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集团
中钢集团是中国最早“走出去”从事经济技术合作的国有大型企业之一,在澳大利亚、南非等
地成功建设了铁矿、铬矿资源基地,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储备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中钢集团拥有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和物流服务系统,是中国主要钢铁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商和产品代理商,与国内外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铁矿石、铬矿、直接还原铁、萤石、焦炭、锰矿、废钢、钢材、镁砂、稀土等贸易经营居于国内前列,在业界具有重要影响。
中钢集团所属科技企业在探矿、选矿、热工、环保、耐火材料、金属制品、工程设计等领域,有较强的科技研发实力;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10个国家级研究中心、硕士学位授予机构和博士生培养点;建有几十条科技成果转化生产线,其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中钢集团具备工程项目总承包和综合配套能力,是国内外众多成套设备和装备技术公司的代理商,为国内大型钢厂的技术改造和项目引进提供过融资、招标等专业服务,拥有钢铁行业唯一一家承担国家发改委委托投资咨询评估任务的咨询机构。
中钢集团大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型设备研发、核心产品制造和总成配套一体化的重型冶金设备制造基地,国内最大、综合实力最强、国际一流的耐火材料、炭素、铁合金研发和生产基地,努力提升生产企业的支撑作用,不断提高为钢铁工业和钢铁生产企业提供综合配套服务的能力。
管理团队
姓名 职务
黄天文 总裁、党委副书记
张涵光 党委书记、副总裁
邵殿祥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李志民 副总裁、党委常委
贾宝军 党委常委
蒋宏 党委常委
刘安栋 党委常委
组织机构
职能部门
核心企业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内设总经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资产财务部、企业发展部、资本运营部、海外业务部、法律事务部、风险管理部、生产科技部、信息管理部、审计监察部、党群工作部(企业文化部)等。
中钢集团内设综合管理部、资产财务部、离退休服务中心等。
专业公司
中钢贸易有限公司、中钢炉料有限公司、中钢钢铁有限公司、中钢设备有限公司、中钢投资有限公司、中钢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中钢矿业开发有限公司、中钢招标有限责任公司、中钢金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中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钢期货有限公司、中钢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中钢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钢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区公司
中钢集团天津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山西有限公司、中钢集团辽宁有限公司、中钢集团沈阳有限公司、中钢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中钢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中钢集团湖南有限公司、中钢集团新疆有限公司、 中钢集团安徽有限公司、中钢集团深圳有限公司。
科技企业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天津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石家庄设计院、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安徽天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企业
中钢集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中钢集团滨海实业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青海铁合金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中钢集团衡阳重机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吉林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中钢集团烟台钢格板有限公司、中钢集团新型材料(浙江)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四川炭素有限公司、中钢集团江城碳纤维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山东矿业有限公司、中钢集团赤峰金鑫矿业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安徽刘塘坊矿业有限公司。
海外机构
中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钢澳大利亚有限公司、中钢澳大利亚矿业有限公司、中钢南澳铀矿有限公司、中钢南非有限公司、中钢南非铬业有限公司、中钢-萨曼可铬业有限公司、中钢印度有限公司、中钢德国有限公司、中钢新加坡有限公司、中钢印尼有限公司、中钢印尼矿业有限公司、中钢喀麦隆有限公司、中钢菲律宾有限公司、中钢津巴布韦有限公司、中钢津巴布韦铬业控股有限公司、中钢土耳其代表处、中钢越南代表处。
其他企业
京津发展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佛山京粤大酒店、北京中钢香山技术培训中心。
发展战略
树立一大品牌:发挥集团整体优势,树立中钢一个品牌。
实现两大目标:
把中钢建设成为世界500强中的一流企业;
把中钢建设成为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突出三大主业: 冶金矿产资源开发与加工,冶金原料、产品贸易与物流,相关工程技术服务与设备制造。
实施四大战略:专业化、 国际化、实业化、信息化。
