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简介/乾泰祥
乾泰祥丝绸有限公司
乾泰祥丝绸有限公司创始于同治二年(1863年)。是苏州商会的第一批成员。开业伊始是坐落于宫巷口的一开间小店,由周以漠独家出资。1923年“协记”老板姚氏等人盘下乾泰祥,1924年翻建扩大了营业面积,1929年观前街拓宽,乾泰祥再次翻建,拆迁了五间店面,耗资五万银洋建成八开间三层钢骨水泥楼。直至1999年3月观前改造拆除,迁至大成坊口。
一百多年以来的经营历史虽几易店主,多次翻建,但“绫罗绡绉丝纱”的绸缎经营在苏城最为突出。新中国成立后,乾泰祥的经营不断发展,除绸缎外,精粗纺呢绒,棉布化纤,应有尽有。
乾泰祥的经营特色是:自采原料,自定花型、加工染色,并承制本店购料的男女服装加工。
商店现有正式职工34人,分设丝绸、呢绒、棉布、真丝服饰及旅游工艺品5个柜组,一楼经营纺织品面料及工艺品,二楼经营真丝服饰,三楼为仓库及办公区域。年销售在1200万元左右。“丝绸大王乾泰祥、天天都有新花样”这句广告语已深印姑苏百姓之脑海,成为购衣料首选之地。百年绫罗绸缎、精粗纺呢绒经营。质量上乘,价格公道,童叟无欺。花样日日新,商誉海内外。
解放前史/乾泰祥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木机织造
地处观前街中段的乾泰祥绸布商店,是苏州绸布行业中的百年老店。乾泰祥创办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前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苏州商务总会绸缎业14户名册中记载:乾泰祥,玄妙观东……。有关乾泰祥创办时的记载虽不多,但这家观前老字号在苏州同行中早已闻名遐迩。
1922年,乾泰祥业主周以谟在外听到自己店内所聘的经理治店松懈,私下又纳妾作乐,花费日糜,于是决意出盘。 阊门中市介纶绸缎店职员何颖生,联络悬桥巷协记老板姚君玉,邀好友张琴石、王梅村、朱润生等出资3.6万银元接盘,何颖生被推举为乾泰祥经理。
1923年,苏州绸布同行业中的大新、大经和久昌关店歇业,乾泰祥仅以进货批7折受盘大量存货,获利丰厚。 1924年,股东们买下乾泰祥原址房地产,并进行翻建。1929 年,观前街拓宽后乾泰祥再次落地翻建,耸起了一座中西式的三层楼房,成为同行中的一家大店铺.
乾泰祥新店落成开业后,在底楼设绸缎、呢绒、布匹、鞋帽4个大部,二楼开设顾绣、时装两个部,店内附设弹花工场,雇工自弹棉絮、棉胎,又设3个服装工场,专门接顾客购店内布料定制服装的生意,同时加工进口珠罗纱蚊帐。乾泰祥经销的顾绣非常讲究质量,不仅有专人负责选料、染色,审阅图稿,而且在市郊设立专门”代放绣”加工点。如此特色经营使得苏城富家大户无论婚丧大事皆慕名而来,采购所需用品。30年代初,女眷风行绣花红裙,乾泰祥见机瞄准市场需求,每天能售红裙百余条。行业中历来有放账(赊销)传统,乾泰祥在这方面常年达20万银元,占年营业额之半。如1935年闾邱坊巷富户俞展翼完婚以及其父俞子良丧事,加常年家人衣着,一户向乾泰祥赊衣料款达5万银元,数额之巨令人咋舌。乾泰祥放账除市区老主顾外,还遍及无锡、昆山、常熟、吴江等县乡镇,尤其是吴江一角,提起乾泰祥,家喻户晓,而且还广泛流传着“吃到松鹤楼,着到乾泰祥”的俗语。
中国老字号
正当乾泰祥的绸布生意红火之时,1937年抗战爆发,苏州沦陷后遭到空前浩劫。据1938年2月苏州商会统计,绸缎业 4个大户损失424 399元,乾泰祥达184 646元。遭受如此损失,乾泰祥几乎一蹶不振。店主怕战前储户取款,只好在店门前搞一条横幅,上书五星绸布店设在乾泰祥,以此遮人耳目。店内的职工靠摆布摊度日。一时暴富的乾泰祥变为门前冷落车马稀。原来的富户主顾,那时已纷纷逃亡他乡,或入上海租界,或奔重庆山城。因无法经营,不少老职工离店,与他人合伙另谋出路,如重新开办永泰新、元利、丽华等布店。后来乾泰祥在稍有起色时才重新亮招牌,并以6折向以前储户存款发还本金,这时乾泰祥已失去了昔日的雄风。由于店主何颖生能坚持以“执货不执币”的对策,在解放前的几年里熬过了国民党政府通货膨胀的危机。
新中国成立之初,乾泰祥经营仍十分困难,直到1954年底,乾泰祥等10户作为最后一批店户与苏州市花纱布公司签订了经销合同,挂起了经销店牌子,从此起死回生,有了根本转机。1956年,乾泰祥与其他绸布店一起申请公私合营,在行业改造调整网点过程中,西中市大丰布店,观西大兴布店、瑞和皮货店先后并入乾泰祥。大丰原来与协记、辛昌号称苏州棉布三鼎,合并后在乾泰祥宫巷一侧曾一度高悬“大丰绸布商店”牌子。1956年底,太监弄大丰丝棉商店又并入。商店由原来大丰经理朱蓉江、源昌祥经理史德生和大新经理徐子屏为私方主任,顾治平、方梦忆两人任正副公方代表,全店有30多名职工。
中国老字号
解放后几十年来,乾泰祥励精图治,所经营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在苏州同行业中一直名列前茅,开屡获行业先进集体称号。1980年,获江苏省政府授予的先进集体称号;1981年,又被江苏省商业厅定为市内四个扩大自主权试点单位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乾泰祥这家老字号更是青春焕发,老树发新枝。面对纺织品市场的新变化,积极开拓货源渠道,恢复高中档呢绒和丝绸传统经营特色,成为一个多品种、多花色的专业绸布商店。
乾泰祥绸布商店于2005年10月中旬停业装修,于2005年12月18日重新开业。经过改造后老店生辉,装修风格古朴典雅,与“中华老字号”美名相辅相成。
公司荣誉/乾泰祥
2006年零投诉单位 | 2006年诚信单位 | 中华老字号荣誉牌匾 |
苏州老字号协会会员证书 | 2006年质量诚信消费者 | 2002年自有品牌10佳 |
