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会计对称性

什么是会计对称性

会计对称性就是会计主体就其会计信息生成与报告而言,在记录经济交易、反映财务状况方面具有的外部和内部的信息一一对应关系。

研究会计对称性的原因

首先,在微观层面上研究会计对称性问题,可以增强会计、审计工作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安全性。通过会计对称性表现形式的研究,发展会计管理方法理论,丰富会计方法内容,使会计准则规范的方法更具科学性;通过会计对称性理论的研究,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在会计领域的运用,减少乃至消除会计造假;以对称性理论研究审计程序和方法,可为审计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应用思路,降低审计风险。

其次,在宏观层面上研究会计对称性,有利于解决宏观经济核算中的数据失实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国际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各国政府、国际机构(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和经济分析者,对宏观经济信息的准确度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准确生成国际通行的核算国民经济的核心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难点问题(高敏雪,2000)。人们普遍认为,企业会计作为宏观经济信息的主要来源不能充分满足宏观经济管理与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会计提供的数据与国民经济核算所需数据不能对接,特别是不同会计主体之间会计确认和计量不对称导致交易各方对同一笔经济业务的处理不一致,给国民经济核算带来大量对基层会计数据的调整工作,可能导致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失真。会计对称性问题的有效解决,将有利于国民经济核算质量大大提高。

最后,在宏观层面上研究会计对称性,可以满足宏观管理要求,有利于会计制度、方法的规范。宏观经济信息对微观会计信息具有依赖性。从宏观经济信息需求和数据生成角度研究会计对称性问题,能使我国制定的会计准则在适应基层单位管理要求的同时,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要求,同时为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制定部门及国民经济核算部门提供利用对称理论进行制度建设和方法改进的基本思路。

会计不对称的后果

1.存货确认不对称的后果。一个会计主体将存货售予对应主体时,一旦认为其风险和报酬未转移,就不会确认为收入,但另一方可能认为已经承担了现实义务而作为存货确认,交易主体对于同一交易的经济解释不同,就导致处理结果不对称。出售存货的企业和购买存货的企业会将同一项存货都反映在各自账面上,据此进行宏观经济核算,可能导致GDP数据失实。如果出售存货和购买存货的企业均纳入企业集团合并范围,合并报表中也无法将其抵消,从而夸大企业集团的资产总量,导致合并信息失实。

2.非货币性资产投资计量不对称的后果。一个主体向另一主体投资时,如果投资额和接受投资额在会计主体之间的计量不一致,宏观经济核算数据也必然失实,如果对应主体都纳入企业集团合并范围,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就会将两者的差额反映为合并价差项目,从而歪曲了合并价差的内含。即使投资主体与接受投资主体不纳入同一企业集团合并范围,也会因此而误导决策。例如,当公司账面资产严重低估,以该资产对外投资并以成本法进行计价核算时,对外投资成本会远低于受资方的接受投资价值(如以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受资方经营管理不善而解散,即使收回清算资产的价值远低于投资当初的公允价值,也会因收回资产的价值高于投资时的资产账面价值而误认为该投资产生了高额回报,从而歪曲企业投资业绩,误导决策。

3.非现金资产了结债务中资产计量不对称的后果。企业以非现金资产了结债务,债权方根据放弃债权的账面价值对接受的资产进行计量,不确认收益或损失,但债务方将放弃资产账面价值同了结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分别以资本公积和营业外支出反映,这不仅导致企业集团无法通过合并会计报表掌握集团成员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团,而且可能助长企业通过合法交易进行报表粉饰,给会计监管带来障碍。

4.非货币性交易计量不对称的后果。非货币性交易在会计主体之间分别按照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对换入的资产进行计量,收到补价的一方确认损益,但支付补价的一方不确认。这种不对称除导致以上问题外,还会导致企业利用这种非对称进行非货币性交易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为某些企业虚夸资产和利润,打开了方便之门。尤其对应主体对存在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进行逆向交易后,没有任何资源的增加而双方均可确认收益。类似的规范,客观上会导致信息造价“合法化”现象的存在。

5.捐赠确认不对称的后果。企业接受的资产捐赠以资本公积予以反映,而对外捐赠以营业外支出进行反映。企业将接受的非限定用途的资产转捐赠时,在反映资本公积的同时又反映了营业外支出。这种逆向交易的内部不对称,不仅导致会计信息数据无法客观反映企业的权益状况,而且给会计报表合并时的抵消带来困难。诸如此类,还包括非货币性交易损失与收益不对称、债务重组收益与损失不对称、资产评估减值与增值不对称等。

另外,会计确认和计量的非对称性不仅造成会计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等,导致宏观经济信息失实,同时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严重影响。会计主体之间会计信息不对称,源于两种情况,一是会计规范的方法直接导致对应主体确认和计量的不对等,如非货币性交易、非现金资产投资等,二是会计主体造假行为,如虚假销售等。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报告做出鉴定。由于会计对称破缺,即使审计人员进行了大量核对询证工作,甚至使用网络技术进行辅助审计,也会因为数据不对等而无法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虚假业务,加大了审计风险。

赵西卜.会计对称性理论及其在多层面信息需求中的应用.会计研究.2004,9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