打造五大产业:矿业开发、炭素制品、耐火材料、铁合金、装备制造。
历史沿革
1980年1月,国务院、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国冶金进出口总公司(中钢集团前身之一)成立,负责冶金工业补偿贸易、合资经营项目的对外业务;冶金部所属企业日常零星的专用设备、仪器、仪表、技术专利和备品、备件的进口业务;国家计划之外冶金部所属企业长线和积压产品的出口业务;冶金工业技术、劳务、援外和冶金企业生产的备品备件的出口业务。
1980年7月,国家经济委员会批准,冶金工业部钢材加工公司(中钢集团前身之一)成立,负责按照国家计划组织和管理调坯轧材事宜,合理安排大中小企业的钢材生产,按品种、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国家规定的生产任务和供货合同。
1987年9月,国务院批准,中国国际钢铁投资公司(中钢集团前身之一)成立,负责为增加一千万吨钢的生产能力,统一从国外筹措资金,引进技术、设备、原材料和备品备件,并组织“以产顶进”,偿还贷款。
1987年11月,与澳大利亚合作经营的恰那铁矿项目正式签署合营协议。
1988年1月,国家经济委员会批准,中国钢铁炉料总公司(中钢集团前身之一)成立,负责经营国家委托冶金部管理的炉料物资。
1990年1月,恰那铁矿正式投产。一期生产能力300万吨/年,逐年增加。1998年达到年产1000万吨的设计规模。
1993年2月26日,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批准成立以中国冶金进出口总公司、中国钢铁炉料总公司、中国国际钢铁投资公司和中国冶金钢材加工公司共同组建的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现已更名为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1993年4月10日,白葆华同志担任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总经理。
1993年12月8日,成立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党委,刘琦同志担任党委书记。
1995年1月1日,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正式对外办公。
1996年11月,成立中钢南非铬业有限公司,开发铬矿并生产铬铁合金。中钢集团获得约4500万吨的铬矿资源,是中国铬矿储量的4-5倍。
1997年3月12日,翁宇庆兼任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炳根担任集团党委书记。
1998年10月26日,中国冶金设备总公司、中国冶金技术公司、冶钢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划入中国冶金设备总公司并入集团。
1998年12月1日,集团从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原冶金工业部)迁往西城区西长安街乙17号(图书大厦)。
1999年1月3日,集团与国家冶金工业局脱钩,划归中央管理。
1999年8月23日,鞍山热能研究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天津地质研究院等六家研究院划归集团。
2000年5月28日,河北省冶金设计研究院划入集团。后更名为中钢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
2000年12月29日,集团不再设董事会,董事会职务自然免除。
2002年5月,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进驻集团。
2002年1月1日,集团全面施行控股公司改革。
2003年4月,国务院授权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
2003年12月9日,黄天文同志担任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
2004年初,集团全面启动信息化建设,按照信息化总体规划,建设OA及ERP系统。2005年10月OA系统建成,11月ERP系统一期建成,2006年月,ERP系统二期开始建设。
2004年6月,成立中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作为集团的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平台、国际运营中心、国际融资中心、国际投资中心。
2004年8月,由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更名为“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2004年12月,集团实施专业化经营战略,逐步形成专业公司、地区公司、科技企业、海外机构等五大企业板块及贸易、物流、科技、生产等四大运营系统。
2005年2月,国资委批准集团三大主业:冶金矿产资源开发与加工;冶金原料、产品贸易与物流;相关工程技术服务与设备制造
2005年8月,投资控股西安冶金机械有限公司,更名为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
2005年9月,投资控股洛阳耐火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2005年10月,Midwest铁矿项目正式签约。中钢集团投资占50%股权比例。磁铁矿工业储量4.5亿吨。赤铁矿已探明资源量1.32亿吨,预计远景储量5–10亿吨。
2005年12月,集团按照国际化发展战略,逐步构建起五大海外地区公司。
2006年2月16日,山东苍山铁矿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2006年5月31日,发行银行间流通短期融资券12亿元人民币。
2006年6月,重组衡阳有色冶金机械总厂,成立中钢集团衡阳重机有限公司。
2006年7月,重组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钢集团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7月,重组邢台机械轧辊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
2006年8月2日,中钢天源A股在深圳交易所成功上市。
2006年8月,重组吉林新冶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中钢集团吉林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2006年9月28日,集团总部由西长安街乙17号(西单图书大厦)迁至海淀大街8号(中钢国际广场)。 2006年11月,与Samancor公司签署系列协议。年产铬矿100万吨,铬铁31万吨。