发展瓶颈/乾泰祥
乾泰祥的老字号石碑
品牌意识不强
忽视对无形资产的培育。老字号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巨大的无形资产,这是老字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无法剽窃和效仿的法宝。在现代商业社会,知名度是品牌的核心。但是有些老字号不注重运用品牌优势寻求进一步发展,而是固守“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对外宣传不够,致使品牌价值和品牌效应逐渐降低。当然,由于无形资产的归属问题尚未解决,束缚了企业的手脚,这一问题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商标意识淡薄,轻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老字号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字号,它深深地渗透在企业的产品、服务和消费者的心中。老字号起到了标识产品、服务来源与品质的功能,实际上就是未注册的商标。商标被抢注导致老字号只能在店牌上、产品包装上使用字号,影响了企业和产品的宣传力度。如上所述,产权关系不清晰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是影响老字号发展品牌自主性的主要原因。
百年老店乾泰祥
服务意识不强
对待顾客缺乏热情。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服务已被看作是产品的一个部分,在市场营销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有些老字号的销售服务仍未摆脱“皇帝女儿不愁嫁”的陈旧观念,对待顾客态度不够热情主动,语言刻板。苏州是著名旅游城市,许多外地游客都会慕名到观前老字号购买土特产,有些营业员竟用苏州话接待他们,对方指出后,非但不肯改讲普通话,还用本地话讽刺人家。老字号的金字招牌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换来的,千万不要因为服务质量差而丢失了信誉,气走了顾客。
资金短缺、人才流失
降低了老字号的发展活力。老字号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融资渠道狭窄,长期以来设施设备无法更新,技术手段没有改进。优秀人才大量流失,社会上的人才又难以引进,造成老字号企业职工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创新能力较差,企业缺乏内在发展活力。
经营理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
这是老字号面临的根本问题。新生事物向来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心。
经营理念/乾泰祥
乾泰祥
经营特色
自采原料,自定花型、加工染色,并承制本店购料的男女服装加工。百年绫罗绸缎、精粗纺呢绒经营。质量上乘,价格公道,童叟无欺。花样日日新,商誉海内外。
发展经营
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乾泰祥对经营模式进行了重大改革,恢复起百年老店“前店后坊”老传统,建立了自己的丝绸服饰加工点,同时注册了服装商标,打造自己的丝绸品牌服装。还开拓丝绸面料经营的新路子,发展自行加工业务,每年采购优质丝绸白坯,春节后根据市场行情到丝绸印染厂加工染色或者印花,这样既保证了质量,又保证了花色品种,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取得价格上的优势,拥有了市场主动权。少量的批发也拓宽了销路,加快资金回收,占领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乾泰祥针对外地游客喜爱苏州丝绸,但面料买回去加工服饰有困难,于是推出了为游客邮寄衣服的新服务项目。游客选购面料,商店负责量体裁衣并邮寄到游客手里,还承诺发货时间不超过5天,这样游客再也不必“望绸兴叹”了。并且常常游客未到家,乾泰祥寄出的新衣服先到了家。这项业务开展以来的三四年间已为近自常州、无锡,远至东北三省、新疆、内蒙等外地游客,邮寄了数千件丝绸新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回头客”。乾泰祥丝绸还吸引了大批港澳台同胞。每到苏州的夜生活开始时,乾泰祥的生意也跟着红火起来,到了旅游旺季,夜市的生意竟可占50%。
百年老店乾泰祥的丝绸印花
2000年始,乾泰祥依靠经营苏州丝绸的优势,开始尝试“走出观前街,走出苏州城”,将自己的品牌丝绸服饰推入市区几家有影响的大商场。同时先后在无锡市、南京新街口和夫子庙等处设立了丝绸特约经销点,取得了良好效果,也扩大了商店的知名度与信誉度。这正是经营上的不断改革,百年老店乾泰祥才经受住了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大步走向新的风雨历程。
百年观前,风雨沧桑,乾泰祥这块金字招牌依然守望着这条苏城名街。它不仅为地方的经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创下了赫赫业绩,更可贵的是那价值难以数计的无形资产不至于淹没,这是令人引以为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