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感性领导力
感性领导力,意指企业家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并将之演绎为管理行为,运用影响运情绪的原理,建立员工对企业的正向情感,形成正向强化循环的情境的过程。
感性领导力的三要素
同理心、觉察力和想象力是构成感性领导力最核心的三个要素。
1、同理心:感性领导力的核心
人的理智运作以语言为媒介,情感则是非语言的。“同理心”(Empathy)源自希腊文empatheia(神人),原指美学理论家用以形容理解他人主观经验的能力。在情绪共鸣的过程中,同理能让彼此的情感关系迅速达到更深入的和谐,并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关系。
1)自我同理心——对自我的体恤。在我们身边,有大量在其他人看来功成名就但自己不快乐的人。很多企业家在拥有了当初所盼望的名利之后,却发现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于是出现了反复的自恨情结:不快乐、不开心、不舒服、越来越觉得空虚。而这些直接反映在健康上,就会形成各种病症,如高血压、失眠、癌症等等。
所以,感性领导力核心能力的同理心,首先是领导者深刻的自我同理,能够在高度的自信基础上,敢于承认、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敢于自我体恤、自我悲悯。
2)对他人的同理心——人性化的制度与管理。同理心不同于同情心。同情心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它在人际关系中引发的是深层次的分裂,其结果是你上我下的对抗、你输我赢的竞争。而同理则是指将自己放在和对方平等的位置上,对他人的经历感同身受。对于企业领导者而言,既需要同理企业内部客户——员工,也需要同理企业外部客户——市场中的客户、渠道中的伙伴。
在营运过程中,执行力是被企业越来越强调的能力。而执行力的基础正是企业不同级层间的高度同理。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层需要中基层员工的参与,将传统的单向管理改为参与式的管理,最后才能取得良好的执行效果。
现代企业中,制度必须是人性化的,它必须以尊重、遵从于企业所推崇的价值观和需求排序,同时取得企业人的高度认同,达到“上下同欲”,才能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
3)对市场的同理心——建立情感链接的能力。对市场的同理心使领导人能够对趋势保持高度的敏感,从而在研发、销售、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等企业的各个层面做出系统创新之举。
快速变革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情形是以往的管理中所没有遇到过的问题,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对市场的高度同理心。唯有和市场高度同理,才能让他们像猎豹一样敏捷,凭籍财务数据所生成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企业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2、觉察力:感性领导力的基础
组织领导者对自我情绪、情感的敏感是其感性领导力的基础。
领导者必须要对自我情绪、情感模式进行深入的觉察。范畴包括外审和内省两个角度。所谓外审就是从外界赋予的头衔、职位、权力上来讲,领导者要回答“我是谁?”,在这个角色位置上,人们希望我做些什么?我的职责、职能角色是什么?它要求我具有什么样的品德和伦理道德?内省就是作为一个人,我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特质?过往的生活经历是如何影响了我的心智模式、行为模式?我对应生活是反应式还是回应式的?
自我的觉察还包括了对以上两个问题的整合后的自我认知:我内在的一切是否与外在的一切相符合?我内在的自己是否喜欢外在担任的角色?或者我是否可以清楚地区分出哪部分外在的我是内在的我所喜欢的?哪部分是不喜欢、不接受的?我如何对此进行调整?行动计划是怎样的?
觉察力的第二个层面是领导者对他人情绪、情感的敏感。
想要真正知道他人在哪里,这首先要求领导人持有开放的态度。开放背后的关键在于强烈的好奇心:领导者是否对他人行为背后的态度、信仰、经历保持敏锐的好奇,并愿意开放地与他人一起进行深入的探讨,在各种可能性之间共同寻求一个多赢的最大化值。众所周知,企业中最大的成本往往就是沟通成本,误会的存在大多是因为彼此认知间的巨大鸿沟。
唯有放下偏见,保持高度好奇心和开放的觉察态度,才能让领导人真正洞察到他人的情绪、情感所在的位置,消除歧见,达成上下一致。
3、记住将来,想象过去:感性领导力的重点
当商业社会逐步以几何倍数膨胀时,越来越多的从未遇到过的情形出现在企业人面前。这就要求领导者要具有“记住将来,想象过去”的能力。
“记住将来,想象过去”是对传统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的挑战。它需要领导者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勇气与毅力,要敢于树立目标,寻找新的方向与问题的解决方案。
“记住将来”意味着领导人对企业“共同愿景”的捕捉能力、提炼能力和销售能力。在此之前,愿景也许只是隐藏在企业创始人内心中的火花,它与领导人直觉、创意能力等潜意识层面的能力息息相关。而通过想象力,领导者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蓝图,并将共同愿景具体成为企业品牌形象、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等企业的方方面面。相信,才能让我们内心的想法付诸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