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中心概况/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卫星应用的指示精神,1990年,由国家计委、国防科工委和航空航天部联合报请国务院筹备成立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1991年4月,国家人事部批准,1991年10月5日中心成立,是国家发改委和国防科工委(现为国防科工局)负责业务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负责行政管理的科研事业单位。

  中心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对地观测卫星应用的方针政策,提出对地观测卫星的使用要求和发展方向,落实我国对地观测卫星应用的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中心承担我国对地观测卫星数据处理、存档、分发和服务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积极拓展卫星应用领域,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宏观决策依据,为全国广大用户提供各类对地观测数据产品和技术服务,并提供研究成果。中心承担国家对地观测的重要任务,是国家三大卫星应用中心之一

发展历程/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1999年8月,资源一号卫星数据处理系统建成并投入应用运行, 1999年10月,01星成功发射升空,填补了我国资源卫星遥感数据的空白,结束了我国卫星遥感应用长期依赖国外数据的历史。

  2003年10月,02星成功发射升空,卫星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加强,使中心获得的数据质量大大提高,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2006年,中心自主研制的资源卫星数据处理系统建成并投入应用,该系统功能齐全、运行稳定、操作方便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07年8月,02B星数据处理系统建成并投入应用运行,是我国第一个民用高分辨率数据处理系统。9月,02B星将一台高分辨率全色相机带入太空,结束了我国民用高分辨率数据长期依赖外国的历史,开创了我国民用卫星高分辨数据分发及其应用的新局面。

  2008年8月,全国陆地观测卫星地面数据处理系统建成,该系统具备全球数据获取、处理、存档、分发和服务能力,是一个多系列,多颗卫星、多载荷的大型地面数据综合处理服务系统。它的成功建设并投入应用运行,大大提高了我国卫星数据处理能力和水平。9月,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A/B星成功发射升空, 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的空白,将大大提高我国环境保护、防灾减灾与生态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目前,中心承担着国家陆地观测卫星地面处理系统和服务设施、国家电子政务、国家民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地面系统等重大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在2007年的淮河流域特大洪水灾害监测、2008年冰雪、汶川地震灾害监测中,中心积极发挥中方项目管理单位的作用,充分调度和利用全球相关卫星资源,为淮河特大洪水灾害监测和评估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心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资源卫星数据处理、分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2007年5月,我国政府以资源系列卫星加入国际空间与重大灾害宪章》机制(英文简称Charter),参与全球的减灾救灾活动,为全球重大灾害提供监测服务。2007年12月,资源卫星中心加入国际对地观测组织(英文简称CEOS),切实推动并提高了我国对地观测领域的工作及国际地位,资源卫星中心正朝着国际一流的对地观测卫星数据中心稳步迈进。

组织机构/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办公室、总体规划部、科技质量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行业/区域销售部、基建后勤部。

  应用开发部、工程技术部、运行生产部、用户服务部等。

科研团队/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中心现有科研生产管理人员共130余人,初步形成了科研开发、经营管理和生产操作三支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博士15人(其中博士后3人),占13.89%,硕士44人,占40.74%;研究员8人,占7.41%,高级职称人员17人,占15.74%,工程师32人,占29.63%。专家人才体系建设方面,有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0人,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1人,国防科技高层次人才4人,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突出贡献专家1人,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中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人才强企战略,为青年人才成长提供广阔舞台,大胆启用青年人才,资源一号02B星、全国陆地观测卫星地面系统建设设计师系统,平均年龄为31岁(截止2008年底)。

领导班子/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主任:徐文。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党委书记:郭建宁。

相关产品: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