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乌尔冈湖效应
乌尔冈湖效应,也称沃博艮湖效应,意思是高估自己的实际水平。社会心理学借用这一词,指人的一种总觉得什么都高出平均水平的心理倾向,即给自己的许多方面打分高过实际水平。用另一种通俗的说法,就是自我拉抬偏差(self-enhancing bias )。
乌尔冈湖效应的来源
乌尔冈湖效应的名称,源自盖瑞森·凯勒(Garrison Keillor)虚构的草原小镇。美国有一个公共广播电台的广播小说节目叫做(A prairie home companion),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该节目的主持人叫Garrison Keillor,是一个幽默作家,兼写剧本。这个节目有一个很受欢迎的单元叫做”News from Lake Wobegon”,其形式是由主持人报道一周来他的故乡”Lake Wobegon”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Lake Wobegon是一个假想的、在美国中部的小镇,镇上的”女人都很强,男人都长的不错,小孩都在平均水平之上”(all the women are strong, all the men are good-looking, and all the children are above average)。不过听过几次节目就可以知道,小镇上各种可笑的事情层出不穷,即该镇上的居民其实也没有聪明到哪去。这个小镇名字Wobegon取的很有趣,因为在英文里有两个词跟它同音,但意思完全相反:woebegone: 很惨的样子 Woe, begone: 烦恼都烟消云散 因为News from Lake Wobegon的开场白,使得英文里面有了这个词:Lake Wobegon Effect,意思是把自己高估了。社会心理学借用这一词,指人的一种总觉得什么都高出平均水平的心理倾向,即给自己的许多方面打分高过实际水平。 用另一种通俗的说法,就是自我拉抬偏差。
乌尔冈湖效应的理论研究
与乌尔冈湖效应相类似的另一种效应为“杜宁-克鲁格效应”,即“越差越牛逼,越强越谦虚”的现象。杜宁(Dunning)与克鲁格(Kruger)都是康奈尔大学的教授。1999年12月,他们两个合作的论文《无能与无知:对自身无能的认知困难如何导致无端自负》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
杜宁与克鲁格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去考察这种现象的成因与影响,最终得到以下结论:能力不强的人(Incompetent individuals):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 无法认知他人真正的能力; 无法认知且正视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极端程度; 如果他们能够经过恰当训练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他们最终会认知到且能承认他们之前的无能程度。 在其中的一个实验里,杜宁与克鲁格找了一群康奈尔的在校学生,对他们的“幽默”、“语法”、“逻辑”等几项能力进行了测试。之后,再让参试者进行自我评估。
结果是,成绩最差的那些学生对自我水平的认知偏差最大。其成绩处于12%百分比等级(即意味着说,他们的成绩处于末尾12%的水平——有88%的人的成绩比他们更高)的应试者认为自己的百分比等级至少应该是67%。与此同时,那些能力更强者却可能反过来低估自己的能力。
乌尔冈湖效应的实际应用
从经济学角度看,在制订CEO薪酬标准时发生乌尔冈湖效应的前提假设至少有以下几点:
1、信息不对称:对管理层在本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存在信息不对称;
2、管理租: 支付给管理层的薪酬( pay package) 要转达关于管理层在本企业创造价值能力的信息;
3、公司短视: 企业具有一定的偏好,希望有效地影响外部人对企业价值的感知。
研究结论表明,在制订薪酬的过程中提倡更多的股东参与度往往可能适得其反,因为股东通常都是短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