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企业战略管理

摘要

企业战略管理可以定义为一门关于如何制定、实施、评价企业战略以保证企业组织有效实现自身目标的艺术与科学。它主要研究企业作为整体的功能与责任、所面临的机会与风险,重点讨论企业经营中所涉及的跨越如营销、技术、组织、财务等职能领域的综合性决策问题。

企业战略管理的原则

企业战略管理有助于企业走向成功之路。但是不正确的战略管理有时会适得其反。因此,战略管理要遵循科学的原则。

(一)适应环境原则

来自环境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方向。战略的制定一定要注重企业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互动性。

(二)全程管理原则

战略是一个过程,包括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与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各个阶段互为支持、互为补充的,忽略其中任何一个阶段,企业战略管理都不可能成功。

(三)整体最优原则

战略管理要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来处理,要强调整体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战略管理不强调企业某一个局部或部门的重要性,而是通过制定企业的宗旨、目标来协调各单位、各部门的活动,使他们形成合力。

(四)全员参与原则

由于战略管理是全局性的,并且有一个制定、实施、控制和修订的全过程,所以战略管理绝不仅仅是企业领导和战略管理部门的事,在战略管理的全过程中,企业全体员工都将参与。

(五)反馈修正原则

战略管理管理涉及的时间跨度较大,一般在五年以上。战略的实施过程通常分为多个阶段,因此分步骤的实施整体战略。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环境因素可能会发生变化。此时,企业只有不断的跟踪反馈方能保证战略的适应性。

(六)从外往里原则

卓越的战略制定是从外往里而不是从里往外。

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宏观层次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实现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企业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的设计、选择、控制和实施,直至达到企业战略总目标的全过程。战略管理涉及企业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诸如企业的经营方向、市场开拓、产品开发、科技发展、机制改革、组织机构改

组、重大技术改造、筹资融资,等等。战略管理的决定权通常由总经理、厂长直接掌握。 企业战略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整体性

企业战略管理的整体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将企业战略看成一个完整的过程来加以管理。

其次,它将企业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企业战略管理强调整体优化,而不是强调企业某一个战略单位或某一个职能部门的重要性。企业战略管理通过制定企业的宗旨、目标、战略和决策来协调企业各个战略经营单位、部门的活动。

长期性企业战略管理关心的是企业长期、稳定和高速的发展。企业战略管理的时间跨度一般在3年以上,5-10年之内。

权威性

战略管理重视的是企业领导者按照一定程序,对企业重大问题做出抉择并将其付诸实施的过程。企业战略是有效经营的必要前提,要充分发挥战略的整体效益功能,它就必须具有权威性。

环境适应性

企业战略管理重视的是企业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关系,其目的是使企业能够适应、利用环境的变化。企业是与社会不可分割的一个开放的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

企业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订、战略执行、战略控制等过程。

1.战略制订的依据:

(1)外部环境分析:深入细致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是正确制订战略的重要基础,为此,要及时收集和准确把握企业的各种各样的外部环境信息,譬如,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产业发展与调整政策,国家科技发展政策,宏观调控政策,本部门、本行业和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顾客(用户)的情况,竞争对手的情况,供应厂家的情况,协作单位的情况,潜在的竞争者的情况,等等。

(2)内部条件分析:分析本企业的人员素质、技术素质和管理素质,产、供、销、人、财、物的现状以及在同行业中的地位,等等,明确本企业的优势和薄弱环节。

2.战略制订的程序:战略制订一般由以下程序组成:

(1)明确战略思想;

(2)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

(3)确定战略宗旨;

(4)制定战略目标;

(5)弄清战略重点;

(6)制订战略对策;

(7)进行综合平衡;

(8)方案比较及战略评价。

战略执行

为了有效执行企业制订的战略,一方面要 依靠各个层次的组织机构及工作人员的同配合和积极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综合计划、各种专业计划、预算、具体作业计划等等,去具体实施战略目标。

战略控制

 

