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生产物资定额
企业生产物资定额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关于物资的消耗和使用方面的数量标准。
企业生产物资定额的内容
物资消耗定额
(一)物资消耗定额的作用
1.物资消耗定额是编制企业物资计划重要依据之一企业物资计划中的物资需要量是根据生产计划量和消耗定额计算出来的。
2.物资消耗定额是做好物资供应管理的基础物资供应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管供、管用、管节约,有了物资消耗定额,就可以按定额要求,按生产计划进度,及时地,均衡地组织物资供应;按定额发料;按定额检查、监督物资使用;按定额开展物资核销工作;按定额核算合理的储备库存。
3.加强物资消耗定额管理是开展增产节约的重要途径物资消耗定额从制度上明确规定了耗用物资的数量标准,这就要求生产过程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资,防止和杜绝物资浪费,使有限的物资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以低消耗获得高效益。
4.物资消耗定额是开展经济核算的工具物资消耗定额还是编制成本计划,计算产品成本的重要依据。有了物资消耗定额,才能对每种产品类别和工程项目进行核算分析,才能逐个逐次核算成本高低、资金占用多少,经济核算工作才能更准确。
5.科学的物资消耗定额能促使生产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先进合理的物资消耗定额,是考虑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和管理经验等因素而制定的,因而物资消耗定额的执行,也将推动生产组织的改进.促使产品结构和设备工具的改进,促使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物资消耗及消耗定额的构成
1.物资消耗的构成
物资消耗包括有效消耗和非有效消耗两部分。
①有效消耗:指构成产品实体净重的消耗,这是物资的有效消耗部分。
②非有效消耗。
i工艺性损耗,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技术上的原因使物资形状或性能发生改变而产生的损耗。
ii非工艺性损耗。
a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损耗和事故损耗等。
b储运损耗。指物资在运输、装卸和保管过程中发生的运耗和储耗。
c由于供应的材料规格不符合要求,进行改制代用产生的损耗。
d材料化验.调整加工设备及试车用料等。
在物资总消耗中,计入定额的一般只包括有效消耗和非有效消耗中的合理部分。
2.工艺定额和供应定额
在制定物资消耗定额时,一般分为工艺定额和供应定额两种类型。
①工艺定额,又叫单项定额。它的构成只包括上述消耗中的合理损耗部分,不包括非工艺损耗。
②供应定额,又叫综合定额。它的构成除包括上述消耗外,还应包括非工艺损耗的合理损耗部分。
工艺消耗定额与材料供应定额的关系是:
材料供应定额=工艺消耗定额×(1+材料供应系数)
材料供应系数=非工艺性合理损耗÷材料工艺消耗定额
工艺消耗定额=产品净重+工艺性合理损耗
(三)物资消耗定额的分类
1.按物资在生产中的作用分
①主要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合理消耗主要材料的标准数量。
②辅助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合理消耗辅助材料的数量标准。
③其他材料消耗定额:指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合理消耗其他材料的数量标准。如燃料、动力消耗定额等。
按物资在生产中的作用划分各类物资消耗定额,便于生产企业按生产任务量或工作量制定物资消耗工艺定额,核算各种物资需要量,实行限额发料,计算产品成本,核定流动资金,加强经济核算等。
2.按物资消耗定额本身的特征分
①按制定定额的角度分:工艺定额和供应定额。
②按制定的具体方法分:经验统计物资消耗定额、写实查定物资消耗定额、技术计算物资消耗定额。
③按物资消耗定额的综合程度分:物资消耗单项定额、物资消耗综合定额。
3.按物资的自然属性分:
金属材料消耗定额、燃料消耗定额、木材消耗定额、水泥消耗定额、化工材料消耗定额等
4.按物资使用范围分:
生产用物资消耗定额、基本建设用物资消耗定额、生产维修用物资消耗定额
按物资使用方向划分消耗定额,便于按使用方向(即资金来源)编制物资需用计划,便于物资的统计和核销
(四)制定物资消耗定额的原则与方法
1.制定物资消耗定额的原则
①物资消耗定额的先进性。
如果制定的定额标准过低,不用花大力气,就能轻而易举完成,那么这种定额就不能成为节约物资消耗的有力手段,还会造成物资的超储、资金积压,影响物资充分发挥效用,扩大供求矛盾。
②物资消耗定额的合理性。
