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学》
弗洛伊德心理哲学 [平装]哲人咖啡厅第一辑。 生命的叫喊是从和爱欲的斗争中发出的,毋庸置疑,快乐原则在同力比多——即把这种障碍引入生命过程的一种力量——的斗争中是作为一种指南来为本我服务的。 这是一次走近大师的心灵之旅,或许会改变你的一生。哲学是人生观的学问,哲学是心灵的完善,哲学是生命的诗。
编辑推荐/《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学》
《弗洛伊德心理哲学》是弗洛伊德原著代表作的精选译本,基本反映了弗洛伊德心理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生命的叫喊是从和爱欲的斗争中发出的,毋庸置疑,快乐原则在同力比多——即把这种障碍引入生命过程的一种力量——的斗争中是作为一种指南来为本我服务的。
作者简介/《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学》
作者:(奥地利)弗洛伊德 译者:杨韶刚 等
弗洛伊德,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主要代表作有《超越愉快原则》、《图腾和禁忌》、《梦的解析》、《性学三论·爱情心理学》等。
译者简介:
杨韶刚,哲学博士、副教授,南京大学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山东济南人。著有《存在心理学》、《心理学通史》等。
图书背景/《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学》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他的心理学理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甚至也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学,因为它主要是作为一种精神病的治疗方法的理论。
弗氏早期的著作把人的精神生活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主要部分,认为意识部分的作用是排除人的那些原始的、兽性的本能欲望,是不重要的;潜意识部分则是人的精神活动的深层基础,其中隐藏着各种永不停息的本能冲动和永不满足的欲望,这些对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以至人的全部行为起决定作用。
而他在后期的理论则稍有修正,这时他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包含了所有原始的遗传的本能和欲望,宛如“一口充满着沸腾的激动的大锅”,其中最根本的是性欲冲动,即所谓“性力”(力比多Libido),它为各种本能冲动、欲望提供力量,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基础和源泉。“自我”所代表的是理性和判断,它既要满足“本我”的要求,又要使之符合“现实”,调节二者之间的冲突。但“自我”并不能脱离“本我”而独立存在。它不仅为“本我”服务,而且必须依靠“本我”提供的能量来活动。“超我”则代表一种对本我的道德限制(即良知),与“本我”处于对立地位,它不仅使“本我”推迟得到满足,而且使之不能得到满足,它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在一般情况下,“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处于平衡状态,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失调就是人的一切行为失常的根源。
弗氏还认为,人类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戒律、道德规范等等归根到底都是作为对人的性本能的一种节制而产生的。一切科学和文学艺术都是出于人的性本能冲动的“升华”。当人的性欲受到压抑、无法满足时,便转向其他渠道去发泄,这种转移正是一切人类文明的来源。
读弗氏的书,可以使我们以更深层的探究,认识现代生活造成人们某种精神疾病的根源,从而有效地调节、完善我们的人生。
本书是弗洛伊德原著代表作的精选译本,基本反映了弗洛伊德心理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为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编辑中对部分内容做了删节,并适当加了小标题。此书译者有杨韶刚、熊哲宏、叶松涛、宋文等。
九州出版社
二00三年六月
豆瓣读者评价/《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学》
浅谈佛洛依德性心理学
关键词:科学、性爱、文明、变化、解释
内容摘要:
佛洛依德关于性爱文明的一些个别含义的解释,加上自己的理解,以及由此而引出的一系列看法。
正文:
在这里我不得不抛开所谓的矜持,开始一段关于人类性生活的大胆阐述。
在此之前,我细心研读了佛罗伊德的著作《佛洛伊德心理哲学》一书,对其中的《性爱与文明》此章节进行了细心的阅读与理解,并试图与这位大家产生共鸣。
“‘性’一词究竟有何意义,这可是不易严正规定的。也许,只有和两性差别有关的事才可用来作为‘性的’一词的定义。”【1】作为一位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佛洛伊德在性的定义上兵没有做出非常明确的定义,似乎只给一个类似定义集合的概念,圈定了有关性的范围。就连这样大师级的人物也不敢为人类所共识的又不能够深刻理解的“性”下一个确切的意思,从中看出大师的谦虚,特别是给后代人更广泛的想象空间和研究领域。
作为一名大学生,虽然早年也接受过一些家庭或是学校的性教育,后来自己也一直有自我学习,但是要理解这样一个广泛而深邃的词汇,终究还不够完全,仍然有许许多多的疑惑和矛盾问题。在我看来,“性”,区别于男女之间的一种状态而已,以至于其中的很多含义,就无法自我挖掘出来。就连佛洛依德自己都说“那未免是太空泛而不确定了”。
对于性生活的理解,如果我们只是以性的行为作为一个中心点,也许便会以为“性”的意思就是指由异性的身体(尤其是性的器官)上所有的快感的满足,最狭义的来讲,意即指生殖器的接触和性的动作的完成罢了。真的这样的话,就不奇怪有那么多人一谈到和性有关的字眼就脸色顿变,也不奇怪很多人仍然把与性有关的事情都想象成极端龌龊肮脏的勾当。对于这种观点和看法,我想一个当代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的一部分,必须剔除迂腐的想法,以正确和学术的眼光来看待一切有关“性”的信息。
