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何伯墀

人物概述/何伯墀

(图)何伯墀何伯墀何伯墀,矿产地质勘查专家。直接参与组织略阳地区铁矿及冶金辅料矿床勘探,奠定了陕西钢铁工业的原料基础;主持陕西略阳铜厂铁矿勘探等地质普查三大会战,科学地提出秦岭泥盆系地层赋存大量金属矿理论,并在实践中发现了一批特大型、大中型铅锌、金等矿床,为中国冶金(有色)地质勘查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生平简介/何伯墀

(图)长春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

何伯墀,1933年6月27日出生于上海市松江县(今松江区),幼年丧父。由于受当时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他从小就发奋读书,立志报国。1951年考入南京大学地质专修科金属与非金属矿产普查勘探专业,1953年毕业。1962年至1964年参加了长春地质学院函授本科地质勘探专业学习,成绩优异。

南京大学毕业后,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百业待兴,急需建设人才。何伯墀满怀激情,毅然放弃在南方工作的优越条件,告别大上海,北上钢都——鞍山钢铁公司(简称鞍钢)工作。初到鞍山,他从地质填图和槽、坑、钻探地质编录等基础工作做起,历任鞍钢地质处(后直属冶金工业部,又称鞍山地质分局)助理技术员、技术员、分队地质师,先后参加了海城大石桥大型菱镁矿床普查和鞍钢弓长岭大型铁矿勘探。

1955年8月,冶金部和鞍山地质分局集中了一批青年地质人员,在鞍(山)—本(溪)地区及外围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及找矿工作,以便就近解决鞍钢和本溪钢铁公司(简称本钢)的矿产资源问题。何伯墀被调到普查队任分队长,承担该区域1/10万的地质填图和找矿任务,从吉林的磐石、东丰到辽宁的西丰和本溪的北台沟,方圆数百平方千米留下了他跋山涉水的足迹。通过扫面工作,完成了对本溪大明山大型熔剂石灰石矿床普查,评价了具备8000万吨远景的本溪北台沟铁矿床,提交了详查设计书,为鞍钢、本钢提供了铁矿及冶金辅助原料的新基地。此间由他参加编写的弓长岭铁矿勘探报告,成为送前苏联列宁格勒黑色冶金设计院进行矿山设计的依据,受到冶金部的好评。

1957年初,国家号召“鞍钢支援全国”,为冶金工业开辟新的建设基地。鞍山地质分局奉命西进,开展对内地冶金矿产资源勘查。何伯墀作为先遣水分队成员,从鞍山出发,辗转于湖北、陕西、青海、宁夏等省区,把他的一腔激情倾注在大西北的找矿勘探中。

从1958年8月开始,何伯墀组织并参加了铁和有色金属矿及冶金辅助原料勘查工作,找到4个大型、3个中型和一批小型铁、镍金属矿床,探获铁矿储量3亿吨,镍矿20万吨。

从1980年6月起,作为西北冶金(有色)地质勘探公司(局)技术负责人,何伯墀从西北地质实际情况出发,调整布局,明确重点,编制找矿与科研规划,加强了成矿规律和模式研究,强化了地质、物化探及钻坑探等工作的配合。先后查明了3处大型铅锌矿、2处大型铝土矿、2处大型金矿和9处中型铝、铜、金、银、钼和铅锌等矿床。探获铅锌储量500万吨,铝土矿4000多万吨,铜30万吨,金120吨。经他组织、指导和亲自参加的找矿、评价、勘探、研究的设计报告达数百份,其中较有影响的论文、专著20多篇。

40年来,何伯墀一直从事地质勘查和技术管理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地质找矿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1991年,他被批准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李四光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成就/何伯墀

(图)金属矿金属矿

发现了一批多金属矿产基地

20世纪70年代,由于过分强调铁矿的找矿勘查,忽视了其他矿种,工作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西北冶金地勘公司的地质找矿脱离地区地质客观规律,路子越走越窄。1980年6月,何伯墀被任命为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临危受命,他组织一批业务骨干,从陕西各地的地质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陕西金属矿产成矿区(带)划分,典型矿床解剖、地球物理化学基础资料的综合研究,总结成矿规律,并吸取国内外成矿理论、勘查技术新成果,科学地提出秦岭泥盆系地层赋存大量多金属矿理论。以此为基础,逐步从找铁矿转为找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产为主的综合找矿,由以点转为以成矿区(带)找矿为主,抓住成矿条件好的重点区带,开展深入细致的勘察工作。为了推进找矿工作有序进展,他主持编制了《双凤带多金属矿勘察规划》、《秦岭东段层控多金属及棱铁矿找矿规划》、《陕南金矿普查找矿规划》、《小秦岭钼矿找矿规划》、《秦晋北部铝土矿勘查规划》等以及局(公司)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六个五年计划(简称“六五”,下类同)和“七五”、“八五”勘察规划。通过调整找矿勘探布局,改进队伍配置,加强技术管理,使西北有色(冶金)地勘局(公司)的找矿勘探进入良性循环,特别是在凤太铅锌矿田的勘探结束后,他组织技术人员,对铅硐山大型铅锌矿进行解剖,取得突破性认识,并运用其控矿规律和勘查经验,相继勘查了八方山、二里河、银洞梁等同类矿床,并获得成功,接连提交了4个大型铅锌矿床,迅速扭转了找矿被动局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跃居全国有色地质找矿的前列。

