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靖龙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于靖
于靖,1964年8月9日出生,汉族,民建会员,大专学历,经济师。现任大连靖龙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普兰店市靖龙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普兰店市靖龙商贸有限有限公司总经理、民建辽宁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大连海参商会理事、辽宁省企业文化联合会理事。1983年9月服兵役,1986年10月退伍被安置到普兰店市农机修造一厂供销科任销售员。
他的事迹被《大连市人物大辞典》;《人物风采》和《行业人物》等报刊、杂志多次进行采访和报道。2006年被中国(辽宁)经济调查所评为辽宁省优秀企业家。
1988年,当许多人还没有完全理解市场经济的内涵,还不理解企业一系列改革举措,还不惜代价往工厂里挤的时候,于靖毅然决然辞去了当时令人羡慕的销售员工作,揣着不足万元的资金投身到个体经营。
在经历了几年经营的风风雨雨,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资金后,于靖意识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要生存,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随时掌握市场动态,结合地区独有的特点,把握商机,为社会提供服务。因此,他针对皮口镇与长海县一衣带水,陆路、水路、铁路和航空等交通便捷,海产品丰富,特别是海参品质好的优势,于1991年11月组建了皮口镇第一个商贸公司——普兰店市鑫城实业有限公司(大连靖龙水产有限公司前身),开始他的海参历程。
期间他又于1998年10月组建了普兰店市靖龙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于1999年10月组建了普兰店市靖龙商贸有限公司和普兰店市靖龙商贸有限公司海珍品分公司。
2004年1月,为适应政府提出的建设“海上辽宁”和“海上大连”的战略思想,结合公司长期经营海参等水产品的特点,于靖组建了“大连靖龙水产有限公司”。
十几年来,于靖潜心海参等海珍品的养殖、加工与开发研究,博采众长,采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先进的生产工艺、先进的生产设备,运用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选取天然无公害野生优质海珍品为原料,生产出了“长海岛”牌海参等海珍品系列。
由于“长海岛”牌海产品质天然,纯正,地道,营养好,吸收快,无假冒,很快被消费者接受,其中“长海岛”牌抽干和淡干压缩海参、盐干海参、盐渍海参、半干海参、即食海参和即食鲍鱼等五大系列倍受青睐,在市场享有很高的赞誉。
于靖始终如一地坚持“诚信做人,和谐发展”的为人原则和经营理念,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企业也在其锲而不舍的努力下逐渐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员工数量从初期的几名,到现在的百余名;经营方式从单一的零售,到现在的集海珍品养殖、收购、加工、销售及海洋生物科技开发为一条龙的综合性企业;企业规模从开始投资不足万元,发展到现在拥有资产近3000万元;一个以经营海参等海珍品为主的企业集团雏形基本形成。
于靖的下一个目标是要将“长海岛”牌海参推向全国,推向国际市场,全力塑造海参第一品牌——“长海岛”。
中央研究院院士/于靖
于靖(1949年7月6日-),
耶鲁大学数学博士,专长为
数论,特别是数论与
代数几何相关的领域。
于靖毕业于
台湾师范大学数学系,
1980年师承
塞尔日·兰(Serge Lang) 教授,攻数论,获得美国耶鲁大学数学博士。
曾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发行的数学界权威性期刊“数学年鉴”(en:Annals of Mathematics)上发表了二篇论文。历年来台湾只有四篇数学论文被刊登在该期刊上;其余两篇是台大数学系教授王金龙先生一篇、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陈国璋先生一篇。
从1997到1999年,他到新竹
国立清华大学协助设立国科会的国家理论科学研究中心(NCTS),并且担任数学组主任。从
2002年八月开始他专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并且再度担任NCTS数学组主任(从2002年4月到
2003年7月)。从2002年8月起,他也是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的合聘研究员。自
2006年起担任国家理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于靖与妻育有1子。
2012年7月5日,于靖当选为中央研究院数理科学组院士,被台大数学系学生誉为“台湾
欧拉”。
研究生导师、眼科学博士/于靖
于靖,女,1975年出生,中共党员,眼科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 眼视光学和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学习工作经历
1992.9~1997.7 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1997.8~2002.8 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
2002.9~2005.7
南通大学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2005.9~2008.6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2008.7 ~至今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眼科工作
科研情况(一)
项目负责人
2009年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
2009年上海市科委生物医药处引导项目
2009年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人才培养计划
2009年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2008年上海市卫生局面上项目
2008年同济大学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行动计划
科研情况(二)
第二负责人,2008年上海市科委“创新行动”重点项目
第三负责人,撰写人,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主要研究者参与
2006年上海市教委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2004年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
论文发表情况
以第一作者发表
英文杂志5篇,其中3篇为SCI收录,IF分别为5.766、2.1和1.43。
中文杂志18篇,其中核心期刊13篇。
中华系列杂志4篇。
中文文章-核心期刊(13篇)
三种常用散瞳剂对人眼像差的影响.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826-831.
波前引导LASIK对常规LASIK术后并发症的再治疗.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激肽原1作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血清分子标志物的验证. 眼科新进展, 2009,29:561-564.
类胰岛素结合蛋白6作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血清分子标志物的验证. 眼科研究, 2009,27: 641-644.
波前引导LASIK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1075-1080.
术前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LASIK术后高阶像差的影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7,25:40-43.
波前引导LASIK术后对比敏感度变化. 眼科研究,2007,25:138-141.
波前引导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变化. 眼科新进展,2007,27:123-126.
蛋白质组学在眼疾病中的应用进展.眼科新进展,2007,27:945-948.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及其联合应用. 医学分子生物学, 2007,27:371-374.
远视儿童高阶像差的研究. 眼科,2006,15:187-190.
青状年近视患者高阶像差分析. 眼科,2004,13:264-269.
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4,28,231-234.
中文文章-非核心期刊(4篇)
短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人眼像差的影响.眼视光杂志,2007,9:256-260.
短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形态和厚度的影响. 眼视光杂志, 2007,9: 249-251.
“锚”固定术在固定性内斜视手术中的应用. 镇江医学院学报,2001, 11: 458-460.
准分子激光角膜 切削术与原位磨镶术术后半年疗效比较.镇江医学院学报,2001,11:584-585.
获奖情况
《波前引导LASIK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视觉质量下降的再治疗》,
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2006年,第二名)
《准分子激光矫正近视及散光的临床研究》,
南通市
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4年,第三名)
2009年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人才培养计划
2009年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优秀青年人才
2009年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先进个人
2008年同济大学优秀青年人才
2008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优秀奖学金一等奖。
2005年获得“优秀硕士毕业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