战略控制是将战略执行过程中实际达到目标所取得的成果与预期的战略目标进行比较,评价达标程度,分析其原因;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纠正偏差,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实践表明,推行目标管理是实施战略执行和战略控制的有效方法。 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进行战略调整。建立跟踪监视市场变化的预警系统,对企业发展领域和方向,专业化和多元化选择,产品结构,资本结构和资金筹措方式,规模和效益的优先次序等进行不断的调研和战略重组,使企业的发展始终能够适应市场要求,达到驾驭市场的目的。

企业总体战略的组成

战略指导思想是指导战略制订和执行的基本思想。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市场导向,需求驱动,尽力满足社会需求。随着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运转的轴心不再是国家计划,而应该是市场,企业要围绕市场运转,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千方百计满足市场需求,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2.依靠品种、质量、成本取胜。适应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企业要改变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3.实现系统整体优化。企业是一个由各个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系统,要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诸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与合理配置,实现系统整体优化,协调和平衡各个局部与局部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相互适应关系,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善于竞争,优胜劣汰。企业要进入市场竞争体系,适应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充分调动和运用自己的各种资源,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5.长远观点,放眼未来。制订和实施企业战略都必须具有长远观点,切忌急功近利。不断改造内涵,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强企业后劲。

6.以人为本,依靠全体职工。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真正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充分依靠和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去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企业在一定的战略期内总体发展的总水平和总任务。它决定了企业在该战略期间的总体发展的主要行动方向,成为企业战略的核心。 确定战略目标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象明确。有预期服务的对象,要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结果;

(2)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对企业预期达到的结果,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内容。在定量指标方面,有产品产量,净产值,销售收入,新产品开发品种种类,产品质量性能,劳动生产率,利润,其它经济效益指标,技术改造项目,人才培训,职工福利,等等;

(3)时间限定清晰,并且保证长、中、短期目标相互衔接协调。

战略重点

战略重点是指企业对于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方面或关键环节。它通常包含两方面的含意;战略优势,战略劣势。

(1)战略优势是指企业在较长时期内,在关系全局经营成败方面拥有强大的实力、丰富的资源和优势地位。

它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法宝。优势实力主要指企业在吸引顾客,争夺市场方面具有超过竞争对手的实力,这反映在人力、技术、资金、经营能力等等方面。优势地位主要指企业占据有利的地理位置,处于新兴产业,拥有特许经营权,享有优惠待遇,具有良好形象,等等。企业应该力求建立和发展多种战略优势,形成完备的战略优势系统。 战略优势系统是企业的各种战略优势紧密联系有机结合的整体。优势系统的构成要素,就是各种战略优势,如技术优势,产品优势,质量优势,价格优势,营销优势,等等。优势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的特征。优势系统的功能是指它在保证竞争取胜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企业要努力保持和增强战略优势,形成良性循环。

(2)战略劣势是指企业在实现战略目标中难免出现的薄弱环节,需要在资金、人力、物资、技术和管理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达到综合平衡,使劣势逐渐转化。

战略对策是指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它包括从属于企业战略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方针、策略和措施等等。战略对策要做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真正落到实处。

战略管理就是从决策到实现的连续过程

安索夫?不认识,甚至根本就没听过。这可不怪你。就像组织决策领域的“大师中的大师” 詹姆斯·马奇一样,安索夫同样属于“墙里开花墙内香”。没错,在战略管理领域,安索夫是当之无愧、世人公认的开山祖师——他率先提出公司战略概念、战略管理概念、战略规划的系统理论、企业竞争优势概念、以及把战略管理与混乱环境联系起来的权变理论。1965年,安索夫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公司战略》问世,首次专题性、明确性地提出了战略管理的主张,“战略管理目的是发展一系列有实用价值的理论和程序, 使经理人能用来经营……商业公司可以凭借这些实用的方法来做出战略决策”,“因此,公司将企业的资源配置到具有最大潜在投资回报的产品市场中去,这就是所谓的企业的战略问题。”随后,安索夫又相继出版《战略管理概念》、《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植入战略管理》等系列作品。1979年出版的《战略管理》和1984年出版的《植入战略管理》两书,为战略管理理论提供了一系列实践方法和措施,使他的主张得以有效贯彻和落实。对此,《公司战略》、《从战略计划到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被管理学界公认为战略管理的开山之作和必读书。 然而,有着工程数学博士和哲学博士学科背景的安索夫热衷用数学模型和公式来研究问题,把战略管理阐述得像哥德巴赫猜想、纳什均衡博弈论那样复杂难懂,无形中抬高了准入门槛。难怪就连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也曾揶揄:“没有人真正知道战略到底是什么。”他自己也承认战略规划是“一种尚不成熟的发明”。安索夫理论上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让他“高处不胜寒”。以中国为例,前不久才引进出版他的《战略管理》,至今还是唯一的一本。另外,还有陈荣平那本以引介、评述为主的《战略管理鼻祖:伊戈尔·安索夫》。如果以相关图书保有量的标准来看,可以这么说,我们或许远远未能了解安索夫战略管理的微言大义,甚至,还存在严重低估的可能。

