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程之
简历/万程之
1905年12月20日 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
1923年-1925年6月 北京大学工学院预科学习、毕业
1926年4月-1929年3月 日本名古屋高等工业学校学习、毕业
1929年4月-1931年1月 日本内外棉纺织厂实习
1931年3月-1931年8月 无锡申新职员养成所教师
1931年9月-1935年7月 无锡振新、上海申新五厂、汉口第一纺织厂副工程师、布场主任
1935年8月-1944年11月 天津恒源纺织厂工务主任兼工程师
1944年12月-1946年4月 上海孚昌染厂、安徽企业公司、无湖裕中纱厂副经理、工程师、接管专员
1946年8月-1950年2月 重庆新裕纱厂厂长兼工程师
1950年3月-1954年9月 青岛国棉四厂、六厂工程师、技术副厂长
1954年10月-1958年7月 青岛市纺织工业局技术处处长、三级工程师
1958年8月-1969年5月 山东省纺织工业厅(局)工程师
1969年6月-1985年3月 青岛市纺织局(总公司)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术顾问
1985年3月 退休
1989年2月8日 病逝于山东省青岛市
生平/万程之
万程之,又名万庆祥、万鹏,1905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23年成都城郁公学毕业后赴北京求学,1925年北京大学工学院预科毕业,1926年赴日本名古屋高等工业学校专攻纺织科。1929年3月毕业后,在日本内外棉纺织厂实习两年。1931 年回国,先后在江苏无锡申新纺织职员养成所和振新纺织厂执教和任副工程师等职。1933年,受上海申新五厂委派再去日本纺织厂实习6个月,期满回国,任该厂工程师。1934年11月-1950 年2月,先后任汉口、天津、上海、芜湖、重庆等纺织厂工程师、工务主任、厂长等职,对这些企业在战后恢复生产和筹办创立新厂作出了实绩。
1950年3月,任国营青岛第四棉纺织厂工程师,采用“粗纱分排、细纱分段”等操作法,有效地提高了细纱质量,被评为青岛市劳动模范。1951年任国营青岛第六棉纺织厂技术副厂长并兼任郝建秀工作法总结与推广委员会副主任,参与总结推广郝建秀工作法、培养出郝建秀小组。1951-1954年,主持解决军布生产的质量达标难题,完成了军用布匹的生产任务。1954年10月起,任青岛市纺织工业局技术处处长;1955年兼任纺织工业部棉布质量标准制定组组长,负责标准初稿的拟订工作;1956年评为三级工程师,同年又兼任纺织工业部经验推广组成员,总结了青岛国棉五厂的技术管理经验,并参加全国经验推广大会的组织工作;当年被评为青岛市先进工作者;1958年8月调往山东省纺织工业厅;1963年任该厅“印染一条龙”协作组主要成员,制定和推行纺、织、染一条龙技术协作制度,保证了出口布匹的产品质量,为国家增创了外汇,为山东省纺织品出口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77年10月-1985年2月,回青岛市纺织工业局(总公司)任技术处处长,在日本朋友的帮助下,为青岛纺织企业引进气流纺纱设备牵线搭桥,引导日本伊藤万株式会社与青岛纺织企业合作开展补偿贸易,为青岛纺织的自营出口作出了贡献。
万程之于1956年6月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同年8月被补选为政协青岛市第一届委员会常委。1979年被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聘请为纺织学术专业组组员,1980年12月由三级工程师套改为高级工程师。1981-1985年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编委,山东省纺织工程学会第六、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山东省纺织工业厅、青岛市纺织局(总公司)技术顾问等职。1985年3月退休。
1989年2月病逝,享年84岁。
