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及《Z理论》出版背景
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日裔美国管理学家,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管理学教授,获得斯坦福大学企业管理硕土.芝加哥大学企业管理博士,担任数家《财富》500强企业的顾问。
大内从1973年开始专门研究日本企业管理,经过调查比较日美两国管理的经验,提出了Z理论.《Z理论》出版后,立即得到各国管理界和管理学者的注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成为畅销书之一,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而支撑经济增长的关键是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日本企业大量进入美国市场,抢走了美国企业在本土的市场份额。为了迎接日本企业的挑战,美国企业界开始研究日本企业的管理方式。日裔美国管理学家威廉•大内从1973年开始专门研究日本企业管理,经过调查比较日美两国管理的经验,在其1981年出版的《Z理论》一书中提出Z理论,其研究的内容为人与企业、人与工作的关系,企业文化理论也是这种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在Z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大内选择了日、美两国的一些典型企业进行研究。这些企业都在本国及对方国家中设有子公司或工厂,采取不同类型的管理方式。大内的研究表明,日本的经营管理方式一般较美国的效率更高,作者因此提出,美国的企业应该结合本国的特点,向日本企业的管理方式学习,形成自己的管理方式。他把这种管理方式归结为Z理论型管理方式,并对这种方式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称为“Z理论”。Z理论认为,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信任、敏感与亲密,因此主张以坦白、开放、沟通作为基本原则来实行“民主管理”。该书在出版后几乎立即风行美国,并且很快传播到全球管理学界,得到了广泛重视,成为20世纪80年代研究管理问题的名著之一。
Z理论精髓
Z理论——组织的成功离不开信任、微妙性和亲密关系,因此完全可以实行以坦白、开放、沟通为基本原则的参与式管理。
- 阐述生产力中的根本问题
- 研究、解决生产力的问题
- 探讨企业文化的力量
- 创建新型工作团队
- 研究人、企业、工作之间的关系
《Z理论》内容简介
日裔美籍学者威廉·大内从组织角度研究了日本的企业及其成功模式,希望从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日本企业身上找到美国企业可以借鉴的东西,希望化威胁为美国企业发展的动力。
虽然本书用很大的篇幅论述日本企业的优势,但其中讨论的内容已经不局限于对美日企业的比较和分析,而上升到一般意义上的组织范畴。作者挑选了日美两国的一些典型企业作为研究的对象,从雇用制、评估与升职、雇员的职业发展、控制机制、决策、负责制和对整体或局部的关注等方面分析了双方企业或组织的特点。
作者在麦格雷戈”X理论”和“Y理论”管理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Z理论”,强调组织管理的文化因素,并认为组织在生产力上不仅需要考虑技术和利润等硬性指标,而且还应考虑软性因素,如信任、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和微妙性等。X理论和Y理论体现了西方的管理原则,而Z理论则强调在组织管理中加入东方的人性化因素,是东西方文化和管理哲学的碰撞与融合。
《Z理论》目录
- 导言 我们为什么需要向日本学习
- 第一部分 向日本学习
- 第1章 我们能学到什么
- 终身雇用制
- 评估与升职
- 非专门化的职业发展模式
- 第2章 日本公司的运作方式
- 决策
- 集体价值观
- 强调在整体上关注人
- 第3章 美日公司比较
- 比较一
- 不同的传统
- 比较二
- 第4章 Z型组织
- 企业风格的问题
- 企业实质的问题
- 支撑Z型组织的理论
- 难以改变
- 第1章 我们能学到什么
- 第二部分 让Z理论发挥有效的作用
- 总结
- 第6章 从A到Z:设计哲学观
- 哲学观的产生
- 让哲学观发挥作用
- 在灵活运用手册的过程中加以完善
- 让各个零部件协调运转
- 利用自我批评
- 有关企业哲学观的结论
- 第7章 谁取得了成功:一些有关Z型组织的案例
- 案例一:变革从上层开始
- 案例二:传播文化
- 案例三:接班人的问题
- 案例四:Z理论在办公室和工厂中的应用
- 案例五:通用汽车的工厂
- 第6章 从A到Z:设计哲学观
- 结论
- 第8章 Z型文化
- 容纳批评与欢迎开诚布公的场所
- 信任、友谊和合作
- 成为一个团队
- 走动式管理
- 谁重视他们的产品,他们就重视谁
-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 支持Z型文化的Z型环境
- 置身于Z型文化中的意义
- 第8章 Z型文化
- 结论 美国号企业航母的生死存亡
- 附录A Z型公司的哲学观
- 附录B 质量控制小组
- 注释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