2007年1月,确立中钢矿业、中钢炭素、中钢耐材、中钢铁合金、中钢装备制造等五大产业。
2007年1月27,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视察中钢吉炭。
2007年4月9日,与澳大利亚PepinNini矿业有限公司签署合资企业协议,共同开发澳大利亚铀矿资源。 2007年4月29日,重组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钢集团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8月8日,《中钢报》创刊。
2007年9月19日,收购津巴布韦Zimasco控股公司ZCE股权项目(铬矿)协议正式签署。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国资委将中国冶金矿业总公司、经翔房建开发公司、中国国际热能工程公司、日出投资集团公司、中经实业开发公司,无偿划转给中钢集团管理。
2007年12月13日,张涵光同志任中国中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
2007年12月14日,根据与津巴布韦Zimasco公司的控股公司毛里求斯ZCE公司的原有股东签署的《股权收购协议》及《股东协议》,完成ZCE股权在毛里求斯的重新注册登记手续,并顺利交割。这标志着中钢集团继去年成功与南非Samancor公司成立50/50合资公司从而拥有7000万吨优质铬矿资源后,又在津巴布韦锁定了高达1.08亿吨的优良铬矿资源。
2007年12月19日,中钢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新设成立。
2008年1月31日,中钢集团首份可持续发展报告(2005-2007)发布。
2008年3月20日,召开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选举出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成员,黄天文、张涵光、刘福春、邹乔、何庆源、黄世忠、钟瑞明正式当选。
2008年3月20日,召开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中国中钢集团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黄天文当选为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中国中钢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刘安栋被聘为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9年6月,中钢集团重组广西八一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中钢集团广西铁合金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
资源开发—-冶金矿产资源开发与加工;贸易物流—-冶金原料、产品贸易与物流;工程科技—-相关工程技术服务与设备制造。
资源开发
中钢集团是中国最早“走出去”开发矿产资源的国有大型企业之一,在澳大利亚、南非等地成功建设了铁矿、铬矿资源基地,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储备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贸易物流
中钢集团拥有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和物流服务系统,是中国主要钢铁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商和产品代理商,与国内外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铁矿石、铬矿、直接还原铁、萤石、焦炭、锰矿、废钢、钢材、镁砂、稀土等贸易经营居于国内前列,在业界具有重要影响。
工程科技
中钢集团所属科技企业在探矿、选矿、热工、环保、耐火材料、金属制品、工程设计等领域,有较强的科技研发实力;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10个国家级研究中心、硕士学位授予机构和博士生培养点;建有几十条科技成果转化生产线,其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资质荣誉
2009年:中钢集团荣列2009世界500强第372位、中国企业500强第24位、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第14位、荣膺第四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大奖“十佳企业”、“中钢”获得2008全国顾客满意十大品牌、 荣获《财资》2008年最佳中国交易、最佳跨境并购奖。
2008年 :中钢集团荣列2008中国企业500强第33位、2008中国服务企业500强第15位、2008中国企业效益200佳第102位、2008中国企业纳税200佳第131位、2008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第15位、荣膺“2008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领袖型企业”、荣获“2008年最具责任感企业”。
2007年:中钢集团荣列2007中国企业500强第60位、2007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第28位、2007中国进出口额500强第62位、2007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第20位。
2006年:中钢集团荣列2006中国企业500强第88名、2006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第34名、2006年度全国和谐劳动关系优秀企业、2006年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典型示范单位、2006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第23位、荣获商务部重点联系企业统计调查工作先进单位;中钢期货荣获2006年度上海期货交易所铝期货交易优胜奖、2006年度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优胜奖。
2005年:荣列2005年中国进出口额最大的500家企业第69名、中钢货运荣获2005年度中国国际货代物流百强第7名、中钢货运荣获2005年度中国国际货代物流海运50强第3名。
2004年:中钢集团荣列2004中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之列,营业收入第105名