恢复生产/万程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天津纺织品在东北的市场销路猛降。日本在天津的纺织企业,凭借资金、设备和管理上的优势以及所享有的各种特权,对华商企业施加强大的竞争压力;而华商在天津的纺织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外部重捐重税,处境困难,逼上停产卖厂境地。1935年,天津恒源纺织厂被诚孚纺织公司接管。同年8月,万程之受诚孚之邀,赴天津恒源纺织厂任工务主任兼工程师。当时该厂机停人散,负债累累,且有日商在津纺织厂家的仗势干扰;但万程之知道,诚孚纺织公司接办恒源纺织厂,是以民族金融集团为后盾击败日商的收买企图才实现的,所以,他下决心:“干扰再大,困难再多,也要挑起这副重担”。万程之到厂后,不顾旅途劳累,抓紧勘查厂房、设备,并走访老职员、老工人。根据调查到的一手材料,反复分析和论证,做出了“先开工,后改造,边生产,边整顿”的复工方案,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抢修好了设备,召回了失散的工人,并且建章立制,做好了一系列复工前的准备工作。开工以后,万程之又深入车间、各工序查验设备运转情况,亲自动手调整机器部件,排除设备故障;机器恢复正常运转后,万程之又制定出设备保全保养制度和工艺操作规程,督促工人严格执行。万程之的言传身带和励精图治,在员工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工人们按章操作,情绪稳定;职员们热情高涨,积极性高。当年开齐织机490台,次年产布6282千平方码,工场扭亏为盈。1937年7月,天津沦陷,日本财阀吞并恒源之心不死,暗中排挤,企图挤垮恒源,但是没能得逞,恒源始终由华资掌控。
1946年,上海诚孚企业有限公司计划在重庆设分公司,兴建重庆新裕纱厂,聘万程之任厂长兼工程师。他抱着“以自己的知识和技术,献身发展家乡纺织工业”的夙愿,欣然应诺。先到上海向英国订购机器设备,又于8月赶到重庆进行选址设计、厂房基建、赶制调配技术人员名册和招工培训计划。在调配人员时,他注重选择那些多年从事实际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或留学归来的人员;在工人培训时,他要求首先选择一些有一定文化的工人参加,采取边教边练、手脑并用的学练方法,教会一批后,再由他们采取一带一包教包会的滚动包培法,将工人全部轮训一遍。经万程之带领全厂职工近一年的艰苦努力,新裕纱厂一期工程纱锭20516枚、织机280台安装调试成功,又经单机培训和投棉试生产,完全达到设计要求。1947年,该厂生产棉纱7535件,棉布94071匹。后因内战,局势动荡,支持工厂的财力衰竭,人才外流,新裕的建厂计划仅局部实现。
制定推广技术/万程之
具有多工序特点的纺织品生产,有“千人纱、万人布”之称。一个产品的生产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好几个厂的协作,没有全局观念和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好的产品是生产不出来的。万程之于1958年调任山东省纺织工业厅工程师后,于1963年任该厅“印染一条龙”组主要成员。他凭借从事纺织生产技术工作30 多年的实践经验,为了保证全省出口纺织品的质量和创汇收入,提出了“从掌握原棉性能来改进成纱质量,从提高棉纱质量来改进棉布质量,从提高棉布质量来改进印染布质量,从提高棉纱、棉布、印染布质量来改进针织复制品质量”的纺织染一条龙协作管理方法,在全行业组织贯彻一条龙协作制度,使前后生产单位、工序在工艺技术上更加紧密配合,保证了出口纺织品的质量。推行这个办法后,山东省纺织品的出口创汇由1963年的1745万美元回升到1965年的2500万美元。1965年出口纺织品的质量:纱(一级配棉)一等一级以上品率达到99.90%;棉布入库一等品率达到98.93%,出口合格率为97.64%;印染布入库一等品率达到96.65%,出口合格率为90.67%;针织内衣的出口合格率为95.45%。涌现出国棉一厂、青岛针织一厂和青岛国棉五厂、青岛染织三厂、青岛染织一厂等一批横向联合好的企业;青岛毛巾厂等一批在企业内部实行前、后道工序“一条龙”协作取得明显效果的企业。1965年出口纱28156件,布1576043匹,巾被329389 打(条)等11个大类、68种产品。此后持续发展,很快成为全国纺织品出口创汇大省。
万程之毕生从事纺织企业的管理和纺织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作风深入,业绩卓著。他在成绩面前不居功自傲,在困难面前也不私情求助。性格刚毅,为人正直。对青年技术人员既严格要求又热心帮助,深得人们的爱戴和崇敬。
主要论著/万程之
1.万程之.降低细纱断头率.中国纺织建设.1951
2.万程之.日本纺织工厂节约动力的措施.棉纺织技术.19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