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世界消除贫困日

贫困问题

贫困儿童 贫困问题被联合国列为社会发展问题三大主题之首。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经指出:尽管一些国家在消除贫困方面作出了努力,尽管全球经济呈增长趋势,但贫困现象仍在蔓延,贫困人口仍在扩大,全世界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状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的《1998世界人类发展报告》表明,现在全球约有26亿居民缺少最基本的卫生设施,15亿人住房简陋,20亿人无法喝到合乎标准的饮用水,世界五分之一的儿童受教育不足5年,同样百分比的儿童营养不良。

联合国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全世界在脱贫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各国在减少贫困人口、提高卫生条件等方面仍然任重道远。目前全球仍有10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8.52亿人处于饥饿状态,每年约500多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夭折。全世界有6亿人生活在危害健康和生命的环境中,11亿人无法得到安全饮用水,26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条件。

另外,世界各地区发展出现严重不平衡态势。其中,亚洲在脱贫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而非洲大陆面临的贫穷、饥饿、疾病等问题依然严峻。全世界49个最不发达国家中有34个国家位于非洲。自1990年以来,全球极端贫困人口的数量减少了1.3亿,但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极端贫困人口却由2.27亿增加到3.13亿。

贫困是“无声的危机”,不仅严重阻碍了贫穷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是当前地区冲突、恐怖主义蔓延和环境恶化等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多年来,国际社会为消除贫困作出积极努力。

贫富差距

非洲贫困区 造成世界贫富悬殊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世界不合理的经济秩序。目前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59个国家人均收入在世界银行1993年确定的贫困线以下;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的48个国家中,有33个在非洲,13个在亚太地区,2个在拉美。此外经济全球化也是扩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贫富差距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化带来的贸易和投资增长机会中,受益最大的则是发达国家。2005年10月15日,孟加拉国北部城市朗布尔附近的众多水灾灾民等待救援物资。在自然灾害频繁的孟加拉国,很多人都在最基本的生存线上挣扎。

1995年3月,联合国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确定1996年为“国际消除贫困年”;同年12月,联大又将1997年至2006年确定为第一个“国际消除贫困十年”。

国际组织

消除贫困一直也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近年讨论的重要议题。1990年制订的《联合国第四个十年国际发展战略》、《联大第十八届特别会议 世界消除贫困日宣言》和同年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届最不发达国家会议通过的《90年代援助最不发达国家行动纲领》等文件都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列为国际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和国际合作的优先领域。1995年联合国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集中讨论了消除贫困、社会融洽、促进发展的问题,并通过了《宣言》和《行动纲领》,同时确定1996年为国际消除贫困年,1997年至2006年为国际消除贫困十年。

2000年9月,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一致通过了“千年发展目标”,承诺到2015年之前将世界极端贫困人口和饥饿人口减半。2005年是推动千年目标实现的关键一年。联合国希望通过纪念今年的国际消除贫困日,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措施将承诺化为现实,如期实现千年目标。

摆脱贫困

贫困儿童2007年“世界消除贫困日”的主题是“贫困人口是变革者”,意在强调贫困人口自身在消除贫困中不可替代的作用。2006年“世界消除贫困日”的主题是“共同努力 摆脱贫穷”。 10月16日下午,联合国工作人员、各国使团的外交官、非政府组织成员数百人聚集在联合国总部北草坪。在联合国副秘书长马克·布朗的带领下,所有参加者一起从蹲伏姿势中站起,象征国际社会为消除全球贫困而奋起努力的坚定决心,参加者随后共同朗读有关消除贫困的誓言:“当穷国的儿童一出生就注定要比他们在富国的兄弟姐妹早死30年,当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死去的时候,我们无法坐视不管。我们站起来不是要求施舍,而是寻求公正。”

1联合国副秘书长塔鲁尔宣布,由联合国千年发展运动等机构组织的“站起来,消除贫困”全球活动累计参加人数超过了2354万人。

历史见证

1995年3月,联合国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确定1996年为“国际消除贫困年”;1995年12月,联大又将1997年至2006年确定为第一个“国际消除贫困十年”。

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联合国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全世界在脱贫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各国在减少贫困人口、提高卫生条件等方面仍然任重道远。目前全球仍有10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8.52亿人处于饥饿状态,每年约500多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夭折。全世界有6亿人生活在危害健康和生命的环境中,11亿人无法得到安全饮用水,26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条件。

