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公司简介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大楼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英文:China Aerospace Science & Industry Corp 简称:CASIC 是国有特大型独资企业,由中央直接管理。集团公司内设4个事业部,拥有6个大型研究院,共计180多个企事业成员单位,近l0万名职工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40%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集团公司将遵循”面向市场,航天为本、科技创新,质量制胜”的指导思想和”用能人、建新制、精干军、拓展民、科技创新、多种经营”的发展思路。在为国防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过程中,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许达哲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

发展简介

1999年7月,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成立,2001年7月正式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航天科工目前拥有7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6家上市公司、600余户企事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职工10余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近50%,先后有1599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各类人才队伍中,现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名,两院院士8名。2008年,资产总额突破1000亿元,主要经营业绩指标进入中央企业A类行列。

社会责任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合影航天科工肩负着富国强军的历史使命,从事着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产业,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中坚力量。航天科工以航天防务、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为主业,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导弹系统、飞航导弹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和研制生产体系,所研制的产品涉及陆、海、空、天、电磁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以军为主、军民融合”的发展战略格局和“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协调发展格局。以系统总体技术、控制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目标识别技术等为代表的航天高技术在国内相关领域具有领先优势,许多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造国际一流的航天防务公司”是航天科工的发展目标,“放飞神剑,收获和平”是航天科工对社会的庄严承诺。

组织机构

总部部门 所属企业 上市公司
办公厅发展计划部

科研生产部

科技质量部

财务部

资产运营部

人力资源部

行政保卫部

审计部

纪检监察部

党群工作部

信息中心

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工动力技术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九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六一基地

湖南航天管理局

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

河南航天工业总公司

云南航天工业总公司

中国航天物资中心

中国航天汽车有限公司

航天科工深圳集团有限公司

航天科工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南京电子设备研究所

北京航天测控技术开发公司

华迪计算机公司

航天科工磁电有限公司

机关服务中心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航天晨光

航天通信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资质荣誉

胡锦涛总书记接见许达哲总经理有1人荣获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4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当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员,1人获得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3人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42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4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9人当选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目前,集团公司拥有8名两院院士,35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4名国家级专家,59名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先后有1599名专家享受政府特贴。10年来,新增3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62名全国技术能手、31名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93名国防科技“511人才工程”高级技能人才和11名“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

集团公司秉承航天传统文化优势,大大助推了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大大提升了集团公司整体形象。十年来,有1家单位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3家单位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京区近30家单位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另外,近年来还先后有30家单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0余家单位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职工小家,5家单位被评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优秀企业。

继荣获国资委年度任期“科技创新特别奖”之后,集团公司又被中国企业评价协会评为“中国企业自主创新100强”第一名,创新指数最高,荣获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研发创造特别奖、组织管理奖。拥有中国第一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的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国内外专利申请2498件,发明专利占63%;截至2008年12月31日,国内外有效专利717件(其中发明专利117件),计算机软件登记206件,有效商标428件(省市著名商标3件)。

研究领域

航天防务

通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和不断探索,我国的导弹总体水平已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部分型号已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战略导弹、战术地地导弹、防空导弹、空地导弹、海防导弹等不同类型、不同导引方式、可针对不同目标的导弹武器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我军应对复杂情况和突发事件,赢得未来高技术条件下防卫作战胜利的实力。

航天防务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被誉为中国的“导弹摇篮”,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和保障国家和平安定的经济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建国50周年阅兵式上,集团公司研制生产的多型号导弹方队威武雄壮地驶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人民的检阅;集团公司研制的防空导弹、航空导弹、海防导弹、舰舰导弹以及飞航式导弹在历次军事演习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集团公司直接参与了“神舟”系列飞船和“嫦娥”探月工程的研制、生产、测试、监控等任务。固体火箭发动机、卫星有效载荷、星上零部件等多种航天产品成为运载火箭、卫星和载人航天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团公司研制生产的固体发动机,100多次执行战略、战术武器和应用卫星飞行试验任务,创下无一失败的佳绩。

通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和不断探索,我国的导弹总体水平已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部分型号已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战略导弹、战术地地导弹、防空导弹、空地导弹、海防导弹等不同类型、不同导引方式、可针对不同目标的导弹武器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我军应对复杂情况和突发事件,赢得未来高技术条件下防卫作战胜利的实力。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被誉为中国的“导弹摇篮”,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和保障国家和平安定的经济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建国50周年阅兵式上,集团公司研制生产的多型号导弹方队威武雄壮地驶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人民的检阅;集团公司研制的防空导弹、航空导弹、海防导弹、舰舰导弹以及飞航式导弹在历次军事演习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2008年1月8日,在隆重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集团公司“9409工程”荣获此次大会唯一的最高奖——特等奖。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是集团公司的支柱产业,通过多年的建设,集团公司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2007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中名列73位。

