为干校的一名学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百废待举,而恢复和发展工业建设乃其中重要之一端。东北是中国重工业集中的地区,所以浙江干校第一期学员内有不少人响应政府号召,奔赴东北建设。余赋生等一行恰于1949年9月18日到长春东北工业研究所,中国的南方学子终于在这个使中华民族备受凌辱的纪念日子将与东北父老携手共建黑土地,真是令人悲尽甘来,感慨万千。


当时的东北工业研究所和整个长春市一样,还处处呈现着战争的创伤,例如主楼及很多住房仅剩下个外壳,内部均被烧毁,可以使用的实验室也不多等等。领导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恢复和建设东北而努力工作。大家确是日以继夜,祖国需要什么,东北需要什么,自己就干什么。余赋生最初从事人造汽油的研究。不久,这项工作合并到大连化学物理所去,他便参加了由刘达夫教授主持的丁二烯合成研究。由于对丁二烯分析器和催化剂的改进做出的贡献,在1951~1952年被评为所先进工作者和二等劳模。随后又参加了由已故院士钱保功主持的天然橡胶的黏弹性研究,这是他从事高分子物理学研究的起步。与此同时,历经党的多年教育和各种政治运动,他的思想觉悟也不断提高,认识到单纯依靠科学是不能救国的,因为还有个为谁服务的问题,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科学才能为人民服务,才能成为救国的工具,1977年余赋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随着中苏文化交流的深入展开,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了苏联,带回苏联科学院的经验,1956年国家制订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组织“向科学技术进军”,院里开始有计划的培养科学技术干部,向苏联派遣大批留学生。为了建立高分子物理学科,余赋生被派往全苏科学院列宁格勒高分子研究所进修,从1956年秋至1960年底系统地学习了高分子物理。这4年对他以后的工作至关重要,因为那时在苏联高分子物理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实验室建设到科学研究都比较系统和完整,使他开阔了眼界,通过严格的训练,初步掌握该学科在当时的基本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回国后,他深感务必先充实实验室建设,方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对所内的高分子物理研究也可起到推动作用,依靠进口仪器是不现实的。于是他便先从研制仪器开始,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及“文化大革命”的后期,在所领导和机械工厂的积极支持与配合下,由他设计、组织研制成7种仪器,均属中国首创。地方还专门成立生产厂(即长春第二材料试验机厂),至今该试验机已发展成10多种型号,共生产1500多台,企业创产值和利税分别为8000万元和1200万元。此外,也生产扭辫仪、差动变压器和等速升温仪。他曾担任过这个厂的顾问和中国机械学会材料试验机专业委员会理事。他是应用化学所高分子物理实验室主要创建人之一,该实验室在中国外享有一定的声誉。

科研方面/余赋生

(图)橡胶橡胶

在科研方面,余赋生侧重探讨橡胶、塑料及纤维诸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以及二者相互间的关系。例如用多种手段对高聚物的表征、转变、支化、结晶度和结晶速率,以及力学和加工性能、阻尼和结构的关系等等进行研究;其中“天然橡胶黏弹性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56年,名列第二);“稀土顺丁橡胶的表征”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2年,名列第二);“橡胶的缠结与屈服的研究”获中国科学院二等奖(1987年,名列第一)。他和前辈专家、同事及研究生共同发表论文及报告120余篇。


余赋生还善于将基础研究与解决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这是他几十年科研生涯中的特色。1966年国家组织应化所等11个单位参加“航空有机玻璃歼灭战”,他根据聚合温度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提出“低温聚合新工艺”,攻克了困扰10 年之久、两次会战均未解决的航空有机玻璃波纹折光问题的难关,此工艺沿用至今,产品已装配飞机座舱盖上万架,此事已载入军工史册,1988年获国防科委颁发的“从事国防科技事业25周年”荣誉证书和奖章。他为500kV超高压送电工业的发展解决了一个重要的技术关键问题,研制成耐光、热、臭氧老化和疲劳的阻尼橡胶,并建成专业厂投产,前后共计生产40多万套,已连续使用15年,效果良好,使用单位有葛洲坝、大亚湾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贵昆、辽长哈等线路,于1988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名列第一)。80 年代研究成功的1511型纺织用皮结获中国科学院三等奖及国家发明专利,均名列第一。