如果制定的定额过高,经过努力也不能达到,则会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定额过少,使用较多,会造成供需脱节、停工待料,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③物资消耗定额的完整性。
生产上所需要的物资和定额管理上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制定物资消耗定额时,要根据其分类的要求,分别加以制定,不能遗漏、偏废。
2.制定物资消耗定额的方法:一般有经验统计法、技术计算法、写实查定法
①经验统计分析法。是根据物资实际消耗的历史统计资料制定物资消耗定额的方法
经验统计分析法包括统计法、统计分析法、经验估算法。
i统计法:根据统计资料进行平均计算求出消耗定额的方法。
ii统计分析法:根据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分析研究、排除在实际消耗资料中不合理的因素,并考虑今后条件变化等因素,制定物资消耗定额的方法。
iii经验估算法:在统计资料不全、不准的情况下,依据有关资料,由制定定额的人凭经验估算而制定物资消耗定额的方法。
②技术计算法。
指在详细研究改善生产工艺和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产品的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通过精确计算后制定定额的方法。
③实验法及写实查定法。
实验法:指利用专门仪器设备,通过实验,计算和查定求出物资消耗量,然后再依据生产条件加以修正,从而制定出物资消耗定额的方法。
写实查定法:又称现场测定法,指选择适当的试验或写实对象,通过生产实践或现场测试,根据试验和写实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制定物资消耗定额的方法。
(五)影响消耗定额的主要因素:
经济管理水平、生产技术条件、物资的质量状况和自然条件
(六)消耗定额的管理
物资消耗定额的管理是指对物资消耗定额的制定、审查、批准、执行、考核、修订等一系列技术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等工作的总称。它是研究生产过程中物资消耗的规律性,以及用最少物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以达到增加生产、扩大积累的目的。
物资储备定额
物资储备定额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合理储备物资的标准数量。
(一)物资储备定额的作用
物资储备定额是物资管理的基础,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1.物资储备定额是编制物资计划的主要依据之一物资计划中的储备量指标主要是根据储备定额确定的。物资需用量和储备量确定后,有利于确定物资采购和组织物资流通的其他各项指标。
2.物资储备定额是管理物资库存量的标准有了储备定额,才能经常掌握和监督库存物资的动态,督促合理采购,加速物资周转,既保证生产需要,又避免物资积压。
3.物资储备定额是确定仓库面积的依据新建仓库的设计,现有仓库的改建,以及物资在库内的布置等,都必须依据物资库存量来确定,而物资库存量则主要是根据物资储备定额来确定。
4.物资储备定额是核定企业流动资金定额的重要依据之一物资储备资金一般在企业的流动资金定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储备定额的高低,直接影响流动资金周转的快慢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好坏。
(二)物资储备定额的分类
1.按定额指标计算单位的不同,分为相对物资储备定额和绝对物资储备定额
相对物资储备定额,又称物资储备期定额或时间储备定额。它是以确定物资的合理储备天数为物资的储备定额。
绝对物资储备定额,又分为物资储备数量定额和物资储备资金定额。物资的储备数量定额又称为实物储备定额,指以物资实物数量表示的物资储备定额。物资储备资金定额,指以物资货币资金表示的物资储备定额。
2.按不同的综合程度制定的物资储备定额分
个别品种物资储备定额:它是对物资的具体品种规格确定的储备定额。
大类物资储备定额:它是对同一类别,不同型号、规格物资确定的储备定额。
物资综合储备定额:它是对不同类别物资制定的综合性的储备定额。
3.按物资使用期限不同制定的物资储备定额
季节性物资储备定额:为季节性使用物资确定的储备定额。
年度物资储备定额:对生产及消耗稳定的企业所制定的全年物资储备定额。
长期物资储备定额:又称远景物资储备定额,为制定长期规划而制定的物资储备定额。一般为类别定额或综合定额。
4.按物资储备的作用分:经常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季节性储备定额和特殊储备定额
经常储备定额:又称周转储备定额。经常保有并参加周转的物资储备定额。