饥饿另外,世界各地区发展出现严重不平衡态势。其中,亚洲在脱贫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而非洲大陆面临的贫穷、饥饿、疾病等问题依然严峻。全世界49个最不发达国家中有34个国家位于非洲。自1990年以来,全球极端贫困人口的数量减少了1.3亿,但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极端贫困人口却由2.27亿增加到3.13亿。

贫困是“无声的危机”,不仅严重阻碍了贫穷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是当前地区冲突、恐怖主义蔓延和环境恶化等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多年来,国际社会为消除贫困作出积极努力。消除贫困一直也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近年讨论的重要议题。1990年制订的《联合国第四个十年国际发展战略》、《联大第十八届特别会议宣言》和同年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届最不发达国家会议通过的《90年代援助最不发达国家行动纲领》等文件都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列为国际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和国际合作的优先领域。1995年联合国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集中讨论了消除贫困、社会融洽、促进发展的问题,并通过了《宣言》和《行动纲领》,同时确定1996年为国际消除贫困年,1997年至2006年为国际消除贫困十年。2000年9月,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一致通过了“千年发展目标”,承诺到2015年之前将世界极端贫困人口和饥饿人口减半。2005年是推动千年目标实现的关键一年。联合国希望通过纪念今年的国际消除贫困日,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措施将承诺化为现实,如期实现千年目标。

联合国将2007年国际消除贫困日的主题定为“贫困人口是变革者”,意在强调贫困人口自身在消除贫困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引起国际社会对贫困问题的重视,动员各国采取具体扶贫行动,宣传和促进全世界的消除贫困工作,1992年12月22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的建议,确定每年10月17日为“国际消除贫困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 ,要求各成员国宣传和促进全世界消除贫困的工作,采取具体的扶贫行动。

主要问题

非洲贫困儿童1992年12月22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的建议,确定每年的10月17日为世界消除贫困日,旨在引起国际社会对贫困问题的重视,宣传和促进全世界消除贫困的工作,动员各国采取具体的扶贫 行动。由联合国千年发展运动等机构组织的“站起来,消除贫困”全球活动累计参加人数超过了2354万人,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有组织的群众性活动,已经得到吉尼斯世界纪录组织的确认。

贫困问题被联合国列为社会发展问题三大主题之首。造成世界贫富悬殊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世界不合理的经济秩序。目前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59个国家人均收入在世界银行1993年确定的贫困线以下;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的48个国家中,有33个在非洲,13个在亚太地区,2个在拉美。此外经济全球化也是扩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贫富差距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化带来的贸易和投资增长机会中,受益最大的则是发达国家。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世界60亿总人口中约一半人每天的收入低于两美元,而且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长期面临着饥饿和营养不良等问题,过着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生活。统计结果同时表明,世界约10亿人无法喝到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约20亿人用不上电,约25亿人缺少最基本的卫生设施。

数据显示

国际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贫困在非洲每天使超过6000人失去生命,每年世界约有1亿儿童因贫困而失学,每年约 儿童因贫困而失学有52万5000位母亲因难产或缺乏必要的卫生医疗条件死亡,贫困还使超过两亿儿童被迫成为童工。

根据联合国最新一次调查结果表明,世界约30亿城市居民中有10亿人居住在贫民窟里。目前可以预料,50年后居住在贫民窟里的人数将增长300%。如今,在第三世界国家仍可以看到大批农民涌向城市,导致贫民窟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使失业、疾病、饥饿和各种社会问题日益严重。

贫困是“无声的危机”,不仅严重阻碍了贫穷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也是当前地区冲突不断、恐怖主义蔓延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消除贫困一直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近年讨论的重要议题。1990年制订的《联合国第四个十年国际发展战略》、《联合国大会第十八届特别会议宣言》和同年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届最不发达国家会议通过的《90年代援助最不发达国家行动纲领》等文件都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列为国际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和国际合作的优先领域。1995年联合国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集中讨论了消除贫困、社会融洽、促进发展的问题,并通过了《宣言》和《行动纲领》,同时确定1996年为世界消除贫困年,1997年至2006年为世界消除贫困十年。

2006年国际消除贫困日的主题是“共同努力,摆脱贫困”,温家宝总理对中国扶贫基金会举办的中国消除贫困奖做出重要批示中指出:“中国的扶贫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消除贫困仍然需要做长期艰苦的努力。”

