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经济崩溃论
中国经济崩溃论是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对中国的历史定位和国际角色认知不完全,唱衰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行为。或是意图制造相关舆论,使中国经济受到打压,以便从中牟利。
中国经济崩溃论的概述
中国经济崩溃论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早在苏东剧变时,西方就兴起了第一波的“中国崩溃论”。那时西方出现了“历史终结论”,认为中国必然要“被西方资本主义所征服”。
但苏东剧变后,中国不仅顶住了西方和平演变的压力,而且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进程。西方的“中国崩溃论”不得不把重点转向经济,开始唱衰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西方有关“中国经济崩溃”的论调比比皆是。而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兴起新一轮“中国经济崩溃论”同时,有关“中国机遇论”、“中国威胁论”、“同舟共济论”等新的论调也不断出现。
2010年初以来,针对中国的对外政策,西方又接连出现了所谓“中国傲慢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必胜论”等各种奇谈怪论。
中国经济崩溃论的产生与发展
2002年
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罗斯基在2000年发表了《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发生了什么?》一文。他通过研究中国各省市的经济统计资料,发现这些资料与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有不相符合之处,因而提出了对中国统计数字的疑问。该理论的基础就是中国实力增长太快,会对世界造成威胁。
罗斯基的观点在被忽视一段时间后,突然变得身价百倍,成为西方媒体关注的热点。美国的《新闻周刊》、《商业周刊》,英国的《金融时报》、《经济学家》等西方主流媒体纷纷把他的观点重新炒作起来,其原因是西方舆论此时已经改变了风向。在“中国威胁论”并没有产生某些人预期的效果后,他们突然发现,罗斯基的观点符合他们的期望,即“中国的经济增长是虚假的”,“中国的经济即将崩溃”。
在这一背景下,种种怀疑中国经济增长的文章纷纷出笼。2002年1月,美国《中国经济》季刊的主编斯塔德维尔在其出版的《中国梦》一书中把中国经济比喻为“一座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他预言中国将出现大规模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并警告投资者“不要轻易把亿万美元的投资扔进中国这个无底洞”。4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也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为什么造假账?》的文章,称中国已“被虚浮的数字淹没”,“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名声是建立在纯属虚假的基础上的”。
最极端的是美籍华裔律师章家敦2001年7月出版的《中国即将崩溃》一书。章家敦认为,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坏账“已经高到不能维持的地步”。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冲击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将出现逆差,而且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对中国的投资也会减少。其结论是,“与其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还不如说中国正在崩溃”。他断言,“中国现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最多只能维持5年”,“中国的经济正在衰退,并开始崩溃,时间会在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之前,而不是之后”。
2012年
2010年年初,有关“中国经济站在悬崖”的论调开始在一些西方媒体露头。进入四五月份,这早以不算“新闻”的旧调子愈发高涨了起来,麦嘉华、詹姆斯·查诺斯、肯尼斯·罗格夫等几位西方大腕级对冲基金经理及经济学家,集中向中国经济的“软肋”开火。
华尔街著名对冲基金经理查诺斯声称,中国飙升的房地产业,是由大量涌入的投机资本支撑起来的,中国的情况比“迪拜”糟糕1000倍,甚至更严重”。他甚至怀疑,超过8%的经济增长,“是中国伪造”的。香港对冲基金“独立战略”总裁大卫·罗奇指出,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已“站在悬崖边”,“面临着银行大规模放贷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冲击”。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格夫也不无担忧地说,中国“因过度放贷引起的经济泡沫”破灭后,中国的经济增长有可能将跌至最低2%的水平,并引发一场在10年内都会造成影响的地区性经济衰退。
中国经济崩溃论产生的原因
这些谬论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三:
首先是学术上以偏概全的结果。
中国一些企业和地方官员虚报统计数字的现象是存在的,中国的国有银行也存在呆坏账,对这点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掩盖,而且正通过体制和法律改革的途径加以解决。但这些问题有多严重?是否会导致中国经济崩溃?需要有客观的数据和准确的分析。知名经济学家任若愚指出,罗斯基的结论过于简单和草率。
事实上,中国国家统计局对中国统计体系的状况是很清楚的。国家统计局核算司司长许宪春说,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讲,要做到GDP数据的百分之百准确都是不可能的,但中国的GDP数据基本反映了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说:中国经济一枝独秀靠的是经济发展的支持,而不是虚假的数字。罗斯基因学术上不够严谨,推出了错误的结论。至于有人别有用心地利用他的文章,就已经出了学术问题的范围了。
第二是意识形态上的障碍。
在西方一些人的头脑里,冷战胜利证明了西方意识形态的正确,任何事情,按照西方意识形态去做才能做好,否则都要失败。但偏偏中国的经济发展不符合这一思维逻辑。当出现了与其思维逻辑不符的客观现实时,他们不去反思这种逻辑是否有问题,而只是认为:事实是错误的,中国的统计数字是虚假的,繁荣是虚假的。他们没有看到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更没有看到中国这样一个有众多人口和地区经济不平衡的大国,其发展决不是任何模式可以套用的。
第三,霸权主义心态膨胀。
苏联解体后,美国的霸权主义心态膨胀。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美国自然容不得任何国家对其霸主地位构成挑战。冷战结束之初,美国曾患上“对手缺乏症”,找不到谁是敌人和挑战者。中国崛起,而且发展潜力难以估量,美国国内的一部分人因而认定中国将是其主要对手。要打败中国,就只有一厢情愿地希望中国自行垮台。
中国经济崩溃论的评价
“中国经济崩溃论”是当前西方一些媒体学者的言论,并不代表西方政府的观点,也并不是西方主流看法。这些言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学者媒体对中国特色的不了解,低估了中国抵御风险的能力。
首先,中国虽然存在资产泡沫和楼市泡沫,但这不能因此得出中国楼市泡沫破灭就会造成中国经济破灭的结论。在经济快速增长而不是低迷时主动挤掉房地产泡沫恰恰表明了中国政府掌控了挤泡沫的主动权和回旋空间。
其次从金融业系统来看,中国个人按揭贷款业务首付比例相对较高,一般在20%-30%,而且又将二套房首付提高至五成。所以与美国零首付相比,银行个人按揭贷款风险不大。此外,中国无论国企、民企都留有一些闲置资金。
最后,中国处于发展上升通道。中国企业增长依然处于快车道当中。中国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巨大的向前追赶发达经济体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