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会计道德境界

什么是会计道德境界

会计道德境界是专指会计人的内层次人格道德和外层次会计职业道德所达到的境界,即会计人通过长期的会计道德教育、会计道德修养和会计道德实践活动所形成和达到的会计道德觉悟、会计道德品质及会计道德情操的状态、程度与水平。会计道德境界是一个集合概念,既包括会计人对一定会计道德境界所具有的会计道德要求的认识与理解,也包括在这种会计道德要求下的会计道德选择能力和践行能力,还包括处于这种境界的会计人的精神意识和思想感情。

会计道德境界的不同阶段

会计道德境界是会计人明确并确立会计人生观和建构并追求会计道德理想后实际达到的一种境地,是应用会计伦理学研究的最终结果和整个会计伦理学体系的最后落脚点。而不同的会计人之所以会显现出不同的会计道德境界,是有一定客观基础的。

一则,任何社会总是并存着不同历史类型和不同阶层类型的道德品质体系,作为生活于现实社会中的会计人因地位、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不同,不可避免地会倾向于某种类型的道德品质,并按这种道德品质要求进行修养,故而会计人在现实社会道德状况的影响下必然就会呈现出不同的会计道德境界。

二则,任何社会的社会道德和会计道德规范体系都不是一种单一的要求,而是有着不同水平的要求的,会计人因具体的工作生活环境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甚至个性心理状况的不同,造成了会计道德接受能力和践行能力的不同,由此也呈现出不同层次的会计道德境界。

三则,会计人明确并确立会计人生观,构建、追求和实现会计道德理想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由自发到自觉、再由自觉到自由地进行,这一过程必然会呈现阶段性,于是在不同阶段也就呈现出不同的会计道德境界。

造成不同会计人会计道德境界高低不同的关键乃是利益问题,即利己与利他或公与私的问题。

会计道德境界高低不同的原因

造成不同会计人会计道德境界高低不同的关键乃是利益问题,即利己与利他或公与私的问题。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三种:

一种是自私自利的会计道德境界,即会计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私利的需要,为了达到个人利益可以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甚至坑蒙拐骗、不择手段。

另一种是利他与利己兼顾、先公后私的会计道德境界,即会计人在追求集体、国家等公共利益的同时,也考虑到自己的私人利益,在实现个人利益的时候,并不伤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且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或不能两全的情况下,能先公后私,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去维护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还有一种是大公无私的会计道德境界,即会计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满足同志、集体和国家的利益需要,他们一心为公,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了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进步,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包括最宝贵的生命。

最高会计道德境界的实现———走向不朽

会计人对会计道德理想的追求或实现理想的会计道德境界的一个最大局限因素就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人都必须面临死亡。无论会计人的人生如何,会计道德达到了什么样的境界,最后终究都是一死。当会计人的人生走到了尽头,这一切都将不复存在。因而包括会计人在内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如何对待生与死的问题,它体现着人们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总体认识,是人生观的最根本问题。

对会计人来说,毫无疑问也希望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在会计事业的追求中达到最高的会计道德境界即实现精神上的不朽。但要实现这一境界,必须具有一种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勇于开拓、积极创造,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贡献给会计事业的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品质与精神。

会计人要实现会计道德上的提升,达到最高会计道德境界———走向不朽,除接受会计道德教育,进行会计道德修养和会计道德实践外,还应结合职业工作环境和自身文化素质条件,或在立德、或在立功、或在立言上努力创造价值,为人类幸福和社会进步作出最大的贡献。

相关产品: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