保险储备定额:为防止供货、运输等多种意外原因,延误供货时间或因物资消耗的突然增加而建立的物资储备的数量。一般情况下,保险储备不动用,发生意外情况动用后,应当立即补充。
季节性储备定额:因为物资供货及使用受季节性的影响而建立的物资储备的数量。一般在该季节到来之前,提前进货进行储备。
特殊储备定额:为某些特殊原因而储备的物资数量。
(三)物资储备定额的计算与制定
确定物资储备定额的方法有:物资供应期法、物资经济订购点法、安全系数法等。常用的是物资供应期法,其基本的计算方法有下列几种:
1.单项物资储备定额的计算方法
①经常储备定额的计算方法。
经常储备定额=物资日平均消耗量×物资供应间隔天数
i物资日平均消耗量(或供应量)=全年(或计划期)物资消耗量÷全年(或计划期)天数。
ii供应间隔天数的计算。
a供应间隔期是指两次到货之间的时间间隔。供应间隔期稳定,定期定量均衡发料者,按其供应间隔期计算供应间隔天数。
b订货合同只规定了交货时间的月度或季度,并未规定具体在哪一天发货者,则应参照上一年实际交货情况,采用加权平均统计法测定。
报告期平均供应间隔天数=(∑每批物资入库数量×每次供应间隔天数)÷报告期物资入库数量总和
c根据发货限额或订货限额确定。
供应间隔天数=最低发货(订货)限额÷物资日平均消耗量
d根据同一类物资的平均周转天数确定。
一般对于消耗量较大,价格较高的主要物资采取前三种办法计算供应间隔天数,其余物资可以分成若干品种或类别,先求出每一类(品种)物资前一储备期的周转次数,并考虑前期库存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和本储备期的变化情况乘以系数K,再换算成周转天数,即为供应间隔天数。
供应间隔天数=储备期日历天数×本类物资前期月平均库存余额÷(K×本类物资前期消耗总金额)
②保险储备定额的计算方法。
保险储备定额=物资日平均消耗量×供货平均延误天数
供货平均延误天数=÷超过平均进货间隔期的各次进货数量之和
2.类别储备定额的计算方法
类别物资储备定额是指对同一类物资所制定的总的储备数量的标准。其计算公式为:
类别储备定额=同一类物资各单项物资经常储备定额之和×P+各项物资保险储备定额之和
P为物资储备降低系数,根据物资项数的多少及物资进出库交错时间确定其值,一般取0.5~0.8。
3.综合储备定额的计算方法
综合储备定额是若干类物资或全仓库物资的储备定额。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储备定额=∑各类物资储备定额
4.季节储备定额的计算方法
季节储备定额=季节用物资日消耗量×季节用物资储备天数
5.特殊储备的确定
特殊储备是按照生产特殊需要物资的品种及需要量,逐项单独确定储备数量。
6.最高储备定额的计算
最高储备定额=经常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
7.平均储备定额的计算
平均储备定额=经常储备定额÷2+最低储备定额
最低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
(四)物资储备定额的管理
1.降低物资储备定额的途径
订货点法和ABC管理法是加强物资储备定额管理,降低物资储备的两个主要办法。
①订货点法。
又称再订货点法,是指为了及时补充库存物资而进行订货的界限。合理地确定订货点,对企业仓库保持合理的物资储备,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条件下,订货间隔时间过长,物资储备过多,资金占用和保管费用必然增加。
订货点的确定公式为:
订货点=保险储备定额+(订货天数×每日需要量)
订货天数是指从办理手续直到物资进厂的全部时间。根据上式计算结果,当物资储备定额达到订货点时,就必须按事先决定的订货批量订货。
②ABC管理法。
是指企业按资金占用、品种项数将物资划分为A、B、C三类,进行分类管理的一种方法。
A类物资是关键的少数物资,品种少,约占全部物资品种的10%;占用资金多,约占全部物资总金额的70%~75%。
B类物资是一般性物资,品种数约占15%~20%,占用资金约为20%~25%。
C类是次要的多数物资,品种约占70%~75%,资金约占5%~10%。
通过这样的分类,就可按照各类物资的重要性,把物资管理的重点放在A类物资上。B类物资虽然也很重要,但占用资金比A类少得多,只需要进行一般性管理。C类物资占用资金很少,平时可用较少精力管理。
订货方法也各有不同。A、B两类物资可以采取定量或定期的订货方式。定量,就是找出最适合、最经济和最合理的数量。定期就是要确定保证生产所需物资数量的一定时间。对A类物资由于占用的资金较多,应尽最大可能缩短供应时间,对每次送货数量要预先规定。至于C类物资,南于品种多,订货零星,可采用固定订货方式。
2.物资储备定额的贯彻执行
①按物资储备定额编制物资计划。
就是要根据定额来确定计划期期初库存量、计划期采购日期、计划发货日期、计划到货期以及计划期末库存量。
②按物资储备定额进行物资采购。
就是在计划采购工作中,要严格执行采购计划,要按定额要求,正确确定采购的批量、时间和发货顺序。具体办法有:
i定期订货方式:按核定储备定额时确定的供应间隔期为准,到时即发出订货订单,但每次订货的数量可根据库存消耗情况来计算确定。