在加强各矿种勘查和找矿过程中,他的出了“一带三片”的找矿方向,并依据各地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典型矿床的成矿规律和模式研究,不断用新思路、新理论指导找矿。他根据超基性岩体中金矿床的找矿经验,分析研究了煎茶岭等区的成矿条件,指出煎茶岭地区具有金矿成矿条件,从而在金的找矿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他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地质技术人员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和探索,终于在煎茶岭镍矿区又找出了一个大型金矿床。被列为国家“892”重点金矿勘查项目。随后又在葫芦沟找到一个中型金矿床。而凤太矿田八卦庙经过勘查,证实也是一个大型金矿床。

经何伯墀组织、指导和亲自参加的找矿、评价、勘探研究已发现肯定的矿床上百个,在他主持西北地勘局工作的15年间,共勘探或找到的矿床,其潜在价值达3万亿元以上。特别是凤太、镇柞等大型铅锌矿及煎茶岭、八卦庙等大型金矿的发现,为振兴地方经济,促进西北铅锌工业基地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锲而不舍进行成矿理论研究

长期的野外实践,使何伯墀深感原有的找矿方法和工作指标已严重地影响着地质工作的成效,为了进一步规范、更新技术要求,更好地指导野外地质工作。从1981年起,他组织编写地质勘探手册,与十多位同志经两年多的共同努力,1983年完成了一本55万字的《金属矿产找矿勘探工作方法》手册,发行全国,广为传播,在地质勘查界颇有影响。作为陕西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省金属学会理事,省矿产储量委员会和矿产资源委员会委员,他不仅要求大家注重野外地质调查、注重实践,更要注重和锲而不舍地进行地质理论与成矿规律的研究。何伯墀带头进行理论研究,撰写和发表了《论陕西冶金矿产地质特征及钢铁工业发展若干问题》、《陕西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若干问题的探讨》、《秦岭葫芦沟蚀变岩型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意义》和《世界黄金资源勘查开发趋势分析》等论文。以他为主完成的《秦岭泥盆系铅锌矿带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成果,受到科技界的高度评价及各方面肯定,并分别获1990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由他和其他同志共同主编的《中国秦岭型铅锌矿床》等专著被广泛交流,受到与会中外专家的赞誉。

为加速矿产资源的开发,何伯墀多次撰写论文并向地方政府提出开发建议。1986年10月,陕西省科委召开秦马山区自然资源综合开发研讨会,他集其30多年野外地质工作的丰富实践经验和广博的地学理论造诣,提出大力开发陕西矿产资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若干条建议,其翔实的数据、精辟的论点,科学的见解,给苦苦探索振兴地方经济的人们开启了一扇清新亮丽的窗口。14 年后的今天,随着凤太铅锌、金等许多矿产资源的相继开发,以资源优势带动陕西经济发展的思路正在变为令人欣喜的现实。经多方联营投资,被列为20个兴陕工程之一的煎茶岭镍金矿、八卦庙金矿已在开发,并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主要论著/何伯墀

1 罗耀星,何伯墀,等.金属矿产找矿勘探工作方法.西安:西北冶金地勘公司,1981

2 王集磊,何伯墀.秦岭泥盆系铅锌矿带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

3 何伯墀.论陕西冶金矿产地质特征及钢铁工业发展若干问题.陕西冶金,1989(1):5~15

4 何伯墀.陕西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若干问题探讨.陕西有色金属(专辑),1989:4~8

5 何伯墀.秦岭葫芦沟蚀变岩型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意义.矿产与勘查,1989,(1):1~8

6 何伯墀.世界黄金资源勘查开发趋势分析.世界有色金属,1989(11):6~9

7 何伯墀,王东生.中国铜矿找矿新进展·陕西略阳铜厂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作用.1993

8 何伯墀,王集磊.中国秦岭型铅锌矿床.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相关产品: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