例如,我们是否知道,在《战略管理》中安索夫系统地归纳了战略管理的八大要素模式,即:外部环境、战略预算、战略动力、管理能力、权力、权力结构、战略领导和战略行为。他还曾明确地谈到,战略管理的本质是把“公司战略”当成对象和功能来系统地管理。我们是否知道,《战略管理》是对《公司战略》更为深入和全新的补充,如果说《公司战略》首次阐述了战略的概念、操作方法,那么在14年后,《战略管理》则把研究重点放在了“战略管理”之上。安索夫认为,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为保证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规划与指导”。与以往经营管理不同,战略管理是面向未来,动态地、连续地完成从决策到实现的过程。我们还是否知道,安索夫专门设计了一个“环境动荡模型”(许多后来的学者把这一模型称为“战略管理的权变方法”)。在该模型中,环境动荡被分为五个等级,以分别表示五种不同程度的环境动荡。第一等级的动荡是可重复,包括稳定的和可预测的;第二等级是扩张,包括缓慢的和渐变的;第三级是变动,主要指变动加快但仍然是渐变;第四级是不连续,指部分是不连续,但是其他部分仍然是可预测的;第五级是突变,指不连续和不可预测。安索夫从战略、组织、生产和市场营销等不同层面分析了不同等级的环境动荡对组织的影响,以及组织在不同等级动荡中的战略需求。

虽然以今天的眼光看,安索夫的理论体系过于强调结构完整和确定性,而且正如全球管理界享有盛誉的经理角色学派代表人物明茨伯格所指出的,以固定不变的范式来进行战略管理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些以过去的经验和数据为基础的模型,在当今市场要求多变的情况下不能适用。但是安索夫在《公司战略》、《战略管理》中所展现出的战略管理思想一直受到学界、工商界的重视,且经久不衰,也是不争的事实。安索夫的贡献在于,他首次突破性地提出一套战略管理理论、方法、程序、范式,除了引入管理学术殿堂外,还把它们有效地“植入”到企业家、管理者的头脑中,让他们充分意识到企业的未来需要分析、预测并制订计划,而不仅仅是依据过去的报表做出预算。

有一种说法,在安索夫开创性研究的积极推动下,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中85%建立了战略计划部门。到70年代末,美国从事战略管理咨询的收入高达3亿多美元。这个时期,企业不仅重视计划制定,而且注重计划实施和控制整个过程的管理。这一切标志着战略管理成为独立的企业管理学科登上历史舞台。

不过,安索夫也曾坦诚,运用其理论范式时应注意以下五点:第一,不存在放诸四海而皆准、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战略程序;第二,控制企业成败的驱动变量蕴藏在企业所在的环境动荡程度之中;第三,要使企业达到它成功的最佳成就,经营战略必须具有一定的进取性,需要根据环境的动荡程度来调整战略;第四,企业成功的另一条件,是企业管理能力能否适应环境变动及时调整;第五,企业内部有认识、心理、社会、政治和人文五个变数在共同发挥作用,这些都会影响企业战略的成败,是实施企业战略过程中的重点管理对象。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