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优势反应强化说

原理简介/优势反应强化说

  社会促进与社会干扰的理论之一。

  优势反应强化理论(Social Facilitation),由美国学者扎荣克(R.B.Zajonc),又译罗伯特·查容克,于1965年提出,它可以比较好地解释社会促进与社会干扰现象。 所谓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他人在场的形式有实际在场、想像在场和隐含在场。与社会促进相反,有时候他人在场,反而会使个体的工作绩效降低,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干扰,也称社会抑制。

详细内容/优势反应强化说

  查容克对社会促进作用和社会阻抑作用提出共同的原因解释。他认为,他人在场提高人的一般动机水平,而动机水平的提高会加强优势反应。由于简单而熟悉的行为,正确反应占优势,他人在场加强这种反应,从而提高了行为效率。而个人在完成复杂、困难、生疏的任务时,不正确的反应占优势,他人在场提高动机水平的结果是强化不正确的反应,妨碍任务完成,所以有阻抑作用。 经过试验结果显示:有人在场时,测试者学习简易的词比单独学习要好些,而学习有难度的词表时,独自学习的效果比集体学习要好。这证明
有人在场会促进熟练工作的成绩,而干扰非熟练工作的成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根据活动的内容、工作的性质,以及个人的特点来安排工作和学习的环境,利用群体情境的社会助长进作用,避免阻抑作用,从而提高活动效率. 优势反应强化说这一假设提出后,许多研究者深化并发展了这一假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个体可能通过其竞争动机和他人对其评价的认知获得社会促进效果。在结伴活动中,每个人都试图自己干得快一些好一些,实际上这是一种隐含的竞争动机。此外,他人在场也会唤起个体对他人评价的认识,这可能是影响社会促进更为重要的因素。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受到他人评价,并逐渐学会关注他人评价,赢得好的评价。在场的他人也许对活动并无多大兴趣,但活动者却以为他人正在评价自己,于是激活竞争动机,产生促进作用。

理论发展/优势反应强化说

  一些学者在查容克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疑问,他人在场不一定导致动机水平的提高,而是在场人的评价。 此理论认为,有他人在场进行评价可对活动者的动机水平产生促进或干扰作用,所受的因素影响是:

  ①活动者觉知评价的程度

  ②评价者的身份和态度

  ③ 活动者的年龄和个性特征

  通过实验证明,活动者动机水平提高到何种程度,依赖于以上三种因素的影响。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