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会计信息管理
会计信息管理是指对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处理至信息输出的整个过程的管理。会计信息管理是一项繁琐且复杂的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会计信息管理是指通过对各种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反馈等来加强指导和控制会计工作的一种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组织协调好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利用工作,使各类会计信息更好地为开展会计工作服务。
会计信息管理的内容
会计信息管理是商务信息管理的重要内容,会计信息系统是商务信息管理内容的重要体现,它是商务信息系统在财会领域的具体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是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规划系统的各项功能,实现企业供、销、存业务与财务管理一体化的;它通过提供控制生产成本与商业销售成本的手段,实现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一体化;通过提供经营决策的预测、控制和分析手段,实现对企业成本和经营风险的控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会计信息管理的常见问题
会计信息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①资料不完整。在前期的会计信息收集阶段,由于对原始资料和基本数据的收集或输入的不完整,从而影响了分析过程并给最终会计信息的输出结果带来重大影响。
②保管不严。目前,会计信息多采用纸质信息和电子信息,纸质会计信息易受人为和意外损坏;电子会计信息保存在计算机等媒介中,易造成人为或无意的疏忽而将信息丢失或泄漏,会计信息保管失误对企业及其相关人的决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③系统安全。实际工作中,企业会计信息的管理流程无论基于什么计算机系统,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研制技术的局限,造成了现有信息系统不可避免地存在漏洞和差错,而且事先并不为人所知。故这会给最终输出的结果带来严重影响。
④会计信息管理流程不合理、不完备。企业会计信息管理流程直接受制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备与否对企业会计信息管理有重要影响,会计信息管理流程的不合理、不完备,易导致会计信息管理失控,会计信息失真,从而产生风险。
⑤信息输出缺乏时效性。时效性是会计信息很重要的一个特征,不及时的信息带给企业的可能是一种完全相反的结果。会计信息输出的不及时也会对企业及其相关人的决策的有效性产生重大影响而带来风险。
由于会计信息管理过程中出现失误或纰漏而给企业及其相关人的决策的有效性产生重大影响而造成风险,称之为会计信息管理风险。
会计信息管理的发展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会计信息管理已由过去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发展成为以管理为核心的面向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会计信息系统;从单纯的只对资金流进行管理,发展成为财务与购销存业务一体化管理;由单一的财务部门级的应用系统,发展成为跨越多个部门的企业级会计应用系统;由孤立的几个财务模块,发展成为具有总账、报表、应收、应付、工资、固定资产、采购计划、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销售管理、成本管理、财务分析、决策支持等各项功能高度集成化的通用会计信息系统。
强化会计信息管理的途径
强化会计信息管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会计信息收集的管理
会计信息收集是根据会计业务和会计管理需要,从各个信息源取得各类会计信息的过程。广义的会计信息收集还包括为会计信息反馈而输入的信息。因此,通常可以把会计信息收集理解为会计信息进入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会计信息收集处于会计信息管理循环的起点,是会计信息管理过程的开始。收集会计信息必须具有适用性、真实性和同质性。为此必须选择合理的会计信息收集的程序和方法,包括:
确定收集信息的目标;
制定信息收集的计划;
运用实地调查法、指令收集法、制度收集法、问卷收集法、定点收集法等方法收集会计信息;
汇总传递会计信息。
二、强化会计信息加工整理的管理
通过不同途径收集而来的会计信息,严格地讲并不是科学意义上的会计信息,它只是会计信息的“原材料”。因为无论是通过经济活动调查所获得的信息,还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所获得的信息,在未加工前都是一种初始的、零乱的、无序的、彼此独立的会计信息。加上会计信息资料形式复杂多样,因此,这些会计信息是无法使用的,只有按照一定的程序、目的和方法进行专门的加工,才能使这些零碎的信息有序化、系统化,彼此紧密联系。会计信息的加工是会计信息工作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环节,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通过对初始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和计量,实际上就是对这类信息进行全面检验,剔除不真实、不准确的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信息的真实性、可信性,同时压缩信息的多余程序,使信息浓缩起来,变模糊为清晰。此外,通过会计信息加工还可以产生新的更有价值的信息,特别是对一些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往往从中会产生许多很有价值的结论,比获得初始状态的信息重要得多。加工会计信息必须遵循准确性、及时性、系统性、有用性和经济性等原则,为此必须选择合理的会计信息加工程序和方法,包括:
按照一定标准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运用压缩法、改写法、分析测算法、演绎推理法、转换替代法、汇总归纳法等对收集的会计信息进行分类提炼,使其有序、明确、规范和系统;
根据要求,对已分析提炼的会计信息进行汇总,储存,以备使用。
三、强化会计信息输出的管理
会计信息输出管理是指将己取得的或经过加工整理后的会计信息,传输给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过程。会计信息输出是实现会计信息目的的桥梁,它通过把有用的信息输给使用者,并加以运用,就能真正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会计信息收集加工的必然结果。因为收集加工的信息如不及时输出那就成为毫无用处的东西。此外,会计信息输出也是完成会计信息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已既成为会计信息收集加工的结果,也成为会计信息反馈的前提。为了组织好会计信息的输出,应遵循以下原则:全面满足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保证会计信息输出的有效性;按照规定的信息输出渠道输出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输出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决策和计划信息、会计结果信息、会计政策信息。为了确保会计关系人的利益,输出会计信息应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包括:
选择最佳的会计信息传递方式和传递工具;
充分做好会计信息输出前的准备工作;
有效组织信息输出,减少不必要的输出环节;
及时了解输出结果,确保输出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四、强化会计信息反馈的管理
会计信息反馈的管理是指将输出的会计信息与作用对象或实际情况相比较后的结果再输送回来,井对会计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会计信息反馈是一个完整过程,这个过程是会计决策、计划和结果输出后,与实际的会计业务活动相对比,或者使会计结果接受有关审计关系的检验,把其中的差异信息接着反馈回来,作为一种新的会计信息输入到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经利用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输出,如此不断反馈,形成会计信息反馈和循环。会计信息反馈时,应遵循准确可靠、及时迅速、简单明了的原则。会计信息反馈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业务活动进展的信息和会计社会效果的信息两个方面。根据会计信息反馈作用的结果,会计信息反馈方式一般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类。凡是把信息输出以后作用的结果返回来,使下一个输出的影响扩大,导致系统运动加剧发散的反馈称之为正反馈;凡是把信息输出以后再把其作用的结果返送回来,使下个输出的影响逐渐减少,缩小同既定目标的差距,趋向稳定状态的反馈称之负反馈。
五、大力推行先进的会计信息处理手段
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只有20%左右的企业实行了会计电算化。在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有些又将计算机系统的维护与输入、数据的修改与输入、软件的修改与输入交给同一个人完成,这便增加了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而会计处理尚处于手工作业状态,无疑更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在核算、处理等环节大打折扣。
加大对在职会计人员及后备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的普及教育,以扩大操作使用人员的层面。
由有关业务部门集中优秀力量进行通用性强、适应面广的电算化软件系统的研制。
已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加强操作权限的控制,防止不必要的错误发生。
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质量
应在法律上尽快明确各种企业的对外报表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方能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应强化《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的全面贯彻执行。严格注册会计师的资格审查,加强其后期教育,尤其是职业道德教育,充分发挥其独立、超然的专业性,社会公正与监督职能。
七、加强法制建设。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应严格使一切经济活动都在法制轨道上进行。首先应加快《会计法》的实施细则及处罚条例。具体规定各违纪金额相应有什么样的处罚,加强其可操作性。其次建立和完善会计人员的申诉、复诉制度,使会计人员在受到不法侵害、进行申诉时有法可依,从而有效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增强其工作的积极性。
总之,要发挥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作用,就要保证会计信息能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管理的难点问题
(一)法律观念和思想认识问题
会计信息管理的内容和效果很大程度决定于管理层的需求。管理层需要什么,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市场定位在哪里,在规模与效益、风险与收益、对私业务与对公业务、存贷款产品与中间业务、大客户与中小客户当中,到底重点关注什么,希望看到什么,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信息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商业银行管理层树立法制观念,更需要银行上下各个部门及人员的共同参与。可以说,会计信息管理的过程是一个转换观念和统一思想认识的过程,是一个重新梳理银行金融风险的过程,是一个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的过程,更是商业银行改革和变革的一个艰难的过程。
(二)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问题
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与国外先进银行有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有一定弊端,如责任不清楚,成本分摊不准确,产品和客户的数据难以获得,给会计信息管理实施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问题不是商业银行本身能解决的问题。商业银行在会计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适时相应进行银行业务流程的再造、管理模式的调整和组织机构的改革,才可能真正获得预期的效果。
(三)数据质量和数据转换问题
数据质量是会计信息管理的基本前提。它也会成为会计信息管理的一个瓶颈。为了加强会计信息管理,一方面需要抽取现有核心业务系统、风险管理系统等系统的交易数据,有的数据要进行整合,没有的数据要进行补充,无法获得的数据争取今后予以改善;另一方面,需要将现有各系统不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转换加工,这要求熟悉业务和熟悉技术特别是熟悉核心业务系统和会计系统的人员共同参与,才可能获得解决方案。(
(四)统一会计平台问题
统一会计平台是会计信息管理的基础,目前,商业银行还没有十分完善的这一平台,也使银行强化会计管理造成困难,因此建立一个全银行统一的大集中的会计平台,实行财务大集中,集中全行数据,规范操作流程,节约人力资源,是实施会计信息管理的基础,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一环。
(五)实现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盈利分析问题
商业银行目前普遍采用按机构的会计核算以及业绩评价和考核模式,还难以实现按部门、产品、客户的盈利分析和考核评价。如何在成本和风险分摊的基础上建立起银行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的业绩评价系,提供真实、可靠、有效的会计信息,为业绩评价奠定基础,让商业银行管理层知道到底什么部门、什么产品、什么客户在为银行赚钱,或给银行带来了亏损,这对银行管理层进行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管理的难点问题原因