信息技术近年来,集团公司瞄准航天技术发展前沿,紧紧地把握未来市场需要,致力于固体运载火箭,小测控的系统研究与开发,以实现低成本、高可靠、可移动和快速进入空间为目标,努力拓展航天事业发展新途径。经过多年的发展,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全固体开拓者一号运载火箭有望成为一种全新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小型运载工具;集团公司参与的中欧“伽利略”项目建设目前已取得了重大进展。

集团公司是国家小型卫星地面接收系统的主要供应商,已建立起卫星应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运营服务体系。集团公司研发的无人机系列,无人船系列和近地空间飞行器系列取得了突破,并成功将集团公司研制的无人机运用于“神六”载人飞船发射前的气象监测和环境测评;集团公司研发的我国最先进的车载、船载等多种平台下的移动式卫星信息、数据传输转播车(“动中通”)和VSAT卫星通信工作站,在汶川抗震救灾过程中服务于中央领导同志和省市领导现场指挥,并及时恢复了多个受灾严重地区的数据传输;集团公司还与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合作,在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6500米处建设了世界最高的移动通讯基站,成功实现了珠穆朗玛峰与全球的无障碍自由通讯。 集团公司拥有被朱镕基总理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发明”的防伪税控系统,为打击偷税漏税、增加国家税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集团公司研制生产的接触式、非接触式IC卡、抗恶劣环境计算机、虚拟VPN、城市消防无线报警系统、公安业务信息化系统、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100KW短波广播发射机等都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集团公司研制生产的雷达设备其技术、质量都处于国内一流水平,在气象观测、交通管制、精密测量等众多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多普勒相控阵雷达为“神舟”系列飞船的顺利回收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汶川地震灾区,集团公司新近研制成功的全天候工作的机载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测量系统为国家抗震减灾指挥部门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装备制造

集团公司现拥有导弹控制系统仿真、目标与环境电磁散射辐射特性、目标与环境光学特性、毫米波亚毫米波制导、计量与校准技术等6个国防科技重点试验室,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9个,并建成了分布在全国22 个省、市、自治区的省市级高技术企业、产学研联合开发示范基地以及现代化科技园区近20个。

集团公司在光机电等相关专业和领域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在将航天高科技技术移植于成套设备的设计与制造和可再生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

装备制造凤凰山洗煤厂集散控制系统、CYA-5000分布式控制系统等享誉全国;友力2000系列集散控制系统;钢骨架塑料复合管被专家誉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HS系列循环硫化床锅炉控制系统、润滑油自动罐装控制系统、啤酒发酵糖化微机控制系统、食品真空冷冻干燥设备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与南非合资生产的旋臂式振动掘进机改变了传统隧道、煤矿巷道开采方式,节能高效,安全可靠,大大减少了矿难人身伤亡。

工业废水自动处理系统、大型封闭式垃圾转运站、汽车双燃料节能环保系统、环保检测设备、协同水处理系统合木塑合成环保板材、各种复合管材、钢塑门窗等一大批环保节能产品已投放市场。

特种车辆及汽车零部件是集团公司装备制造中具有较强实力的民品。以机场加油车为代表的特种车辆成为国内替代国外进口同类车辆唯一生产单位,与日本、韩国合资生产的多种高空作业车、道路清扫车、压缩式垃圾车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占有较高市场份额,并拥有年产15 万台汽车发动机的能力。集约生产出各种轻型货车、轻型客车、油罐车、运钞车、清洁燃料汽车、野外作业炊事车、远程医疗车、卫生防疫车、深冷及耐强腐蚀车等130 余种功能各异的特种车辆。其中野外作业炊事车、远程医疗车、卫生防疫车等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国家支持的首个军民结合产业项目——重型平台运输车系列(75 吨—95吨以上)在港口、运输、造船、钢铁等行业载重作业中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壮汉”。与白俄罗斯共同研制开发的大型载重车底盘替代进口成为我国载重车中的佼佼者。

专利成果

建院50周年庆图片拥有中国第一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的航天科工成立10年来,共申请国内外专利2498件,其中发明专利占63%;截至2008年12月31日,拥有国内外有效专利717件、注册商标428件、计算机软件登记206件。2008年度,航天科工在十大军工集团公司中,国防专利授权排名第一,发明专利授权排名第三。2009年4月18日,航天科工在各军工集团公司中率先颁布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航天科工负责研制和参与的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发明奖。航天科工成立以来,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0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700余项。

产品

宇航系统

运载火箭 卫星、飞船与深空探测器
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长征四号丙

长征四号乙

长征四号甲

长征三号丙

长征三号乙

长征三号甲

长征三号

长征二号F

长征二号E(长二捆)