正如佛洛依德说阐述到的“假如把生殖的功能当作性生活的根本意义,那么就不得不把自慰或甚至是接吻等事摒拒于‘性’”的定义之外;但是自慰、接吻虽然不以生殖为终点,但仍不免为性的,这点可毋庸置疑。”【2】西伯雷(H.Silberer)所谓的“无所不错”(coveringerror)的结果,因而无完善的定义可言。但是,我们大家都应该明白“性”一词研究究竟有何意义。
大师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性’,意即指两性的差别、快感的刺激和满足、生殖的功能、龌龊而必须隐藏的观念等。”【3】我个人给予性的定义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方面,里面也包括了很多想到的龌龊的一面。
一谈到性,许多同龄人的话题会不自觉地引到“性心理变态”一词上,这样的描述在很多外国名著中可以看到,尤其是在一些生活奢靡的时代和国家中。佛洛依德将这样的群体分为两类,其一是其“性的对象”(sexual object)已经改变,例如同性恋者。其二是其“性的目标”(sexual aim)已经改变。【4】对象改变便出现恋物癖者,而目标改变所导致一些人出现虐待倾向。第一种在实际上求其特殊方式的性欲满足,第二种仅在想象中求满足,不必有实在的对象,但运用幻想将它创造出来。
这篇文章中,所讨论的话题似乎让人感觉有些不自在,但是这些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却能够或多或少的看到遇见,甚至发生,我以这样的方式阐述,也希望我们能够以正确科学的眼光来看待有关性的问题。下面说阐释的内容仅是我个人非常赞同的佛洛依德本人的观点。
佛洛依德本人在对人类“性的”研究的历史中,不自觉地便会追溯到儿童时期的性生活。他说:“因为分析症状而引起的回忆和联想,常常可远溯到儿童期的初年。”
正如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一切变态的倾向都起源于儿童期,儿童不仅有变态的倾向,而且也有变态的行为,和其尚未成熟的程度正相符合。”【5】估计这样说,一定会引来很多人的非议,一定会否认儿童也有性生活,一定会否认儿童的行为和后来的变态有任何关系的论证。对于佛洛依德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开始让我匪夷所思,但是看完他的论证后,我不得不把靠向他那边。我这样理解,如果性的兴奋、性的需要、性的满足等要到十二岁至十四岁,才突然产生这样的需求,佛洛依德很尖锐地提出:“其不合生物原理或荒谬之处正无异于说他们生来本没有生殖器,只是到了青春期才突然出现的。”这似乎已经说明一般人错误在于没有分清性生活和生殖作用,就更不会了解一切与之有关的现象和原理。
人们有关性方面的错误理解也是情有可原的,这说明了这个社会对于人们从小的性知识的教育是非常缺乏的,很多人到了青春期甚至成年期,仍然对此一无所知。在我们孩提时代开始,社会整个风气似乎就使得我们无法正常接受关于性的一切知识,有很多人认为,出于对社会和谐有利的角度,使儿童在这方面上的充分发展予以延缓,等到他们在理智上成熟相当之后再给予其性教育。然而这之前的许多年的过程中,社会又无法避免孩子接触有关性的一切,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获取或是了解到有关性的信息,然而这其中有好处也有坏处。譬如从正规的生理书籍或者资料获得的性知识,是有利于今后他们对性的认识的,但是现实从,很多人会从色情片成人片中获得有关性的信息,那么有谁能够保证这里面不充斥比比皆是的不良信息呢?这势必会给他们灌输扭曲的非正常的性知识。于是,许多年后由此而导致社会问题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1】 《佛罗伊德心理哲学》第75页第二段第二句
【2】 《佛洛伊德心理哲学》第76页第一段第四句
【3】 《佛洛伊德心理哲学》弟76页第二段第一句
【4】 《佛洛依德心理哲学》第77页第二段第九句
【5】 《佛洛依德心理哲学》第84页第一段第二句
扫描版[PDF]/《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学》
简介
中文名: 弗洛伊德心理哲学
《弗洛伊德心理哲学》扫描版[PDF]
作者: 弗洛伊德译者: 杨韶刚等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九洲图书出版社书号: 9787801149183发行时间: 2003年7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弗洛伊德心理哲学》扫描版[PDF] 这是一次走近大师的心灵之旅,或许会改变你的一生。哲学是人生观的学问,哲学是心灵的完善,哲学是生命的诗。费氏还认为,人类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戒律、道德规范等等归根到底都是作为对人的性本能的一种节制而产生的。一切科学和文学艺术都是出于人的性本能冲动的“升华”。当人的性欲受到压抑、无法满足时,便转向其他渠道去发泄,这种转移正是一切人类文明的来源。
中国戏剧出版社版/《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学》
简介
作 者:(奥)弗洛伊德 著,刘烨 编译
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学
出 版 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4-1
版 次:1
页 数:251
印刷时间:2008-4-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104027065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是弗洛伊德原著代表作的精选译本,是集弗洛伊德思想之大成的作品。书中作者以大量实例阐释了其理论,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人的心理结构,了解病态精神及其起源的相关知识,了解人类的性爱问题,还可以了解精神与梦的关系。当然,原著亦有不足之处,比如书中存在很多令人费解的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理论,并且书中的某些内容由于缺乏连贯性和用词晦涩难懂,给人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译者对原著的用词和段落进行了适当的删节和改动,目的就是为了使读者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弗氏的理论。
读弗氏的书,可以使我们认识现代生活造成人们某种精神疾病的根源,从而有效地调节、完善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