(一)经济转型是会计信息管理缺失的直接诱因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的在本质上具有利益冲突的内涵。利益冲突将会直接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的行为,而会计正是操纵利益的一个重要工具,这就为会计信息丧失真实性提供空间上的可能。我国正处在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时期,经历着从关系经济向信用经济转向的阵痛之中。于是,部分利益相关主体利用这个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混水摸鱼”,以丧失会计诚信、会计信息真实为代价获取局部私利,从而间接或直接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导致会计信用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誉度逐渐下降。
(二)管理部门观念和管理上存在错位和缺位,商业银行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一些管理部门及人员为了出政绩,搞花架子,风险意识差,盲目地下达经济增长指标,或者完成一定数目的任务,逼得有些商业银行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不得不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及会计信息,不能有效实施会计信息管理。另外,商业银行管理体制改革进程滞后,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商业银行运行机制、风险抵御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也给银行会计信息管理带来困难。
(三)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不良风气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逐步抬头,私欲不断膨胀,有的会计人员不顾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有的会计人员屈从领导的压力,被动做假。有的会计人员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这都给银行会计信息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四)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有的商业银行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自我约束能力。当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自身利益,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同时,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运行需要的会计信息管理体系还没有形成,而银行又是社会各方利益的联结点,在许多情况下,各方利益经常发生冲突。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会计信息造假的产生。而法律对会计信息造假处罚力度不大,使得违法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法者带来巨大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助涨了造假。
强化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管理的原则、措施
(一)遵循责权利相结合、组织制度保障的原则建立以责权利相结合的人员管理机制,确保责任人的落实。商业银行各部门在充分享有经营决策权的同时,承担与其经营管理决策权相适应的经济责任,并且配套与其承担责任相对等的利益。责权利结合是会计信息管理必须遵守的原则,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略。商业银行的决策层在强化会计信息管理的决策上要明确和坚定,并给予各部门工作大力支持,因为这项工作涉及到各方面利益,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如果没有决策层坚定的支持,会计信息管理会“走样”。还应进一步健全各部门负其责的组织机构保障系统,确保组织上的落实;建立会计信息管理的规章制度保障系统,确保制度上的落实。
(二)依法管理,以法治假,规范性防范依法管理,以法治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会计法为防假、治假,加强会计信息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会计法在会计监督方面,追究造假单位负责人责任方面,承担法律责任方面做了明确规定。会计法对责任人的违法处罚,将有效地控制造假源头,也为会计信息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建立和完善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是商业银行管理部门在内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而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体系。它能及时发现、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避免把潜在的危机转变为现实的损失;能使凭证有效、记录完整、正确,稽核有力;能有效地堵塞漏洞、防止或减少损失。内部控制系统是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工具,是实施自动防错、查错和纠错,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重要手段。
(四)强化商业银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通过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错误,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的运行。强化会计监督,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是对当前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有力挑战,也是防止和发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有力措施。同时,它对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水平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同时,特别要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以此来约束和管制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严格确定具备哪些条件才有资格从事财会工作。健全专业资格确认制度,重视学历因素在”考评”中的作用。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提倡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观念,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不做假帐。
总之,商业银行在精心做好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商业银行服务功能,同时将会计及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会计信息管理实践,形成一个融核算与管理、反映与监督、经营与服务于一体的会计信息管理新模式,是改革和深化会计信息管理、抵御金融风险的现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