据联合国统计,全民界大约60亿人口中,有13亿贫困人口,比5年前增加了3亿;有15亿没有获得最基本的医疗服务;有10多亿人缺乏安全饮水等基本生活条件;在全球28亿劳动中,1.2亿人长期失业,7亿人处于半失业状态;每天处于饥谨之中者高达7.5亿。目前,全球贫困人口以每年2500万的速度增长,平均每分钟增加47人。预计到2010年,全世界赤贫人口将增加到15亿以上。

中国情况

奇迹发生在中国。统计结果表明,我们以扶贫攻坚为重点的反贫困行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没有解决温 贫困母亲 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1999年的3400万,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30.7%下降到1999年的3.7%。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贫困人口以每年超过1000万的速度减少,平均每分钟减少20人以上。

中国国反贫困条件与其他国家相比更具恶劣性。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占全国绝对贫困人口总数的87%,相对集中地分布在若干个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其中70%以上集中在592个贫困县中。这592个贫困县分布在中西部的深山区、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黄土高原区、地方病高发区以及水库库区,不具备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本条件。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作出极其卓越的贡献—可以说,中国的反贫困是全球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彼得·沙里温说,中国的扶贫工作有许多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学习。中国在扶贫领域取得的成就在亚洲首屈一指。

改善贫困

“幸福工程”造福十万贫困母亲

致力于为贫困母亲治穷、治愚、治病的“幸福工程”创立实施5年,已在28个省、市、自治区的350个县(区、市)建立了项目点,救助贫困母9.5万人,惠及人口愈40万。

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和中国人口报社共同发起的“幸福工程”—救助贫母亲行动,是1995年2月正式启动的。它采取“小额资助、直接到人、滚动运作、劳动脱贫”的救助模式和培训、义诊等方式,全面提高受助母亲的文化、身体素质和经济、社会地位,引导她们自觉实行少生、优生、优育,尽快脱贫致富,建设文明幸福家庭。“幸福工程”组委会开展广泛宣传,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与同情贫国母亲,截至目前已向各项目县累计设入资金1.2亿元,受助母亲脱贫率达85%以上。

消除贫困

通过活动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搜集大量的国际国内人们为消除贫困所做的事情的资料进行交流,唤起学 消除贫困日 生帮助贫困者的意识,为消除贫困做些力民能及的事情。活动尽量以介绍为言,适合高年级学生。

(1)举行“贫困,一曲悲歌!”主题班会,了解贫困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悲伤,了解国际社会为消除贫困所做的努力,结合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做扶贫的志愿者。

(2)利用假期走出去进行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再在班级进行计论交流。

贫困,自古至今是人类的劲敌,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道深深的伤痕。全世界有60亿人口,13亿贫困人口,目前以每年2500万人的速度增长,平均每分钟增加40多人。正国为仙困人口增长速度飞快,所以贫困问题被联合国列为社会发展问题三大主道之首。1992年12月22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的建议,确定每年的10月17日为世界消除贫困日,旨在引起国际社会对贫困问题的重视,宣传和促进全世界消除贫困的工作,各国采取具体的扶贫行动。1994年联合国世界首脑会议集中讨论了消除贫困、促进发展社会金融的问题,并通过了《宣言》和《行动纲领》。同时确定1996年为世界消除贫困年,1997-2006年为世界消除贫困十年。

世界银行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根据最新制定的每天1.25美元生活费的贫困线标准,2005年全世界贫困人口已从1981年的19亿降至14亿,但仍高于此前预期。这显示世界减贫进程不容乐观。

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部主管马丁·拉瓦利翁当天表示,此前每天1美元的贫

困线标准过低,新的每天1.25美元的贫困线标准更能准确反映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成本。

根据当天公布的拉瓦利翁和华裔学者陈少华合著的贫困问题报告,自1981年到2005年,世界贫困人口共减少了5亿,由占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的52%减少到26%。但按照目前的进展速度,到2015年仍将有10亿贫困人口。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减贫成就最为显著的国家。如果将中国减贫成果排除在外,1981年至2005年世界贫困人口实际还增加了1亿多。

而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减贫进程最为严峻。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1981年该地区50.8%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下,2005年这一比例仍达到了50.4%。但由于人口的增加,该地区贫困人口增加了近一倍,即由1981年的2.02亿增加到2005年的3.84亿。2005年,该地区贫困人口日均消费水平约为70美分,在所有地区中最低。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