余赋生长期研究橡胶与塑料的理论和实用问题,建树不少。1985年国家授予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所“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特等奖,他是主要参加者之一。镍顺丁胶是中国自力更生、自行设计开发的胶种,他积30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燕山合成橡胶厂合作,做了三件事:①提出屈服是橡胶解缠结的新概念,把屈服强度与镍顺丁生胶的加工性能紧密结合起来,应用于工业生产,确保出口胶的质量,共创汇4165.5万美元;②在镍顺丁胶赶超世界名牌日本BR-01的攻关会战中,找出影响链缠结的因素,从理论上阐明聚合工艺影响支化度和顺式含量;③在HIPS用橡胶的研制过程中,提出建议,认为能用链缠结理论来控制聚合工艺和产品质量,在现行的生产设备上可以实现HIPS用橡胶的国产化,这些都已由该厂的生产实践所证实,从而为中国的合成橡胶添加一个新品种。此外,在塑料和纤维方面,还为燕山石化公司解决PP-3903 纺丝料断头和堵过滤网的问题,并找出1830、1637、1937洗衣机桶料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有力地促进该公司对两个“七五”和一个“八五”攻关项目的完成,其中两项获中国石化科技成果二等奖。双方协作很好,还有新的项目正在进行之中。

人物评价/余赋生

(图)浙江大学浙江大学

从拨乱反正开始,科学技术走向苏醒与繁荣以后,余赋生也得以步出狭小的天地,他先后担任过中国物理学会内耗与超声、衰减委员会理事,中国机械学会材料试验机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形变、屈服和损伤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科学院化学所“聚烯烃研究与开发基地”学术委员,浙江大学兼职教授。1982年10月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他经常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论文评审及学位答辩等,有机会学习不少新知识,开阔眼界,广泛交流,吸取营养,使自己老而不衰,仍然战斗在科研第一线。在干部培养方面,余赋生曾为国家培养硕士生10名,博士生2名,其中1人为德国洪堡奖学金获得者;并带出一批青年科学家,他们都很有作为,称得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综观几十年的经历,余赋生之所以能为国家做了些有益的事,主要是因为他能比较自觉接受共产党的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得比较扎实;并且和本职工作相结合,将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所从事的科技事业中去,锲而不舍,有股子韧劲,对待一项任务,孜孜以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可以说在工作上还未曾出现过半途而废的情况。他善于分析问题,融会贯通,有一定的创造性,例如解决航空有机玻璃的波纹折光问题以及和燕山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合作的三项工作都证明了这一点。他对待具体工作很严谨,决不马马虎虎,似是而非,所以取得的结果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科技工作是一种集体的事业,他能与人为善,做到互相尊重,取长补短,因此合作得比较愉快,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他能主动关心年轻同志和研究生的前途,力争使他们尽快成长;虽工作上要求严格,但又平易近人,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得到相互关心与支持,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科研集体。

主要论著/余赋生

1 余赋生,李今芳,沈全敖等.差动变压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集刊,1964,第11集:95


2 余赋生,杨毓华,李生田等.橡胶生胶的屈服强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集刊,1981,第18集:1


3 钱保功,余赋生,程镕时等.稀土催聚顺-1,4-异戊二烯的表征.中国科学,1982,B辑(11):969


4 余赋生,徐桂英,张世村等.稀土丁二烯—异戊二烯无规共聚物低温转变的研究.应用化学,1983,1(1):58


5 余赋生,张琴,徐洋.内应力对顺-1,4-聚丁二烯结晶的影响.应用化学,1985,1(2):48


6 钱保功,许观藩,余赋生等.高聚物的转变与松弛.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