长征二号丁

长征二号丙

长征二号

长征一号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

气象卫星

对地观测卫星

载人飞船

月球探测器

北斗导航定位卫星

通信广播卫星

导弹武器系统

长征三号

FB-6A车载防空武器系统

LY-60(N)舰空导弹武器系统

LY-60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地面设备

FN-6便携式导弹武器系统

CH-3(彩虹三号)中程无人机系统

PW系列无人机

FT-1精确制导炸弹(500kg)

WS-2制导多管火箭弹

WS-1B多管火箭弹

WS-1多管火箭弹

A100简控多管火箭弹

航天技术应用产业

卫星应用

PW系列无人机

卫星通信综合广播服务(上行站)

固定站卫星通信天线

"静中通"卫星通信天线

射频微波部件

“动中通”卫星通信天线

“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

“北斗”系列导航终端

卫星导航运营服务系统

卫星转发器租赁

信息技术

惯性定位定向系统

钻井测斜仪

嵌入式一体化分布测控单元

工业控制计算机

红外热轴探测系统

动态公路检重系统

SCADA系统(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

化工油库scada系统样本

新材料与新能源

光伏发电产品及系统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

新型建材

缝编织物

光热发电产品及系统

飞机炭刹车盘

芳纶无纬布及制品

稀土电机

汽车零部件及特种车辆

自卸车

油井车底盘

垃圾转运车

汽车CAN总线系统

电动车辆

航天特种技术应用

废液、废气、垃圾焚烧炉

加热炉(有机热载体加热炉)

粉煤加压气化技术

立式高速泵

增雨防雹火箭

环境工程

烟尘监测仪

增雨防雹火箭

安全阀

卧式高速泵

振动试验设备

烟草行业自动控制及信息管理系统

空间生物

生物保健品

辅酶Q10

国际交流与合作

商业发射服务

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具备了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不同类型卫星的能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宇航出口产品

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 全称: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Nigcomsat-1)

签约时间:2004年12月15日 总承包商和用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总承包;用户是尼日利亚科技部所属的尼日利亚空间研究院 (NASRDA)。’东方红四号’通信卫星任务主要特点:中国首次以火箭、卫星及发射支持的整体方式,为国际用户提供商业卫星服务。

合同主要内容:卫星、发射服务、在尼首都建主控站、在中国新疆建备份站(上述两站均由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全寿命管理)、卫星在轨运行全寿命管理及培训、卫星模拟器

卫星简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是中国第三代广播卫星平台,功率大,承载能力强、服务寿命长。载有4个频段28路转发器,三轴稳定,在轨寿命15年。 火箭型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三号乙火箭,该次发射为长征火箭的第98次飞行。

发射及在轨交付概况:2007年5月14日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经过一系列变轨,2007年5月22日卫星成功定点。

企业文化

5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伴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时,航天科技工业培育形成了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航天”三大”精神是航天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和继承发展,是伟大的民族精神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航天事业之魂,也是中国航天企业文化之魂。

肩负历史使命1956年10月8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前身-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根据聂荣臻副总理的提议,经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批准,确定国防部五院的建院方针是”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 “自力更生”精神孕育了中国最初的航天精神。1986年底,当时的航天工业部党组对航天精神进行了提炼和归纳,提出了”自力更生、大力协同、尊重科学、严谨务实、献身事业、勇于攀登”的航天传统精神。以后根据聂荣臻副总理倡导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精神,结合航天科技工业的具体特点,对航天传统精神作了新的概括和提炼,表述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1999年9月18日,在建国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隆重召开了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江泽民同志在会上提出并精辟阐述了在”两弹-星”研制过程中形成的”两弹-星”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2003年11月7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的庆祝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在长期的奋斗中,中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2005年11月26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胡锦涛总书记把载人航天精神进一步概括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

未来发展

创造一流企业航天科工大力实施军民融合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人才强企战略、质量制胜战略,在国防武器装备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先后为国家提供了几十种性能先进的导弹武器装备,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在载人航天工程等多个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航天科工致力于走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在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重大军民结合技术产品,自主研制的防伪税控系统、奥运安保科技系统、南水北调仿真系统、应急救援装备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着眼于“大防务”、“大安全”理念,成功地进军了非传统安全领域。在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过程中,航天科工发挥整体优势,向灾区提供多种应急救援装备,关键时刻发挥了中央企业“顶梁柱”的作用。

近年来,航天科工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注重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积极推进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已成为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近年来,航天科工负责研制和参与的项目多次获得重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发明奖。航天科工成立以来,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7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700余项。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航天科工将始终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牢记责任,不辱使命,在为国防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过程中,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为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