计算公式是:
订货数量=最高储备量+(办理订货手续的天数+供方准备天数+运输天数+卸货天数+验收天数)×平均日耗量-已订可交量-现有库存量
ii定量订货方式:是一种不定期订货,但每次订货数量相同的订货方式。当库存量降低至“订货点”时即发出订单。
计算公式是:
发出订单时的库存量=日平均耗量×(办理订货手续的天数+供方准备天数+运输天数+卸货天数+验收天数)+保险储备量
③按物资消耗定额控制库存量。
是指要求仓库的库存物资储备量保持在物资储备定额的范围内。因此仓库要经常清仓查库,时刻掌握库存动态,除要及时向计划、采购部门报告发料消耗后库存物资降到订货点的情况外,还要督促计划部门合理组织进料和控制进料,对超储进料和无计划进料有权拒收。
④坚持既管物又管钱的原则,加强定额执行情况的分析和检查。
i抓好采购资金的管理,实行统筹统支,分工归口、管理包干。
ii执行资金下库管理,把储备资金落实到计划员、保管员头上,从物资数量和金额上控制库存。
⑤经常进行清仓查库,认真检查并积极处理由于储备不当造成的超储积压。
对老积压可另立专库、单独立账、单独核算、专人管理。对新积压要查原因,明确责任,对新老积压都要采取积极措施处理。
⑥及时调整不合理的储备定额,保证定额的合理性和先进性。
定额一经审定,原则上不做调整,但如果生产计划有变化,使需要物资品种有较大的增减或变动,市场供求关系有较大的变动,运输条件有较大的改善时,都应及时调整,保持定额的先进性。
企业生产物资定额的管理
以建设工程项目企业生产物资定额的管理为例。
(一)物资消耗定额的管理
搞好物资消耗定额的管理,是搞好物资管理和经济核算的基础。它的制订、执行和修改,又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定额管理主要有以下工作:
1.健全制度,明确职责
为了贯彻执行物资消耗定额,必须领导重视,充分发动群众;统一思想认识;配备人员管理这项工作,主要任务是在队组执行定额过程中,解释疑难问题,进行业务指导;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认真搜集定额资料,考核定额水平,搞清节约或超支原因;拟订补充定额和定期、不定期组织修改定额。在修改定额执行前要经过严格审查,如政策性、项目变化情况、计算依据并验算是否正确,结合工艺、材料的改变,审查新定额的先进性及合理性等,经领导批准后下达执行;在执行中做好定额供料,定额核算,搞好原始记录、定额消耗台账、统计等基础工作;执行后做好定额执行情况的检查分析工作,深入实际,发现薄弱环节,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予以及时纠正。
2.正确解决企业生产物资定额与实际消耗的差异
(1)设计与施工之间的差异,如混凝土、砂浆的标号、墙面抹灰、地枰混凝土的厚度等类似问题,设计与施工有时会不一致,必然导致材料实际消耗与定额预算之间的差异,应在使用中加强控制,把问题解决在施工之中;或者有根据(设计变更或技术签证)地进行调整,处理在结算之前。
(2)材料代用的差异。如钢材以大代小,水泥标号以高代低,砂以粗代细,木材以优代一般质量等,影响量差及价差,使定额与实际发生差异,应分清原因和责任,使超耗原因清楚,责任明确,有根有据。
(3)工艺要求不同发生的差异,如钢筋对焊与搭接焊、混凝土构件预制或现浇,使材料实耗与定额之间发生差异。
这方面问题很多,只有在施工中加强定额管理,深入生产实际,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闯题,否则就是无形的漏洞,便超耗情况不明,误认为定额不合理。
3.做好定额考核工作。
加强材料消耗定额的考核工作,促进不断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操作技术,合理使用和管理材料,以达到优质、高产、低消耗的目的。
施工现场材料消耗定额的考核,主要是实际材料消耗与定额材料消耗比较。应以单位工程为对象,分都、分顼进行考核,以完成工程量和相应材料实际耗用数量与计划工程量和相应材料定额耗用数量进行比较,并将实际单耗和定额单耗比较。
(二)物资储备定额的管理
在贯彻执行物资储备定额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和健全责任制,使每一种物资储备定额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
2.经常考核和分析定额的执行情况,做好收、发、存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积累有关资料,不断提高定额管理水平;
3.依靠和发动群众贯彻落实定额;
4.及时修改定额,使定额经常处理先进合理的水平。
企业生产物资定额控制
企业生产物资定额控制管理是企业物资管理的主要工作,它包括消耗定额控制和储备定额控制。
(一)物资消耗定额控制
物资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所消耗的某种物资的数量标准。主要由三部分构成:(1)构成产品(或零件)净重的物资消耗,这是指经验收入库的合格品中,构成产品实体的物资净重。它是构成物资消耗定额的主要部分。(2)工艺性物资消耗,这是指在加工准备和加工进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物资损耗。(3)非工艺性物资损耗,这是指工艺性以外的其他物资损耗。制订物资消耗定额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技术计算法、现场测定法和统计分析法。
1.技术计算法
它是根据产品图纸和工艺资料进行计算来制订消耗定额的方法。其公式为:
H=G+∑g
式中H为物资消耗定额:G为产品(或工作量)有效消耗:∑g为各种合理的消耗之和。
技术计算法是基于产品实体和当前可以应用的先进技术和工艺,计算出的定额精确度高。但采用这种方法要求具备完整的大量数据资料,因此它比较适合于产量稳定的大批量生产企业。
2.现场测定法
它是根据现场实际生产条件和物资消耗情况,进行现场写实记录所测定的消耗定额。这种方法适于生产周期短、工艺比较简单、涉及加工、工种和人员较少,组织工作比较容易的生产企业。但生产现场的选择必须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3.统计分析法
它是根据物资消耗的统计资料,经整理分析制订消耗定额的方法。其公式为:
H=K(∑/n)
式中H为某种物资的消耗定额;K为修正系数:∑为统计期内某种物资总消耗量;n为统计期内与物资总消耗量相适应的完成任务总量。
统计分析法简便易行,但采用这种分析方法,要求企业有完整的历史统计资料,并要对统计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修正值。否则,制订出消耗定额的准确度要差些。
根据以上方法制订物资消耗定额控制标准,必须遵循先进合理的原则。如果只注重定额的先进性,与实际消耗水平差距太大,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标准,就会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这样的定额控制标准在实际中行不通。如果只注重现有平均消耗水平,企业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完成,定额也就失去了激励企业奋发进取的作用,失去定额控制的意义。另外,制订定额控制标准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如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和经营管理水平以及生产者的技术熟练程度等。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此制订的物资消耗定额控制标准,才能起到应有作用。
(二)物资储备定额控制
企业的物资储备定额,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保证生产所必需的经济合理的储备量。企业要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有一定的物资储备,以防止供应中断,但物资储备过高,会占压大量资金,影响资金周转速度,而且大量、长期有库存,还会造成损耗,增加保管费用。因此,应本着保证生产,厉行节约的原则,制订科学合理的储备定额控制标准,在确保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企业的物资储备。
物资储备定额包括经常储备定额和保险储备定额,有的企业由于物资、运输或生产具有季节性,还需制订季节性储备定额。
1.经常储备定额
经常储备定额是指在前后两批物资进厂间隔期间,为满足日常生产需要建立的物资储备定额,经常性储备量取决于平均每日需要量、供应间隔天数:验收天数和生产前准备天数等几个因素,其计算公式为:
经常储备定额=平均日需要量×(供应间隔天数+平均验收天数+生产前准备天数)
2.保险储备定额
保险储备是一种后备性储备,是为防止由于交货拖期、运输延误,检验后不符合需要等意外原因造成供应中断而建立起来的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是用保险储备天数乘以日平均需要量求得。保险储备天数可依以前若干期的实际进货情况,求出平均进货间隔期,再据以找出各批物资的误期天数,最后用加权平均法求出平均误期天数,即为保险储备天数。
3.季节储备定额
它是企业为适应生产的季节性或物资供应的季节性特点,在一定时期建立的储备。
物资储备定额控制应综合考虑以上三方面内容。工业企业的物资流通费用一般约占产品成本15%,企业如果加强对原材料供应组织管理,合理控制原材料库存定额,节约原材料流通费用,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降低原材料的流通费用,并把它看作是仅次于原材料、人工费的“第三利润源泉”而加以深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